登录 / 注册

重访非典十年庭院课堂的奇迹(组图)

作者:fengyefy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6265

十年前的2003年6月14日,非典即将结束,学生将要复课。那时我正在灵宝巿阳店镇中心学校供职,与中心小学校长时任尉民芳一起参与了告别庭院课堂的活动。

十年后的2013年6月14日,我们特意相约重访十年非典庭院课堂。时任校长尉民芳已退休,我已调离原单位,在现任校长李海峰的组织下,我与中心学校陈永康老师、中心小学陈海红副校长、张宏社主任、以及尉民芳一行五人踏上了重访庭院课堂的征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奇迹。

凭记忆,沿山路来到第一个庭院课堂辅导点——延家河村赵文华的家。一打听才知跑错了。这里是车勿村,赵文华住在通往纸窝村的顺路上。

真正路过赵文华的大门口时,倒是门户紧闭,我们也无法走访。

感兴趣的是我们在纸窝教学点停留的时间最长。

因为在十年前《告别“庭院课堂”的最后几组镜头 》的文章中记载有“纸窝村座落在阳店东南的大山中,由观音前、延家河、下纸窝、姚院、上纸窝五个自然村组成,居住着中心小学一至五年级的朱平亮、王培培、杜文凤、丁晚霞等22名学生”。其中的“王培培”现在就在纸窝教学点教书。

纸窝教学点原来在一个老庙里,前年迁址重建,有20多名学生,两位老师。这里有网络宽带,有触摸液晶电视机,山区的孩子享受的是最前沿的优质教学资源。因为拍均衡教育专题片,送电教资源,我在这里来过多次,无意中结识了十年非典记忆中的女孩——王培培。

这一切对于同行的其他人来说,都很新鲜。

在纸窝教学点,集中了两个班级的孩子,播放了我为孩子们专门剪辑的《纸窝教学点》录像片。孩子们看得专心致志。

意外的收获是当年在中心小学上学,被我们在庭院课堂辅导过的孩子,有不少都走出大山,或上大学、或打工、或在城里做生意。王培培专门用一张稿纸写清了当年同伴的来龙去脉:“冯俊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读;李佩雪,郑州师范大学就读;郝桃峰郑州大学就读;时辉,郑州职业学院就读;陈慧玲安阳医学院就读......”时任校长尉民芳和现任副校长陈海红心里特别高兴。也许,这些孩子当年还是令老师烦恼的淘气鬼,但现在大家真正体验的是“桃李满天下”的乐趣。

我觉得: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不只是看一道题的错对和一节课的优劣,不只是看所任学科的效果和所任职务的政绩,不只是看一个年级的成绩和一个学段的升学;而是要从小处成长的精彩,来成就大处成人成才的壮美。我们只有追踪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自己所教孩子成长的全过程,才能真真正正明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究竟给孩子的人生奠定了什么基础?

不要忘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也离不开家长的“养”,两者完美结合了,才会培养出有“教养”的人。十年前的庭院课堂突出的就是“教”。

我们特意在教学点门口,与唯一能找到的十年非典记忆中的女孩——王培培照了合影。

我们一同来到老校址,追寻当年的记忆。

屋檐下,一条醒目的标语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

“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灵活创新,惜时增效”白字,红底的横幅,既是灵宝教育理念——“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再现,又是灵宝教育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善做善成”的传承,更是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的缩影。没有必要考证这条标语是什么时间,由哪位老师悬挂在这里的,但最起码知道这条标在屋檐下至少空守两年之多。如今,红布没有褪色,红亮如新,白字没有脱落,牢固似初——不愧是山区先进的教育思想、快乐的教育行动、幸福的教育成果的珍贵象征。

《告别“庭院课堂”的最后几组镜头 》文章中记载:“说话间,学生闾茜的家长闾满录来到我们身边,亲热地握着我的手说:‘你们这么忙,天又这么热,还专门上来几次辅导学生,太辛苦了。来,上屋喝水。’我风趣地说:‘我们心不苦,就是腿苦了。喝水先不忙,赶紧召集学生。’山上的农家小院没有院墙,但却成了开放式的“庭院课堂”,山区的农家孩子虽然土里土气,但却接受着山下的优秀教师的特殊教育,看到这些我的心乐滋滋的,特别是闾满录端茶倒水、搬凳子忙得不亦乐乎,叫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由于学生多尉校长也拿起笔加入了辅导学生的队伍。”

如今,闾茜在北京打工,她家的院落我们也没去成。以至于我们在王崖也没找到当年的家长虎玉柱,更连赵新伟、卢义梅、姚娜等7名学生如今的下落也没弄清楚。听说,因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附近的山民向往城区生活环境和质量,有的打工常年不归,有的乔迁到城区,过着都市生活。

“在庙头(包括上社、王家窝、张店河、建家崖五个自然村)学生家长孔建周刚从地里割麦回来,不顾劳累热情地与其他家长一起为我们召集来孙洋洋、刘文蝶、陈喜玲等几位同学,让我们深受感动。打麦场的柿子树下,是我们的‘庭院课堂’,家长们端来洗脸水、搬来小凳子、提来暖水瓶冲上茶水,他们好不热情,这里好不热闹,我们每到一处都奏响了《让世界充满爱》的强劲、洋溢的音符。学前班学生孔晓燕标准、熟练的广播体操表演,为我们此行增加了奇光异彩,赢得了同行人员与家长的一致称赞。”——《告别“庭院课堂”的最后几组镜头 》对这段情景描写得一清二楚。

真是无巧不成书——孔建周果然又是第一个跃入我们的眼帘。当我把这段文字用平板让他看时,他说:“我就是孔建周。”这一奇遇,给我们的《重访非典十年庭院课堂》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我们一同甜蜜回忆着十年前的庭院课堂情景,倾心交流着孩子成长的过去与现在。

指着身后一座院落里茂盛的竹子,我问:“这座院子是不是出过大学本科生?”

孔建周惊讶、惊喜地说:“出了四个大学本科生!杨主任,您是怎能猜出来啊?”

我笑着,风趣说:“这座院子背靠绿树匆匆的大山,面朝流水潺潺的深沟,右邻通往山下的大道,而且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长得那么茂盛,既是好风水,又是好吉祥。难怪你坚守大山不进城呢。”

孔建周说:“我的闺女小燕子,十年前上学前班,在庭院课堂里打混混。现在在咱阳店一中上九年级,正准备参加中招考试哩。”

我说:“好!祝你好远!祝孩子学业成功!”

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位教师,当你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火花,真正与受教育者以及家长深度融合的时候,才会体会到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和成功喜悦。

离开庙头村的路上,我们在思忖“各自走过的十年路”之后,深感今日“重访非典十年庭院课堂”的意义之深、之大。

再停十年,我们来重访,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纸窝教学点

十年非典记忆中的女孩——王培培(右一)

纸窝教学点旧校舍上的标语

播放专题片——让山区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质量

孩子的乐趣——我们上电视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孔建周果然又是第一个跃入我们的眼帘

一同甜蜜回忆着十年前的庭院课堂情景

【非典纪实】之一:非典时期的特殊纪实

更新:2020-01-29 09:16:3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