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春风又绿铁岭塬

作者:fengye 来源:bz 点击:9173



  《春风又绿铁岭塬》是一部反映灵宝市阳店镇农业综合开发的纪实专题片,是由我负责制作的。时间跨度达一年的时间,先后有陈永康、李怀玉、彭建坡等同志参与录像,乐意照像馆也提供了珍贵的数码照片。尽管,有这么多的素材,在节目最后制作时,还整整补拍了两天的镜头。
  在四月中旬,初片制出时,还专门请张飞虎镇长审了片子。结果,片中的同期声内容要重拍,并且由12分钟压缩成10分钟。
  就在省检查验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的当天早上7点30分,满意的片子才终于完成后期制作任务。
  所有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说:“片中的解说员的音质特别好!好象是专业播音员。”
我说:“不错。听着这标准语音、甜润音色的播音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这是咱们灵宝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荆慧丽播的音,确实给专题片增色不少。”
4月29日三门峡市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在灵宝召开。会上阳镇的领导作了典型发言、并且放了这个专题片,同时也带走了这个专题片,作为资料保存。
文章本该就此结束,但是后面的故事着实令我陪受很鼓舞和启发。
5月10日上午接到镇政府办公室的通知:下午把《春风又绿铁岭塬》的专题片送到灵宝电视台,今天晚上《今日灵宝》专题要播出。
我既惊喜、又害怕,惊喜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专题片能在市电视台播出,是对自己摄制技术的肯定,害怕的是自己的水平和片子的质量,在全市荧屏上的出现,会不会影响电台的声誉?
带着精神上的满怀信心和技术上的忐忑踌躇,我和雒金龙镇长把存有《春风又绿铁岭塬》的移动硬盘带到了灵宝电视台。
本想着直接把DVD格式的《春风又绿铁岭塬》专题复制粘贴在电台的编辑机上,既迅速、又不衰减信号,以保证视频质量。
谁知道,编辑机虽然有USB接口,但不识别移动硬盘。
我们只好在街上刻成VCD(因为电台没有DVD机子),但是,电台的VCD机不识别刻录的片子。
我们开始改变注意,一是试图把移动硬盘的信号通过音频、视频线直接录入编辑机,二是用摄像机从电脑中把信号倒出来。
于是,派人专门把我的笔记本电脑从单位送来,又请来了贾宏伟老师和电视台的同志一起共同攻克这个技术难关。
同时,又我负责再在街上刻录VCD(因为用我的笔记本刻录的视频和数据盘,编辑机都不识别),采取不同的途径,保证信号的录入。
按规定晚上8点要播出,现在已经下午6点30分了,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能否顺利地按时播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个未知数。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没有成为最佳途径,来保证专题的正常播出,直到8点08分,一张VCD光盘才终于被编辑机识别,8点30分节目编辑完毕,晚上10时才与观众见面。
遗憾的是信号的质量不能使我们满意,给我们留下的研究课题是,如何把计算机的视频信号导入摄像机。
今日早晨,当我快要研究出这个课题的时候,电话里一位朋友说:“肖引奎(电视台工作人员)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立刻带着移动硬盘,去和肖引奎一起享受这个改善播放效果的研究成果。
上午9点30分,视频信号通过绘声绘影软件成功从电脑中导入摄像机,送往电视台更换昨晚的资料。
当我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是中午12点30分,灵宝电视台正好播放我们的《春风又绿铁岭塬》。
下午4点半,朋友发来短信:电视上正在播放你拍的《春风又绿铁岭塬》。
晚上8时整,我们正在九州饭店用餐,服务员喊:“快看!电视上说的是咱们阳店。”
忽然间,大厅里的电视机前聚集了很多人,划拳声销声匿迹了。
   我的心高兴极了。
      当然,我也学习和领悟了很多技术难题,例如:同期声一般要求要特写镜头;要注意动与动静与静的结合;人物镜头不宜过度效果;照片添入镜头的效果处理;摄制制式和采集制式的和谐等等。
      这其中既要感谢阳店人民政府给年个我创造这个机会和平台,还要感谢兰兵兵、贾宏伟、肖引奎、伍勤朋等专业人员的技术指点。
更新:2005-05-12 05:51:4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