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第一好游戏在民间

作者:FENGYE 来源:BZ 点击:5629

央电视台10月6日晚黄金时段播出的焦点访谈《网瘾少年》,说的是两年前,河南郑州的小辉迷上了网络游戏,无心学习。为了能够自由地玩游戏,他选择了离家出走。等到今年6月回家时,他只见到了妈妈留下的一封诀别信。



孩子爱玩,天性使然。童心是纯真的、无忧无虑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



那么,家长和老师害怕孩子玩什么?莫属于焦点访谈中说的电脑游戏了。



这是因为跳皮筋、捉迷藏、跳房子、打猴儿 (打陀螺)、抓石子 (抛石子)、踢毽子、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碰蛋儿(玩玻璃球)、开火儿(军事游戏)、踩高跷、抵劲儿、跳架子、挑人马、指星星、玩泥巴、踢瓦……等等曾经为几代孩子成长立下“汗马功劳”的民间传统游戏正“濒临灭绝”,取而代之的是高档的玩具和高级的电脑游戏。



电脑游戏其本身没有什么缺点,我也不可能跟着焦点访谈随声附和地一味诉说电脑游戏的坏处,但我只是认为,家长和老师在痛恨孩子过度玩耍电脑游戏的同时,要积极地找回民间传统的游戏,因为这些民间传统游戏的消失不仅仅是遗憾,它还带走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为了孩子的未来,应该让传民间统游戏复归,把快乐还给孩子。



回想当年,我们二十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人,无论男孩、女孩,个个都是“玩”童,人人身怀“绝技”:一个普通的木头经过刀削打磨会成为猴儿(陀螺);一块丢弃的布头布尾经针线穿梭便成了随身携带的玩具——沙包;树枝在手里能变成精美的弹弓;废竹片能做出仿真的弓箭;随地捡起几个小石子就可抓子;地上画个小方格就能顶牛;手里拿一段绳子就会用双手指翻交……也正是这一件件凝聚着自己智慧的作品,丰富了那个时代孩子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度过了快乐而幸福的童年时光。


但是,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玩电脑,看电视”或是“忙学习,没有时间玩”。



因此,我说,第一好游戏在民间,而不是在具有现代设施的“游戏厅”、“网吧”。



然而,在农村,学习和升学的压力使孩子的闲暇时间少得可怜;在城市,紧闭的单元房门、冰冷的防盗门隔绝了孩子交往的机会;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现实世界之外的虚拟世界。不知不觉中,电脑游戏逐渐代替了民间传统游戏。



殊不知正是这些逐渐消失的种类繁多的民间传统游戏,大多都能开发儿童的智力、体能,甚至饱含民族的文化精神:孩子们在互动游戏中,会产生社会关系的雏型,有领导才能的孩子逐渐成为游戏中的“领袖”(如开火),有协调能力的孩子成为化解矛盾的协调人(如过家家),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因受到团体的压力不得不改变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孩子们在群体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这将是孩子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起点。



比如说打猴儿吧。小时侯,几乎我们男孩子人人都会做猴儿和鞭子:将木头削成一头尖、一头平的类似陀螺的形状,再绑一个鞭子,就可以无忧地玩耍了。


如果,在猴儿的底部镶上铁珠,它将会达到旋转飞快而且耐磨之功效,再在候儿的上部涂上红、蓝墨水,转动起来,煞是好看。鞭子呢,是用布条拧成的比较柔软的那种,这样抽打起旋转在地上的猴儿来,轻飘得劲,能保持猴儿旋转的直久性。



打猴儿时,将鞭子旋绕在猴儿的腰上,放在地上后上,迅速抽掉鞭子,猴儿就会飞快地旋转起来。在抽打时,一定要顺着陀螺旋转的方向抽打,而且要沿着猴儿的底部从下向上抽打,力度要适当,否则一鞭将会把“猴儿”抽“死”。



右手打乏了,换个左手重新开始。呵!这叫左右开弓。听老人说,要是长期打猴儿的话,即使得了肩胄炎病也会因为打猴儿治好的。



现在有人给猴儿装上发光的彩灯,在高速旋转时发出耀眼、漂亮的光环,还真实是一道运动着的亮丽风景线呢。



说起打猴儿,这里面包含着深奥的文化、人生的哲理:上海人将猴儿叫“贱骨头”,而北京将打猴儿叫“抽汉奸”,重庆人则叫“嘀嘀嘟”,而我们河南叫“打猴儿”,如果用在书面上叫“打陀螺”。一句话,各有各的味儿。

  

踢毽子,是每个女孩子都喜爱的。用一个中间有方孔的麻钱(清朝时的钱币),再铰一块小花布,把铁片包在中间,最后取一段鸡老杆,一端拼开,折成90度的角,另一段穿过中间的方孔缝牢,插上几根大公鸡脖子上色彩绚丽的鸡毛就能踢了。


踢毽子取胜的标准是数量,但在踢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数量的增加而依次完成几个高难度的动作,先里“掏”,后外“挑”,再跳起来“钻”和“瘸”,一旦毽子落地则告失败。技巧在于脚板的角度,而且需力度适中,要有节奏性,在长期的锻炼中感觉其中的奥妙。



我虽然是男孩,但小时候也爱抓子,不仅能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手对石子抛出高度的控制性,特别是反手接石子、带子接石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我都能运用自如。活动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一一点数自己的丰硕果实,既有动作的训练,又巩固数概念和加减法的运算,又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



说实话,源远流长于民间的传统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具有简便、易行、经济,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等特点,对增强幼儿体质、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具有良好的作用。

  

据了解民间传统游戏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体育游戏类,如老鹰抓小鸡、造房子、滚铁环、跳绳子、抵劲儿、跳架子等,这类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有益于身体发育;第二类是学知启智类,如顶牛、指星星、双手翻交、猜谜语等,可以让孩子动手又动脑,开发大脑潜能;第三类是语言娱乐类,如拍手娟、调皮劲、问答游戏等,这些都伴有儿歌,活动中一唱一和,别有情趣。


由此看来,民间传统游戏,既让孩子动了起来,也让教育活了起来。不仅仅是孩子玩耍娱乐的主要活动项目,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日后的性格情趣、价值取向、待人接物等方面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在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远离电脑游戏的同时,我建议学校拿出举办“艺术节”的劲头,举办“民间传统游戏节”,既让我们的孩子享受童年的快乐,也让我们家长和老师回味童年的乐趣。

  

更新:2005-10-10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