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与河南农民南下务工车队同行

作者:枫叶 来源:枫叶教育网 点击:4857

     农历的正月十一下午,我正陪着市教体局普教科的刘丰哲科长、杲建固老师检查开学情况,突然接到镇政府办公室电话通知,明天第一批赴苏州务工农民有七十多人五辆班车,要我和政府的建宏谋随车跟踪考察苏州的务工环境。
     当即,就有人说,正是春运高峰吃那苦干什么?后来还有领导说,是学校重要,还是送务工人员重要?
     尽管如此,我依然决定要去。一是我不怕吃苦,耽误不了学校工作,二是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理念是“让阳店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么,我们的劳务输出理念应该是“让阳店的农民在更好的环境下务工”。这是“劳务输出党员形象工程”义不容辞的职责。
     正月十二上午十点,在镇政府大院召开了“灵宝市2005年‘阳光工程’阳店镇培训班学员务工欢送仪式”,市、镇的领导都分别讲了话,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挂着“河南农民南下务工车队”横幅的五辆班车,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出了政府大院,浓重的场面、送别的情景,并不亚于欢送新兵。
     我坐在一号车上,负责十六个人的路途安全和管理。
     车队进入连霍高速公路往东行驶,再拐入京沪高速公路往南直达苏州。沿途经过河南、安徽、江苏三省,进入了五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加了四次油,行程1400多公里,于正月十三上午八点到达位于苏州市相城区东桥镇的苏州申联塑胶有限公司。
     一路上,我和南下务工的年轻人同甘共苦,旅途的20个小内,我吃了四个茶鸡蛋、一个烧饼夹凉粉、一桶面霸牌方便面,喝了一桶矿泉水。一到服务区,我就提醒大家,抓紧办办私事,不要停留,赶快回车上来,然后,我再清点人数,告诉司机可以发车起步。在到第一个服务区时,大家还觉得希奇、新鲜,后来,只要车一停,大家就知道,车要加油,人要享受免费的卫生间、开水等服务,我也省心多了。
     感到最难受的是夜晚的寒冷。
由于中巴上没有暖气,仅仅一点暖风也无济于事。我们常常是在汽车的颠簸中睡着,在香甜的睡梦中冻醒。凌晨三点多钟我再也睡不着,索性拿出手机,编辑短信,寻找灵感,战胜寒冷。
     我一连编辑了“阳店‘惜时增效 轻负高效’秘诀一”、“阳店‘惜时增效 轻负高效’秘诀二”两则短信,共130多字,陆续群发给我们的中小学校长,直到凌晨六点多,我完成了短信编辑、群发的任务,短信的内容就是后来《“惜时增效 轻负高效”的新诠释》这篇文章的雏形。
     上午七点,车队在无锡下了高速(因为前方维修道路),我再次打开摄像机镜头,录下了进入异地的第一个可视资料。
     下车后,七十多人很快按照出发前编排的10人一个小组,将行李搬进了宿舍。连司机一起,每人发一桶方便面,算是厂方免费供应的早餐。
     厂里的宿舍是两层平房,不是我想象的公寓楼,每个房间住10人,一层有一个公共卫生间。按照厂里的规定,女工全部在厂里住宿,男工在外租房子,后来了解到原来每间房子每月租金50元,现在上涨到80到100元。
员工们(进了厂可以这样称呼他们了)在打扫房间、熟悉工厂环境。建宏谋在厂方人事部办理相关手续。我在人事部丁部长的安派下,由一位姓韩的同志陪同,深入生产区在落料车间、彩印车间、热合车间、质检车间、包装车间录下了全部生产流程。
     苏州申联塑胶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苏州吴县塑胶玩具厂,在车间我看到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充气式塑胶玩具。在电视上看到的游泳池里的游泳圈、气垫床,我不仅在这里看到了真品,而且,还熟悉了如何制作。这些产品全部供应国际市场,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按说,这里的劳动强度并不大,员工应具备的自身技术要求并不高,全部计件工资,月工资也就是600多元。因此,决定了员工流动性大、需求量大,是农民外出务工的起步台阶。
     在热合车间遇到了去年十一月经过我镇“阳光工程”培训后,来这里务工的两位男性员工,他俩一眼就认出了我,因为我在他们参加“阳光工程”培训时,给他们作过课,同时我还说过“到时候我会带着摄像机看你们”的话,现在,我果真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无不激动。我问:“怎么样?还习惯吧?”其中一位说:“习惯是习惯就是工资太低。你帮忙给老板说说。”他们似乎把我当成了救世主,把涨工资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只好回答:“我知道了。”一方面想说明我知道他们工资低的情况,一方面表明我可以负责向反映工资低的情况。事实上,这个厂的工资也只仅仅是维持在苏州市600元钱的低保水平上。由于,他俩正在上班,同时害怕他俩反映对厂方不满的情况,引起对他们的不利,所以,也不便多谈,我就向他俩挥挥手、点点头匆匆跑到另一个车间。
     也许这是第一次有人在车间拍摄录像,也许员工中有些参加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员工认识我,也许员工们按照常规正在严格地操作工作,也许看见有厂方人员陪同着我,因此,看到我的出现、看到我的镜头,似乎都是很平静的样子,没有惊讶的好奇、没有羞涩的胆怯、没有欢迎的好感、没有厌恶的反对,只有个别员工流露出猜疑的眼神。他们真不知道,我的目的就是把这里的现状通过录像的方式,向外界公布。
