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同桌的他

作者:fengye 来源:bz 点击:4974

                 
同桌周月友回来了,住在车站路军人招待所。
当我兴冲冲地去总台打听他住在哪个房间时,服务员惊喜地说:“什么?张学友?”我更正说:“我的同桌周月友!”服务员看着我微微地笑了。
76年我们从灵十四中毕业,他去当海军了,我到广阔天地务农了,一晃30年没有见面。
后来,他复员在驻马店一个地质部门工作,我在教育系统服务。
这次见面丝毫没有青年时期的天真烂漫、蓬勃朝气,而是人到中年的成熟;这次见面俨然不是青年时期的孤身和单纯,而是老婆、孩子、司机一大堆。
记得那时,我们两个都是“小不点”,座位的排定总是排头兵,还是同桌。
我是团支部书记、他是班长,一唱一和蛮“般配”。
在一次上英语课时,杜保威老师正在教公共汽车的单词,“巴士、巴士”同学们都在反复跟读着。
我嘴里跟读着“巴士”,眼睛却看着学校外通往南朝的公路,想寻找公共汽车,但是,公路上奔驰的总是高高的卡车,于是我心里想的是“高士”。
忽然间,觉得同桌月友抗了我一下,还没有反映过来,杜老师就叫:“杨丰烈,读!”我站起来满有把握地读到:“高士。”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唰!”一个粉笔头打在我的头上,笑声噶然而止。
杜老师严厉地说:“上课不准开小差!不然,我这个粉笔头说打你的眼睛,不打你的鼻子!”
同学们都惊讶和畏惧杜老师扔粉笔头的精确准头。
下课后我才醒悟:“说打你的眼睛,不打你的鼻子”,那是“不一定能打到什么位置”的意思,并不是准头十分精准。
三十年后我们同桌相见,谈起这些学生时期的趣闻,不仅增加了许多幽默和乐趣,同时,也激起了我们对杜老师等等恩师的深切怀念。 左:三十年前的同桌周月友
更新:2005-05-03 06:16:0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