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东西两晋南北朝 上下巨变左右和

作者:枫叶 来源:本站 点击:7767



这是历史的变迁,这是历史的见证,这是盛世的繁华,这是盛世的和谐。



古有南朝与北朝相峙并存的历史,今有南朝与北朝村名遗存的现实。



据日本学者宫川尚志所论:北朝村落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与山区,在长安以南终南山中的诸村,是山区村聚的代表;在平原地区的诸村,因天然屏障,必须修造防御设备,“大概村与田野之间用坞壁分隔,即使没有那么壮观,周围也有土墙环绕着,由村门或村闾出入,里面地方相当狭小,人口密集。”



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河南省灵宝市大王镇的北朝村,虽然没有看到环绕的残墙土壁,倒是看到了高大气派的牌坊,牌坊的正面上书“北朝村”,背面上书:“金碧朝阳”。穿过牌坊,沿着宽平的水泥路面,几分钟就到了与历史朝代同名的北朝村。



要说北朝村,我最早还是在1980年的10月份被原灵宝县教育局抽调检查学校“四率”时到过的。



依稀记得,那时北朝村的村民都在沟壑的两边掘凿土窑洞而居住,而学校便位于沟上面的一块平地上,当时,我们检查组的同志还在学校听了课、检查了作业。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课,听的是现任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张毛弟老哥的物理课,他当时在本村中学教物理,擅长动手制作教具,光凭这一点我俩都有相同之处,不过那时,我俩是初次相识,交情并不那么深厚,后来,我们一同参加了省里的中学校长培训班,由此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业,检查的是张首松(现于老城中学任教)老师任的初中三年级的作文。记得最清晰的是当时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天荆老先生给我们讲课,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已经讲过好几页了,我们却都还停留在原来的那一页,呆呆地望着那一串串英语字母发愣。”



原来,学生作文中的荆老先生就是张毛弟校长的舅舅,定居在美国。


当晚我们检查组的同志就借宿在北朝学校,我被安排在张首松老师的住室,张首松老师好客地和我同床共寝,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荆老先生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荆老先生戴的手表敢打核桃,但打开核桃之后手表却依然完好无损;再一个就是美国人由于生活紧张忙得连碗都不顾不得洗,我实在惊叹他们那高节奏的生活和无休止的浪费。



两年后,在我结婚时,张首松老师还送来了贺礼;几年后,我们中国人吃饭也不洗碗,原来就是现在的方便面或者快餐饭盒。



25年后的2005年10月25日,正是在这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凭着记忆去寻找当年的老学校——



脚下宽敞平坦的水泥大道,把我引到了村中新盖的舞台前,不知为什么今天北朝村特别热闹,有秧歌队、扇字队、彩旗队,足足有100多人的游行队伍,挡住了我的去路。而且,四面八方的父老乡亲都喜气洋洋不断地往舞台方向集聚。这种场面我只有在农村过大年或者演大戏时才能见到。



无暇顾及这一切喜人的场面,我还是独自寻找夕日我检查住过的北朝学校。



爬上舞台对面新校址后面的土坡,兴许能找到老学校的一点痕迹,但是,一家大门楼上有“耕读之家”字样的主人告诉我:“学校早已搬下去了,你刚才来时路过的,那就是新学校。老学校现在都住成人家了,没有什么看手儿。”



拐过一道弯,来到一个巷口,估摸着这是学校的原址废墟,看到已经颓废了的学校土院墙的残留根基,我才抱着心中的那一份遗憾,又回到了北朝村欢天喜地的露天剧院。



原来,北朝村今天要召开“三项工程”竣工剪彩暨文体活动中心成立大会,所以,引无数村民尽欢喜。



听路上的村民奔走相告说:“今年村里没有向村民摊派一分钱,就修了牌坊、铺了路、盖了舞台,如今,大家伙儿对这三项工程,看得见、摸得着,怎能不叫人高兴呢!”