     在走向工厂东大门时,陪同我的小韩问:“杨主任,你们灵宝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这个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难的是回答少了影响员工向厂方要求增加报酬,回答多了又害怕引起对我们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质疑。因此我说:“我们灵宝是黄金之城,是全国的第二大产金大县;我们灵宝又是苹果之乡,现在向优质苹果基地发展,最新研制的‘SOD’苹果,是一种很好的绿色滋养水果,很受客商的青睐。一个精品包装箱里装上12个苹果要买158元钱。现在农民搞养殖、搞香菇、大棚种植、深加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了产品收入,就连我们各村相连的机耕路也是咱们现在脚下的水泥路面。同时,农民还在政府的帮助下,有组织地把大批的剩余劳动力,用来支持城市建设。”
     中午,丁部长亲自把我和建宏谋安排在镇上一个小旅馆里休息,并且一再交代:“中午饭你们受点委屈,自己先随便吃点。下午,我和周风陪你们吃饭。来了这么多人需要安派,忙不过来,实在对不起。”厂方对我们还是很热情的。
     午饭后,建宏谋帮着几个男员工租借了宿舍后,我俩来到附近的几个厂家打探务工信息。
     “让阳店的农民在更好的环境下务工”不是一句简单的话,需要在获取更多的真实务工信息中,筛选和争取更好的务工环境,同时还需要员工以勤劳吃苦的敬业精神、勤奋学习的创新精神、互帮互学的团队精神守住更好的务工环境。所谓更好的务工环境就是指:生活环境好、生产环境好、工资待遇好。
     回到厂里,遇到了去年十一月进厂的祁金乐,他是当时“阳光工程”培训班的优秀学员,我重点进行了专访。
      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你说说,工厂管理人员是不是把我们这些打工的当人看?”
这是一个尖锐的、复杂的、容易引起冲动、最具挑逗性的问题。
      祁金乐深情地看着我,眼神中充满着信任,他压根也没有想到我会问这样的问题。他面对镜头深有感触地说;“工厂里管理是严些,但还没有达到把我们不当人看待的程度。”
      紧接着我问了很多问题,祁金乐都实话实说,一点也不隐瞒、一点也不虚夸,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你已经在这里干了几个月了,那么,你对现在正在学校读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最想说的是什么话?”
他深有感触地说:“最想让他们不要放弃学业,这社会没有知识不行,知识少了也不行。”
      我告诉他:应该换位思考。人家投资办厂是为了什么?我们来务工是为了什么?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钱”,这也就是赚钱和挣钱的关系。老板是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下赚钱,我们是在老板创造的务工环境下挣钱,老板是创业,我们是就业。我们今天的就业,是为了明天的创业。
      在我们谈话过程中,来了三位女工,祁金乐也认识她们,一打听,其中一位还是故县镇薛家营村的,另外两位是西阎乡和焦村镇的。
      祁金乐说:“这个厂子,光灵宝人就有300多人。”
      听了祁金乐这么一说,我吃惊、我担心。
      我们的务工策略应该最忌讳让农民往一个厂子里钻,这样很容易使淳朴的农民,在远离家乡的环境下,形成不良的老乡意识,一旦厂方与员工发生一丁点的纠纷,老乡意识所产生的凝聚力如果失去理智,后果不堪设想。同时,这也不利于员工山南海北地广泛交流。
      我还专门参观了祁金乐租住的民房,简单的一张床和几件灶具,经祁金乐介绍我还认识了我们阳店、川口的几位老乡。
       我开玩笑地说:“你们在苏州打工,并不寂寞,这么多老乡也很快活。就像在加拿大一样,有很多华人,说话根本不用翻译。务工外出走四方,挣回票子奔小康。”
       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有一个同感:不想在这里多呆,合同一到期就跳槽。
      祁金乐说:“听说苏州美,就想来这里打工。可是来这里都几个月了,市区连一回也没有去过。春节我们在这里吃的是方便面,也没有电视看,只好进网吧玩游戏,一个小时两元钱赶紧出来,怕花钱呀!刚来时一元钱掉在床下都不拾,现在一角前丢在床下,搬走床子都要寻。”
在这里虽然他们挣钱不多,但是,他们懂得了父母唠叨多少遍,他们也不愿听的道理;他们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很多知识。
       人往往是这样,亲身体验的收获,胜过恩师的教诲,哪怕是自己经历的教训也会终生难忘和受益终生。
但是,万事万物不可能都去亲身经历。由此,我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们的“阳光工程”应该教给学员什么?
      在厂方的餐厅,一同来的七十多人开始签定《企业劳动合同书》,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合理合法的程序。
      有的人还在仔细阅读,有的人不问三七二十一,很快签了字。
      我认为,合同应该看一下,最起码知道上面都说些什么。但是听一位员工自言自语地说:“咱又不是不识字,因为看了也没有用。你能不同意哪一条?能协商吗?能修改吗?厂里事先印制好的一个模式,根本没有选择的条款。”
      说的也有点道理。
      我又在思考:这个合同是厂方单方面制定的,能过多地苛刻要求厂方吗?能十分对员工有利吗?劳动部门、司法部门认可吗?
      我仔细阅读《企业劳动合同书》后,才真正明白:合同要求甲方的少,要求乙方的多。严格地说,这是厂方制约员工的法律依据,是捆绑员工的紧箍咒。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一张合同书,使厂方与我们的农民产生了劳动关系。于是,我与河南农民南下务工车队同行的任务就到此而结束。
      在工厂的西门,面对春天娇嫩的夕阳,签了合同的同行者,排成两行,望着我的镜头,我最后一次为他们按下了快门。

.“阳光工程”阳光操作(照片)
 

更新:2005-02-24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