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非典纪实】之十二:告别“庭院课堂”的最后几组镜头

作者:fengyefy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3138

这一天,令我难忘!也令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难忘!因为时间不会倒流,历史不会复返。

也更因为我们在非常时期所创造的“庭院课堂”在接到复课通知后,已不可能再存在,所以,我特意跟随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度过了告别“庭院课堂”的最后一天,摄下了告别“庭院课堂”的最后几组镜头……

我们已接到教体局6月16日复课的通知,然而,6月12日过完麦假的中心小学的教师们,也不顾今天是星期六,照例按照非典假期的有关规定,值班、集体办公、开播“广播课堂”、进行“庭院课堂”的辅导。

我也未曾想到今天是农历5月15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我也更没有想到今天是阳历6月14日,是我惯用的密码开头“614……”,正是由于这一天非常特殊,我们才行程40余公里,走遍了阳店村以及纸窝、王崖、庙头、库泉沟五个山区行政村的18个自然村,目睹了阳店村的三个“庭院课堂”和山区53个学生的辅导情况,同时也领略了山区的美好风光,感受了山区人民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

由于历史事件的特殊,今天的摄像师是富有经验的陈永康老师;由于山路的崎岖,今天的司机是富有经验的王冠谋师傅;由于是告别性的纪念活动,今天选择的是富有代表性的阳店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的校长尉民芳、教师张艳、周园园、陈海红、建海峰,以及教办的陈永康、一中王冠谋我们一行8人,挥写了这次犹如三峡大坝蓄水告别三峡景区的历史史页。

上午8点整,我们来到阳店村,在村口接受检查登记后才进入中心小学,教师都在多媒体教室集体办公。副校长郭晓飞正在布置今天的工作,校长尉民芳最后做了强调。

8点30分,我们来到阳店村的剧院,阳店村委会也设在这里。舞台上坐的是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校长尉民芳告诉我,实行非典假期战略大转移后,学生才相对集中,便于教师辅导,正在辅导学生的是语文教师王珍珍。走进舞台旁边的小院里(阳店村委会办公地点),我才发现,这里坐的是六年级的另一个班,任海鱼老师正在给学生辅导语文。

这时“广播课堂”也已进行最后一次开播,在村委会广播室,我看到副校长郭晓飞播放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后,广播了开学复课通知,我仔细观察同学们在听到开学复课统治时的表情,发现他们并不感到新鲜和兴奋。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庭院课堂”和学校生活效果相同的缘故吧。接下来是教师陈海虹老师在广播关于预防非典的知识讲座。离开剧院时,李志刚老师汽车赶来,准备辅导数学。

我们一同来到离剧院不远的一座农家大院,这里坐的是五年级学生,辅导老师是语文教师赵晓艳。有两个学生单独坐在另一座房子的屋檐下,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五年级另一个班的学生,我问他们:“听到喇叭广播的内容了没有?”

他们说:“听到了。”

“什么内容?”

“防非典。”

“还有什么?”

“开学。”

“想不想开学?”

“想。”

“为什么?”

“在学校美。”

小孩说的是真话。我们都共同期盼着这一天。然而,这必须有上级部门的通知,更重要的是必须是非典疫情的解除。据了解:三夏期间我们阳店镇区,返乡民工的隔离已于6月10日解除,各个学校的麦忙假已于6月12日结束,学校已不具备作为隔离场所的可能和条件,所以我们的“庭院课堂”将载入历史史册。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告别不只是在阳店村的几个“庭院课堂”,由于阳店中心小学的学生遍布全镇10多个行政村,20多个自然村,所以我们本着“一个都不少的原则”特意进行深山行。

由于改造铁路桥的缘故,我们改道方家河村,多走了两公里路,通过上坡头村的非典检查站,进入了山区。盘旋的山路,迫使我们进行艰难的跋涉,还不时在陡坡处下车推车助行,不由地使我想到山区教师从教的艰难,山区孩子就读的艰苦。为了让阳店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去年暑期进行学校布局时,我们撤消了王崖、庙头两个教学点,纸窝、库泉沟两个学校的高年级,以及被撤消的两个教学点的学生全都在中心小学就读,才赢得了今天的告别仪式。

过了观音前自然村,推了一阵车来到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纸窝村的延家河。纸窝村座落在阳店东南的大山中,由观音前、延家河、下纸窝、姚院、上纸窝五个自然村组成,居住着中心小学一至五年级的朱平亮、王培培、杜文凤、丁晚霞等22名学生。我们先在延家河赵文华(学生赵金波)家落脚,首先给汽车加水降温,如果它抛了锚,我们自行就泡了汤。

赵文华看上去有三十多岁,人瘦苦头好。家里有几亩麦子和几亩果园,时值三夏大忙,还雇了一个帮工。我们进门时他和家人正在吃早饭,见到我们十分亲热,非要给我们做饭吃,再三婉言谢绝,才制止了一场炊烟再燃。赵文化一时放弃了农活,帮我们呼唤、寻找附近的学生,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老师真辛苦、学校真负责。”

四位教师开始了他们的辅导工作,陈永康老师打开了摄象机的镜头盖,王冠谋给汽车加水降温,我和尉民芳校长进行着家访工作。

刚才的吃饭桌成了课桌,教师们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原则,对学生作业严格检查,批阅签字,查缺补漏,重点辅导,尤其是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位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跺在厨房里,探着头观看老师在辅导别人,我走上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赵红丽。”

“上几年级?”

