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面对摄像机镜头我哭了(图文 )

作者:fengye 来源:bz 点击:5864

这是1991年11月11日,我们川口小学搬迁大会上的难忘镜头。 当时,我任小学校长,在大会发言时,面对摄像机镜头我哭了。这一珍贵的录像镜头我珍藏了13年,如今,可以公布于世了(《枫叶教育网》“音频视频”栏目将在本周内加载)。 我们川口村位于灵宝市区东8公里的燕山脚下,据灵宝地名记载:这里位于灞底河下游,是进山入川的要道,古称川口村。从民国开始,川口村以及方圆七里八村的乡民已经三次集资近百万元建起了原川口完小、以及现在的川口小学和川口乡第二初级中学。 1977年原任村支部书记田增孝带领川口村民将原来的大队加工厂改造成为能容纳16个班的8年连贯制学校。 进入90年代后,校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作为校长的我盟生了集资筹建川口小学教学楼的念头。 1990年的后半年,我多次走访了老书记田增孝、新书记陈忠高(已故)等村干部和魏书敏等村民、家长,并且多次召开家长会、筹办《家长报》进行广范的宣传发动,才逐渐形成了筹建教学楼的共识。 1991年的春节后,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启动起来,学生们自编文艺节目走街串乡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动人歌曲,到各单位、各农户进行募捐活动。 1991年3月8日,村两委会研究决定集资筹建川口小学教学楼,并且成立了以米进忠为主任的集资办学筹建委员会。由原灵宝县政策研究办公室主任陈五岳起草了倡议书。 1991年3月12日,集资办学动员大会在剧院召开。当时,我们的口号是:“一不等、二不靠,自力更生建学校”;“求神拜佛,不如办学”;“修堂盖庙,不如建校”。热心的父老乡亲们当场为筹建教学楼捐资、捐物达6万余元。 1991年3月16日,在资金缺口很大,筹建教学楼几乎成为泡影的危难时刻,我向当时的三门峡市市长王如珍写信求援。4月9日王市长便回函批示:“川口学校我去过,希望乡里能重视,将资金能集中一些,用于教育,单靠学校集资解决不了问题。”并且戴冒批拨5000元,资助教学楼的建设。才使我们的筹建计划起死回生。不久,县、乡都对川口小学教学楼的筹建给以重视。 1991年4月21日,我和高向乐老师冒雨,从阳平镇香什小学取回图纸,由赵吾村的陈定春进行改造设计。 1991年5月13日,教学楼终于正式动土开工。 在教学楼的施工过程中,学校向川口村在外工作的亲朋好友发信300余封,收到的捐款有3万余元,连台湾同胞赵老先生也回信捐资300元。 在教学楼的施工过程中,村民们从坡上担一担苹果卖了钱,交一次集资款;然后,再担一担,卖一次,交一次。 1991年7月26日,我按照三门峡市委催查办公室的要求,专门到三门峡市政府向王如珍市长汇报教学楼的工程进展情况,王如珍市长因在北京参加人大会,委托催查办的崔主任接待了我。 投资136000多万元,建成两层26间的教学楼,于1991年11月11日顺利落成。村里打算在校园里建座集资办学纪念碑,委托我给王如珍书记(由市长升为书记)写信,希望王书记能给碑上题词。 1992年8月中旬,我收到三门峡市委办公室一封来信,信中有王书记的批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不应感谢个人。希望该校能够注意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德育培养,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我市教育战线的一支新花……” 1992年9月10日,三门峡日报以《市委书记与川口小学》为题报道了川口小学的盛况:“川口人没有辜负王书记的一片心意,在教学楼盖好后,他们又克服困难,配置了170多套桌凳,达到配套标准,并在德智体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去年,全乡抽考,川口小学总分名列全乡第一;今年五年级升学考试,升学率又在全乡名列前茅。同时,还被评为全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虽然,川口村民集资办学这一伟大壮举,没有给后人留下值得纪念的永久性的建校功德碑,然而,这部活生生的录像资料和这张白纸黑字的《三门峡日报》见证了师生、村民、干部在搬迁时的喜悦心情和动人场面。 于是,我的泪水凝聚着筹建教学楼的心血、凝聚着对领导和父老乡亲的感激,面对摄像机倾注而出—— 搬迁会场 祖国花朵 我在发言 激动的泪水 父老乡亲
更新:2005-07-20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