不错,路上的行人各个都是精神饱满的,而且,又都在亲热地互相打着招呼。



路上,有骑自行车的、骑摩托车的、坐三轮车的,还有坐在架子车上久病不起的老人、坐在残疾车上的残疾人,不过,没有骑毛驴的。当然,健康体壮的农民占绝大多数。



这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一种向心力。记得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文娱生活并不富裕,每逢村里演大戏的时候,未过门的媳妇,要由未婚婿邀请到婆家看戏。如今,这个风俗不可能再存在了,但是,情感的交流远远超过了一年一场的大戏。



你看,在剧场的大门口,临时搭起了时尚的充气彩门,剧场的两边两个巨大氢气球拖起的两个足足有十米长的条幅在空中游动,条幅上书写着“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吉日良晨迎嘉宾”、“太平盛世好戏连台群策群力奔小康”的标语。



舞台上面的正中央镌刻着“北朝村舞台”的镏金大字,两边是“紫气缭绕玉声琴韵万事情,霞光映彩华夏英杰千秋颂”的对联。



舞台前已经坐满了戴帽子、顶头巾的老人,中间偌大一块场地上,刚才挡住我去路的村业余文艺队员正在打场演出,有扇子舞、秧歌、旱船等等民间传统节目。有谁能想到,现时正是农村“三秋”大忙季节,而北朝村的村民则在这里载歌载舞享受金秋硕果,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啊。由此可见,中国的农民,只有在这太平盛世,才能在党的“三农” 政策温暖下奔小康。



在表演的人群中,我发现,大多数都是30到60岁之间的农村妇女,这可能是农村文化素质提高的一个缩影。



紧接着文艺队在舞台对面的学校门口表演他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内容以歌唱、赞颂村里的巨大变化为主。



由于职业的习惯,我顺便进入学校大门,欣赏着学校的花坛、橱窗,弥补了刚才由于遗憾的而留下的缺失


一进学校大门,迎面看到的照壁墙上“希望的摇篮”几个红色的大字十分耀眼,照壁墙背面是建校公德碑,然后是伫立的国旗杆。这一切都被布局合理的中心花坛簇拥着。



我仔细阅读了碑文后,才知道碑文是由李文敏主任和许廷瑞老师撰写的。



听说,北朝村不仅有渊源流长的历史古韵,而且,这个村当教师的、在外工作经商、从政的以及留居国外的人员很多。如今,一看功德碑上的捐款名单,果然名不虚传。



大王镇的中心学校校长段春生和北朝村小学的校长陈奠刚都是我的师范进修同学。当然,他俩以最热情的方式接待了我,不过,我不是专门来参加这个喜庆的剪彩仪式的,而是来考察落实“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电教教室的。



校长陈奠刚告诉我:“北朝村有2000多口人,九个村民小组,分散在三湾两沟里。这座三层楼房有40多间,是1996年4月村民集资60万元盖起来的。老同学你放心:电教教室绝对没有问题。你能给多少电脑我能用多少电脑。”



工作之余我们三人每人拿了一个小方凳子,一起步入剧场列席了剪彩仪式。



我发现:现场有四台摄像机、两台数码照相机,只可惜我既没有带摄像机,也没有带数码照相机,而是用一副双镜头的天然石头眼睛,仔仔细细地把眼前发生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回到家里敲在盘上、发在网上......



哎吆——,前面一位老大爷坐在方凳子上,不小心跌落到在地,第一个冲上前去扶起老大爷的是刚刚进入剧场,来为大会服务的、立足未稳的、礼仪公司的、一男一女的领队领导,众人的敬佩眼光中,身着中国传统礼服——旗袍的时尚礼仪小姐们,与在场的普通村民现得更加和谐。这是最现实的、鲜活的“三理”教育(伦理 、心理 、生理)的教材。



同时,我也看清了“伊帆礼炮公司”的响炮原理:他们用与摩托车一样的火花塞点火、用氧气或者氢气代替火药。这样,释放礼炮时没有火药味的污染,没有后坐力的危险,而且,还能把五颜六色的礼花打上空中,营造喜庆的视听氛围。


没有考究远古时期北朝村民是如何庆典的,没有见过变异时代的北朝村是怎样萧条的,但目睹了盛世年华北朝村的繁荣与欢乐。



因此,我给这篇文章琢磨了一个古怪的题目——《东西两晋南北朝 上下巨变左右和》
更新:2005-10-27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