“四年级。”

“你怎么不叫老师给你辅导?”

“我不在中心小学上学。”

“在哪里上?”

“在纸窝。”

“噢——,谁教你们?”

“宋百铭老师。”

“你们老师给你们辅导过没有?”

“每周星期二让我们把作业带到学校检查。”

“这是你的家?”

“不是,这是我亲戚家。”

“那你怎么做作业?”

“我把课本和作业也拿来了。”

“好。取来让我看。”在这里我意外地了解了纸窝教学点的“庭院课堂”情况,心里感到特别舒服。

赵红丽取来了作业,我坐在屋檐下的小方凳上仔细查阅她的作业,可惜只有语文没有数学。

“怎么没有老师批阅的痕迹。”我问。

她说“老师改过的我没有拿。”

我看了她写的几篇作文,感到很不理想。

“这都是你自己写的吗?或是抄写的范文?”

“有的是抄的,有的是写的。”

“象《我的一个星期天》这篇作文,总共才写了13行,怎么就有4行写第二天的事情?这叫做什么?”我指着作文本问她。

只见她左手握着右手腕,右手食指指着下嘴唇,左右摆动着身子,红着脸轻声说:“跑题了。”

我又指着《第一次洗衣服》的作文说:“这里有一句话说,妈妈夸我说:‘璐璐终于会洗衣服了。’你刚才不是告诉我,你叫赵红丽,怎么在作文里变成了璐璐?”

这一次她不仅红着脸,而且放下手,低着头说:“这一篇是抄的。”

我告诉她:“很多范文是要你学习它的优美词句和写作方法,而不是让你照抄。我们山上风光秀丽、空气新鲜,有很多写不完的东西,需要你用范文里的词语来形容,用范文的写法来构思,像这样坚持下去,你的作文就会进步,我相信你将来是我们山区一位大作家。”

说得赵红丽十分欢喜,刚才的羞色,变成了满脸红晕。

离开赵文化家的时候,他们像送亲戚一样,握手道别后,目送着我们上了汽车。

我们送去的是人民教师的真情,他们表达的是山区人民的亲情,我们和他们共同关注着山区孩子的前程。


车子路过下纸窝村时,我们还特意停下来,在纸窝学校的周围看了看,这里是一座古庙,由上殿和东、西两厢房组成,建在孤独的一个小山包上,倒是一个风水宝地。由于还是非典假期,而且又是周六,我们没有见到在这里任教的宋百铭和何柳红两位老师。

刚进上纸窝村时,我发现一位穿中心小学校服的男生,他认得尉民芳校长。我招呼他:“过来,过来。上几年级?”

“三年级。”

“去叫你的同学来让老师批改作业。”

“我都不在中心小学上学了。”

“哪你在什么地方上学?”

“在纸窝?”

“谁教你?”

“何柳红老师。”

“你老师给你辅导过没有?”

“辅导过。”

“几回?”

“两、三回。”

说话间,学生闾茜的家长闾满录来到我们身边,亲热地握着我的手说:“你们这么忙,天又这么热,还专门上来几次辅导学生,太辛苦了。来,上屋喝水。”

我风趣地说:“我们心不苦,就是腿苦了。喝水先不忙,赶紧召集学生。”

山上的农家小院没有院墙,但却成了开放式的“庭院课堂”,山区的农家孩子虽然土里土气,但却接受着山下的优秀教师的特殊教育,看到这些我的心乐滋滋的,特别是闾满录端茶倒水、搬凳子忙得不亦乐乎,叫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由于学生多尉校长也拿起笔加入了辅导学生的队伍。

然而使我揪心的是,这里的孩子并没有按规定全都进入中心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就在距这里不远处的一个屋檐下聚集着5个小学生,他们远远地望着这里的一切,似乎在期望着什么。

我走过去,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对话,因为这是我的职责……

面对刚才穿校服的那位学生我问:“你为什么不在中心小学上学了?”

“缴不起钱。”

我惊讶地反问:“你们学校并没有乱收费啊?”

“主要是掏不起生活费。”

“你还想不想在山下上学?”

“想。”

我们的责任尽到了,但是山区的条件达不到。如果,取消了纸窝的教学点,这些孩子就可能失学!

一位小一点的女孩好奇地看着我,当我问她上几年级时,他胆怯地连一句话也不说。另外几个年龄大一点的学生说:“你说呢、你说呢,人家问你,你说呢。”

小女孩才开口说:“我上二年级。”

“你老师给你们辅导几回?”

