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三同”再现培训班

作者:枫叶 来源:本站 点击:6544

——“灵宝市2006年暑假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感言
10年来,与教师“同吃、同住、同学习”的集体生活,我很少参与。因此, “灵宝市2006年暑假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的学习生活对我来说,特别的新鲜和亲切。
开班前,我们的馆长胡固凡大哥多次敦促我们网络中心的几个人,要借鉴和吸取前几次办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出详密的培训方案,要确定好教材、准备好设备,认真备课,确保培训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胡馆长还亲自主持召开了两次专项会议,研究安排具体的培训事宜,小到横幅的内容和由谁悬挂都细分到某一个人。
尽管我们到二中的学生微机室考察了两次,但由于我们采取的是“拆开它懂得原理、 装上它学习技术”动手操作培训模式,事先没有考虑到学员自带的远教配备TCL主机与二中的学生微机室电源线不配套的细节,到学员实地连接显示器时问题才暴露出来。我们立刻调用阳店、市五中的连接线,幸亏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远教工程项目的管理员,调用连接线很方便,没有影响到培训的进行。
更没有想到的是,由于用电负荷的加大,导致了机房跳了6次闸,拆换了两个稳压电源和几个空气开关,正好学校电工正在趁假期维修学校电路,可以随叫随到进行维修及时排除故障。即便是这样,在教室里还经常闻到烧焦味,于是,我们把灭火器防在离电闸最近的地方,由专人负责以防万一。
我感到:相对于同时在这里举办的新课程培训的小学语文、数学两个班来说,我们的培训环境最好,我们的学员积极性最高。
每天上课前,学员们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打开机器;每次下课时,催了几次还有学员不愿意关机。为此,我们特地安排三个晚上开放微机室,供学员自主学习。
几天来,从学员们研讨问题的精神上、认真笔记的态度上、专心听讲的神情上、敲打键盘的手指上、凝视荧屏的眼神上,我看到了抢占教育制高点的艰辛和乐趣,体验到了当教师的辛苦和尽职,更看到了我们灵宝远程教育的希望和未来。
我曾经在《枫叶教育网》、《人民网》、《河南教育网》、《三门峡教育信息港网》、《灵宝党政公众网》上发过《灵宝市农村“远教”技术支持服务模式成了中小学的香饽饽》的图片新闻。《灵宝党政公众网》上,有这样一个回帖:“发这些图片有什么用,是给谁看的呀,农村的家长们可看不到这些东西,是不是在自欺欺人呀,不知道现在农村学校有几个是配有这此教学设备的,有几个园丁会用的,看看中国现在教育事业吧,每年有多少学子跳楼自杀。”尽管回帖的观点和言辞违背了我发贴的最终意愿,但反映了对教育的关心和忧虑、对教育的不了解和片面认识。为此,我把本次培训班的照片进行整理,在网上进行了《灵宝:远教学员热“充电”之一、二、三、……》的图片新闻系列报道,每组20张,并加简洁说明。让地球人都知道:我们灵宝是如何提高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效益的。
要说我们的学员,有的曾经几次参加过市级和乡镇级的远程教育培训,有的参加过省级或三门峡的远程教育培训,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应用技术基础和项目管理经验,当然,大家也带来了很多技术的困惑,渴望在这个培训班上得到圆满的解决。一位大王镇的女学员说:“我就是专门带了一台有问题的TCL主机,来这里消除病患的。”对此,我们在确定培训教材和培训层次时进行了慎重的定位,同时,还为学员们免费发放了两个 工作光盘,让大家在培训结束后能够出师顺利地独立工作。
我们电教馆的人员,除了我和贾宏伟、李勤洋以及聘请的灵宝二高教师杜宝宏四个人讲课,坚守培训班外,胡馆长和杜高伟、李文超、彭江民、刘赞红、雷有智、张哲等同事全部出动,一边做后勤管理保障工作,一边虚心当个小学生,学业务、学技术。特别是杜高伟和彭江民学习的劲头最大,不仅都能亲手为电脑重装系统,而且还有详细的课堂笔记呢。就连我们的电脑高手贾宏伟老师,在二高教师杜宝宏讲授FLASH动画制作时,也都认真地在笔记本电脑上与授课教师在线同步学习。
