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底河溯源
灞底河,发源于卢氏县北鸡笼山麓,流经杜关乡南沟村进入灵宝境内的苏村、川口西乡之间,至北泉村西汇入弘农涧河。灞底河流域的地下地上水资源较为丰富。遇到雨季,整个河床上下游之间落差大,洪水一咆哮起来像愤怒的老虎狂吼着一泻百里,呼噜呼噜地把斗大的石头也翻滚老远,彰显出一股虎威霸气。而历史上人们真正把这条河称为灞底河,确实源由已久。
据传,楚汉战争时期,楚霸王项羽领军作战路过燕子山下的这条河边,见河水汹涌翻滚,无法前行。他仰天长笑:“哈哈,此一河小水,有何神气哉!岂能挡吾霸业不成乎?”遂令将士们上山砍树,搭桥过河。不几天,一座雄浑的木架大桥便搭造而成。他骑马过桥时大喊:“项羽在此,河水让道!”其威风霸气镇住了河水,顿时河床停住吼叫,水势顿时退弱,让浩浩荡荡的楚军顺利通过。之后,中原腹地往西的通道长期连接,成为一条车马行人的必经之桥。后人为纪念项羽这一壮举,把这座木桥称作“霸王桥”,把这条河叫“霸底河”,只是为了河流经常有水,人们又在霸字左边加上三滴水,变成了“灞底河”。至于那座“霸王桥”,因多次战乱,年久失修,被洪水冲毁后,再也没有修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驻扎在南朝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才新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座现代化大桥,让来往行人、车辆畅通无阻。
(据灵宝文史资料及民间流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