“两回。”

我的心里很既纳闷、又别扭、更痛心。山区教育的落后,多半是由于我们的内部管理不严密,我们的教师不负责任造成的。这里山高皇帝远,教师因此纪律松懈,无论怎么说一星期至少也得辅导两次,怎么能够总共才两次呢?看着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的心底在流泪。

回到闾满录的家里,我们拉起了家常,他告诉我:他有十亩苹果园子,全是红富士。他要套上五万袋苹果,他觉得用日本小林红袋,比国产的黑袋强。虽然红袋比黑袋贵2分钱,但质量和效果大不一样。套袋苹果属于绿色果品,由过去的镇政府宣传、鼓励的被动试套,变成了现在的尝盗甜头以后的自觉行动。他在科技致富的辛勤劳动中,加深了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认识和行动。

苹果的收入是他的光景还比较富足。我们所坐的这个房子已经30年了,即将废弃。他已在崖下面重新盖了新房。他有三个孩子,老大今年已经初中毕业,他还想让孩子再复习一年,老二在镇一中上学,老三在中心小学上学。他两口在家里辛勤劳动,只要能够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因为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

由于大雨冲毁的道路还没有修复,我们的车还是走走停停,在险要路段,不得不再次推车前进,由于王崖的四个自然村过于分散,我们确定在学生相对集中的王崖和葛庄进行辅导,在王崖,我们见到了学生家长虎玉柱,他正在麦场打麦,见到我们来了,立即放下手中农活,把虎伟伟、李建军等学生叫到院中,教师们看到热情豪爽的家长、求知似渴的学生,一种强烈的亲情感、责任感油然而生。这哪里是在告别“庭院课堂”,而是学校、社会、家庭的亲密接触,而是教师、学生、家长心灵的交换,而是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再度升华。

虎玉柱连手脸都顾不得洗,硬是把我和尉校长、陈老师拉进屋里,打开啤酒硬是让我们喝。我们的工作纪律看来在憨厚好客的乡亲们面前是行不通的,尉校长只好在我的允许下,答应每人只喝一杯啤酒,来了却主人的心愿。

在虎玉柱新打的麦堆前、打麦机旁,他乐呵呵地告诉我们,他种了十几亩麦子,收成还算好。他说,学校这样做确实是对他们山区孩子太关心了。

在葛庄村边的打麦场里,打麦机正吞噬着麦杆和麦头,分吐着麦粒和麦秸、麦糠,十几个村民正不停地忙碌着。其中一位热心地村民还停下手中的活儿,帮着我们集中学生。就在打麦场边的小树下,教师们站立着对赵新伟、卢义梅、姚娜等7名学生的作业进行了一一批改。尉校长蹲在地上给在纸窝学校的学前班学生的作业也进行了批改。当我们出村口时遇到了王崖村村长赵小随,我们下车同他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又匆匆前行了。

在庙头(包括上社、王家窝、张店河、建家崖五个自然村)学生家长孔建周刚从地里割麦回来,不顾劳累热情地与其他家长一起为我们召集来孙洋洋、刘文蝶、陈喜玲等几位同学,让我们深受感动。打麦场的柿子树下,是我们的“庭院课堂”,家长们端来洗脸水、搬来小凳子、提来暖水瓶冲上茶水,他们好不热情,这里好不热闹,我们每到一处都奏响了《让世界充满爱》的强劲、洋溢的音符。学前班学生孔晓燕标准、熟练的广播体操表演,为我们此行增加了奇光异彩,赢得了同行人员与家长的一致称赞。

上坡推车、下车辅导似乎是我们今天的固定模板。然而,我们今天最主要的“充电”问题,也早已在预定的安排之中。为了不打搅家长,也为了不让学生看见我们吃盒装方便面,产生负面影响。早上,吃饱喝足后,在下午两点多才赶到库泉沟学校安营扎寨,让在这里任教的全福华、王福长两位老师给我们烧开水,冲吃方便面。

库泉沟行政村由桐树洼、杭家洼、柳树塬、库泉沟四个自然村组成。“充电”后,教师利用村里的广播通知了尉帅帅、全金平,张娟娟等12名学生。辅导分成两组,在就近的学生家里进行。村长王建臣从广播中听说我们来了,连麦也不去割了,非常高兴地跑到学校,共同畅谈了本村教学点的巩固、经济发展思路、以及对教育的建议等实质性的问题。居住在这里的一年级学生张振宇的舞蹈、广播体操表演,使我们一天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

下午五点多,我们告别了风光秀丽的山区、告别了热情好客的家长、告别了天真烂漫的学生、告别了非典时期的“庭院课堂”,带着山区人民的深情厚意,踏上了归途。


随着抗非典战斗的逐步胜利,我们也即将复课,然而,这段非典时期的特殊纪实,将是我终生难忘!

更新:2020-01-29 07:56:3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