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走进森林训练营(图文)

作者:fengyefy 来源:本站 点击:5880

朋友黑女送来了北京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书——《密林深处的故事》,拿回家里还没有顾得上看,就被亲戚的孩子“偷”去看了,无奈,只得让黑女又送一本。

开始我还以为《密林深处的故事》象口袋书一样, 引起了乃至亲戚的孩子们的兴趣。

待我打开书仔细阅读时,倒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忽然眼前一亮好象发现了一块处女地一样,感到《密林深处的故事》的奇特和珍贵。

她之所以奇特,是因为她不只是一本儿童读物,更是一本儿童再现生活的博客;她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她不只是一本导练学生作文的工具书,更是一本黑女精心设计的教科书。

见过学生用过的练习册吧,有题目、有做题的空地。《密林深处的故事》类似练习册,但胜过练习册。因为,《密林深处的故事》虽然不是一本完整的书,但能能够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的作文构思,使学生在阅读知识性、趣味性共存的故事过程中,走进读练结合的芳草地,展开丰富的想象,自觉地拿起笔,一次又一次地在书中留下的空地记录思维的脉搏,描述行动的轨迹。当学生阅读完《密林深处的故事》的时候,也就完成了思维想象的创作,于是,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成了书的阅读者了。学生既是读者、又是作者。因此,我敢肯定地说:《密林深处的故事》是课外练习的小助理,家庭写作的好帮手。

说白了,这本书,讲述的不尽是密林深处的故事,不全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兴趣中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兴趣作文训练营。

作者在《密林深处的故事》的前言中这样写到: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学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察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只需看他一篇作文就一目了然。

作文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积累、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

但是作文却使很多中小学生望而生畏,头疼不已,也令许多家长和教师无从下手,深感苦恼。于是,在大家头脑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作文教学观:教数学、英语都容易,教作文难;学生学其他都快,学作文慢---作文是个慢功夫。

刚开始接触作文教学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原因有三:

首先,作文是语言的创造性作用,需要一定的基础,非一日之功。

其次,作文需要一定的章法,写出一篇好作文来要汇集作者很多的智慧和人生经验。

最后,家长、学生都怕作文,早已形成了心理定势,一时难以克服。

2004年,在几位家长朋友的要求下,我利用周末开始进行作文教学实验,在实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自己以前的看法产生了怀疑,最后彻底推翻了以前的定论,现在我认为,学作文是一个“快功夫”,而且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的快功夫。理由有二:

一、语言是生活的基本工具,每个人都具有表达的天分和能力,只不过在训练中,这种才能被压抑和扭曲,使作文脱离了生命这一工具特性。

人在学会说话之后,其实就具备了写作文的能力,从单音节、多音节,从词到词组、句、段然后到篇,从总述到分述,最后到转述、评述,每个人其实都经历了这么一个语言的表达成熟过程。

表达是自然而然的,写作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和自然。

因为自认为写作教学是难的,慢的,繁重的,部分老师干脆就放弃了有条不紊的教学以及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的积累,让学生背、抄优秀作文。用一些程式化方法来训练学生、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也误导了家长。

二、作文的生命就是生活,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人,具有写好作文的物质条件,只不过是在训练中,作文脱离了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

在实验中我发现,学生写作文难并不是难在文字表达,而是难在“无米下锅”。面对一个题目,他们首先觉得无从说起,无话可说。这种情况是因为:

1、对生活缺乏发现和感悟,对身边的人和事、大自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对生活缺乏感性认识,将写作文与生活体验隔离,或者感情淡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在实验中,我首先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感受力。当我为他们读《快乐王子》时,热泪盈眶;当我和他们谈到有趣的动物时,惊讶得张大眼睛;当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小故事或小幽默时,大家哈哈大笑。我曾经给学生布置了这么一道作业:听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结果在课堂上交流时,一个同学讲着讲着泣不成声,我立刻抓住“人应该有丰富的感情”这个话题和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感情丰富的人。一段时间之后,这几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行为习惯也得到了改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增强。

如何将这种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体验和生活积累的系列性训练进行推广,使更多学生和家长受益?我想,应该有一跟切实可行的读写手册,让学生自己可以进行练习和学习。在书店里,我发现,作文指导丛书一般有两大类:一是按照文体系列(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进行的技法指导,一类是按不同类别组合而成的作文集,它们都没有将学习与实践、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和动笔兴趣。因此,我产生一个想法:给孩子们提供一中既可读又可写的课外作文学习资料,同时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有兴趣地学习,在快乐中进步。于是,就有了这本“作文训练营。”

这本书采取边讲故事边上课,边读故事边创编的办法,将作文指导有机地穿插在童话故事中。本书有四个章节,20个小节故事,10个作文指导(点金棒),15个作文练习。拿着这本书,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写作,家长也可以依据它进行家庭作文辅导,老师可以用它进行课外作文教学的教材。由于精力与水平所限,本书更注重了面,在点上并没有更深入和广泛地铺开。所以,在进行到某个教学点时,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同类问题做范例,让孩子阅读到更多更好的作品,进行同步训练。比如在学习到点金棒《记叙的顺序》时,可以让孩子拿来更多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孩子牢固掌握,熟能生巧。”

很多 家长和 老师都说“一些捣毛学生不爱学习”,其实不然,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捣毛学生不爱的是狭义的“课堂学习”,而不是广义的“知识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超越自己、超越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教材,在提高课堂效果的同时,挖掘课外教学的素材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范畴。

《密林深处的故事》正是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这要感谢本书的作者郭艳梅的匠心创作。

学生喜爱的《密林深处的故事》书皮

读练结合的芳草地

读练结合的芳草地

更新:2006-09-01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