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天无尽头 业无止境(图文)

作者:fengye 来源:bz 点击:22511

近日,我和金仓、运生三人到了威海,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也是我国海岸线的最东端,有个地方叫作“成山角”,史称“天尽头”的地方游览了一圈。虽然没有在柔软细白的沙滩体验游泳的快乐;倒是在浪打礁石的壮阔气势中,感受了心潮澎湃。

据同车的导游介绍:“天尽头”的名气闯出来,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到这里视察,眼见天极一色,气势辉宏,不由得心潮起伏,提笔挥毫三个大字:“天尽头”。当时,胡耀邦题完字总觉得有些异样,于是在不远处又挥笔写下“心潮澎湃”四个字以慰心悸。但这也没能挽回厄运,从天尽头回来后不久,因种种原因,胡耀邦就被从第一把交椅上调整下来了,乃至后来郁郁而终。凑巧的是几年后,新任总书记的赵紫阳也欣然前往,回来后不久也身陷政治漩涡,再难翻身……打此以后,“天尽头”就成为党政官员心目中的滑铁卢,虽说都号称是无神论者,但再也没有什么高官再敢慨然前往。这就是“天尽头”的宿命论:“到此处,当官的官运到头,经商的财运到头,治学的才气到头”。尽管这是迷信的说法,但由于此说法流传甚广,许多游客对天尽头望而止步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入海处刻有“天尽头”三个大字的石碑前面,更是一些人心目中的“禁区”。现在啊,大家不要怕。东端入海处的石碑,已经被一座高耸的石峰所替代。石碑上刻的“天尽头”三个红色大字,也被石峰上“天无尽头”四个金色大字所取代。因为“天尽头”原是成山头景区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将“天尽头”改为“天无尽头”,寓意“天无尽头,业无止境”,以启发世人“干工作永远也干不完。” 不过,大家到了成山头,还能看到胡耀邦于1984年10月23日考察时留下的墨宝——以“心潮澎湃”为内容的碑刻。

听导游这么一说,我立刻想起,也就是在1984年的10月, 胡耀邦考察我们灵宝时,题词的内容是:“发展苹果和大枣,家家富裕生活好”。

现在,景点的奇特、政治的风波、命运的沦丧、旅游的闲情,把我们游览“天尽头”的兴致引入及至。

导游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中,成山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排名第三,仅次于海南三亚的亚龙湾和台湾基隆的野柳,可见景色之美。这里位于荣成市成山山脉最东端,与韩国隔海相望,是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由于山海相连,景致独特,自古便流传有朝舞、成山、神山等七种说法。在最近四五十年海上航运不断发展中,这里又流传出第八种说法--中国的“好望角”。这除了地貌与“好望角”十分相似外,更因为其交通位置的重要和恶劣的自然海况与“好望角”相差无几。于是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又有“中国好望角”之称,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更引人入胜的是下面导游的一段神奇的游说。

史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是时,秦始皇率文武百官西出咸阳东巡,当始皇帝车马行至成山头时,只见仙山云雾缭绕,大海烟波浩渺,帝拈须怡然曰:‘仙境,天尽头’。”跟随始皇鞍前马后的丞相李斯,立马手书“天尽头”三个大字。至今,李斯碑仍矗立在天尽头左侧的山峰上,历千年风雨,览世事沧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追问徐福“求仙寻药”一事。“求仙寻药”耗资颇多却一无所获的徐福心中害怕,便诉苦:海中大鲛捣乱,无法靠近海上仙山。秦始皇于是带兵从琅琊一路沿海而行,在成山头以连弩射杀一条大鲛。徐福于是带人由此出海,寻求长生不死药,却再也没有回来。与始皇一样,在历史上卓有建树的汉武帝也于公元前94年乘兴而来,“(汉武帝)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幸琅琊,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呼万岁。”

进了通天门,果然看到了“心潮澎湃”的刻碑,我们谁也没有意念在这里拍照留念,更不想让澎湃的心潮影响平生的吉利。

于是,我们径直赶往“天无尽头”,想先睹为快。

途中路过“拜日台”的时候,金仓感到很惊讶和新奇。

运生说:“你刚才没有听见导游说 ‘这里是太阳启升的地方’,当然要祭拜日主了。不要想入非非。”

步行了一小段就来到了“天无尽头”,居然是一派壮阔的景观。

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几尊高大的石柱,柱子上面分别写着“这里是最有灵气的地方”、“这里是大陆入海最远的地方”、“这里是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这里是最著名的中国好望角”。”

站在观海长廊,举目望去,面前是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海风习习,浪花飞溅,让人浑然不知今夕何夕,恍若置身世外。浩瀚的大海就象一幅动感画卷,海上还有将军石、小石林、打鱼的机帆船,真是有趣!