我们这个培训班和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数学培训班总共有300多人,是由教体局划拨专项经费实行免费培训的。学员的所属学校只负担每天7元的伙食费以及实报实销的来往路费,培训教师工资、管理人员补助、住宿、电费、伙食差价等等一切都由教体局核算补贴。
由此,我回想起1978年暑假,经过民师整顿我当上了民办教师那年,在灵宝一高在参加灵宝县中学语文教师培训班的情景。那时,我才21岁凭着一股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求知的欲望,学习劲头并不比现在的学员差多少。
记得当时,是在灵宝一高的礼堂里上大课,何仁超、建留宝两位老师讲语文课时,那种幽默的教态、铿锵的语调如今还在我的眼前浮现、耳边回响;记得当时,也在学校礼堂吃大锅饭,由于,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我觉得饭菜很适合我的口味;记得当时,是在学生宿舍里睡大铺,由于还没有建立起教师的尊严,我觉得睡得很香甜;记得当时,大部分男老师穿的都是短袖衬衫、内套背心,根本不见T血衫,但我觉得当个教师很潇洒;记得当时,天气没有现在热,虽然没有空调和电扇但我觉得教室里很舒服。后来,参加教师离职进修和参加三门峡、省校长培训,同样是“三同”式的吃大锅饭、住学生宿舍、上大课。
现在,果然,再次置身于 “三同”了,于是,产生了更多的感受和感言。
先说吃的滋味吧。我们四位授课教师与学员一样都换了顿餐票。市二中的伙食管理人员把每天的食谱公布在餐厅门前的黑板上,饭菜花样除了馒头和汤类以外,基本上是没有重复的。学员交了票、进了门,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由服务员打上爱吃的饭菜,尽饱享用。我自己认为:数量满足、质量可以、口味大众。平时在家里,三个人只吃两个菜,而在这里每顿四个菜可以选择,一份就相当于家里一个菜那么多。在家里我总是“两个一”(一个馍、一碗饭)的饮食习惯,但在这里食欲增加了,可能是人多争着吃饭香的缘故吧。
再说住的环境。以前是学生宿舍,几十人一个大房间,并行两排睡大铺;现在是带有空调的公寓楼,六个人住一个房间,还有卫生间,学校配备凉席、毛巾被和枕头。对学员来说,比家里和学校办公室舒服多了。负责公寓楼的是当年我在东村干教办主任时的东村中心小学校长王荣山兄弟,听说我要来负责“灵宝市2006年暑假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他早早地为我准备了一间环境较好一的楼房间。据说,这是当年建校后,第一任校长刘丰哲大哥的休息室。
值得一提的是, 300多名在餐厅就餐的人中,仅仅有两个人年龄最大:阳平镇中心学校的金黄道老师50岁,是我们“灵宝市2006年暑假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班”的学员,真不愧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好榜样,何况,学的还是电脑,怎能不令人钦佩吗?再一个年龄大的就是47岁的我自己了。
能够和学员们“同吃、同住、同学习”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课堂上与学员相处是师生关系;餐厅里与学员相见是朋友关系。大家吃的是一锅饭、坐的是一个凳、热的是一身汗、谈的是一片天、说的是一处地。
有多少个心系的朋友在这里亲切相遇;有多少个热心的教师在这里相识;有多少对教师夫妻在这里同学习、共用餐、又进步;有多少个教师的心声在这里倾听、动心。
云来了,教室里面拥有自然的凉爽;闪电了,教师心中激荡求知的火花;响雷了,师生发出研讨的共鸣;下雨了;知识滋润干枯的心田;天晴了,教师视野豁然的开朗。
是啊,教育理念在这里更新、事业信念在这里坚定、教育理论在这里升华、教学经验在这里丰富、教学方法在这里灵活、课程内容在这里熟知、课堂改革在这里激活、信息技术在这里熟练、教师友情在这里加温……
更新:2006-07-22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