在观海长廊的一旁,立有秦始皇和李斯、徐福的铜像,夕日,始皇帝虽然没有在此寻到梦中的仙山和他的长生不老药,却为后世留下了全国唯一的一座“始皇庙”,被当地百姓保存至今。今日,我们重辙始皇帝的寻仙长寿之路,明白了自然的规律,科学的发展。

最让我感叹的是天无尽头的地貌和传说,通过望远镜镜头,焦距一直扫射在伸向海中的那条石脊,石脊的尽头卓然竖着一块高近三丈的大石,上面刻着“天无尽头”四个大字,字上镏金,配合着直射过来的夕阳余晖,显得流金浮彩、熠熠生辉。我们三人立刻拨开人流,打开相机拍照留念。

我不由地想起了平日说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那句俗话。“天尽头”就是天到边缘了,但人生仕途无尽头。我又很自然地想起了前几年在三亚的感受:尽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一种和谐的积极想法。但毕竟这儿在历史上是朝廷流放“逆臣”的绝境。来去无路,惟有望海兴叹,谓之“天之涯”,“海之角”。三亚海滨的银滩上,白浪间,海风里,一对赫然入目的青灰色巨石拔地而起,上面分别刻以“天涯”、“海角”的字样,大有威压南天之雄姿,与之相隔不远处的是刻有“南天一柱”的礁石,仿佛雄峙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据当时的导游说,“天涯”、“海角”的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南天一柱” 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府范云榜所书。

现在,把“天无尽头”和“天涯海角”联系以来一比较,我的心底犹如大海一样宽阔。

于是,我大声喊:“走!金仓、运生。拥抱大海去!”

“什么?烈哥!拥抱大海?是不是想不开了?”金仓质问。

运生笑着说:“丰烈哥是说,咱们到下面海边走天涯。”

我开玩笑地说:“傻瓜!‘金仓’抱大海,自有好‘运生’。”

运生仍是笑,金仓还是在狡辩“烈哥,我不爱去那沟沟崖崖(nainai)的地方。”

“走!怕什么?你怎么那么胆小。”运生在一旁打气说。

于是我们三人沿着长长的石径走到断崖的下面,以近距离感受这山海奇观,探视这坚韧的岩石。

看,那个将军石,多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面对汹涌而至的骇浪,自岿然不动。

“烈哥!照相!”金仓大喊。

在海龙石旁,导游给游人讲:相传有一年,天尽头附近的百姓没向龙王奉上祭品,龙王一怒之下,下令三年之内不准下雨。小龙王不忍看到百姓陷入绝境,偷偷地下了一场雨,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却被龙王压在了天尽头的岸边,日久天长,化为岩石。

我想:杜撰也罢,附会也罢,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渔民们总是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正义、善良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假恶丑的鞭挞。

沿着海边“走天涯”,犹如潇洒度人生。一边是嶙峋陡峭的岩石、一边是惊涛拍岸的浪花,无不惊喜连连,恨不得在每一处礁石前都留下自己的身影,把每一朵浪花都印在镜头里。

当我们三人分别站在礁石上以波涛起伏的大海作背景照相的时候,海水拍打着礁石,如雪一般的浪头越过礁石,浸湿落了我们的双脚。

我仔细观察到:石道临海一边的礁石在海水的常年刷洗下变成暗黑色,密布其上的海牡蛎点缀出繁星般的亮白银光,凭空增添了一丝灵气;而另一侧的礁石却呈现出暗淡的棕红色,上面长满了或绿或黄的杂草。两种截然不同的色调,两份迥然而异的气质被中间的石道整齐地一分为二。

一问导游才知道,这里是中国大陆深入海洋最远的地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陆入海中,海定蚀之,所以,海蚀地貌随处可见。断崖峭壁,惊涛拍岸,一声声巨响惊心动魄。

看着白浪拍打着崖边的岩石,听着海涛沉闷的唏嘘。迎面的海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海腥味,不远处三三两两驶过的渔船时不时地发出一两声洪亮的汽笛声,安详而又生气勃勃。我又一次举起了照相机。

心潮起伏走天涯,目不转睛看海滩。几乎不见沙砾,有的只是奇型怪状的礁石。有傲然挺立的,有沉闷腼腆的,有迎浪而歌的,也有半沉半浮的。每一块礁石都仿佛是一座雕像,又仿佛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灵魂,它们聚在一起,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情。规律的海浪声和略显漠然的海风声本来会使这里有空寂的感觉,但正是因为这些神形各异的礁石,反而给人一种热闹、活泼,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甚至,有一阵阵拥抱的感觉。

拾阶而上,站在始皇庙前,抖动湿透了的汗衫,我们再次静观大海,体会人生,博大胸怀——



 
更新:2006-07-24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