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河南省灵宝市川口村简史

作者:ZD 来源:BZYC 点击:18470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川口村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是地方史志灿烂的一页,是川口人的骄傲。
       川口村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灵宝文物志》记载的“川口遗址”说明,在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在现今陇海铁路川口村段两旁,6万多平方米范围内,是川口原始社会生活区。从1—4米深度出土的陶器石器,展现出当时发达的生产水平。
       在三皇五帝时期,这里距黄帝铸鼎原仅十华里,应当属于黄帝部落范围。大禹治水凿开三门峡,排水入海,这里出现了大量的陆地,更适宜人类生存。跨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先属虢,再属晋,属韩,属秦。出函谷关经川口小道回国(应查东周列国志核实)。秦惠文王时,搞“连横”,楚怀王搞“合纵”,任“合纵长”,率军经川口至函谷关外,指挥六国军队抗秦。
       川口村是燕灞一代政治中心。处在山和川的交接口,又是交通要道,距当时的郡县治所又远,故从秦汉开始,在这里设里、亭,镇、乡所。县志有载。村里现遗留古代的计量升、斗、布袋上写有“川口镇”字样,足以为证。解放前这里设灵宝县第五区公所、川口乡公所。解放后,是川口区政府、川口人民公社,川口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直到1991年北迁至310与209国道交叉口附近。
  川口村为兵家必争之地。退可守,山中能藏兵百万;进可攻,关前能雄兵鏖战。楚汉战争,楚霸王项羽率军在川口安营扎寨,修城练兵。现在还有“霸王寨”轮廓:长宽各50余丈,城墙高2丈,四周有护城壕,城门南开,前15丈有瞭望炮台。此寨应为灵宝地区楚霸王遗迹之一。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转战经此入关。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和国军从此入卢氏境,发生激战。解放前夕,人民解放军陈谢大军渡黄河入豫西解放灵宝。其一部驻扎在川口街上,秋毫无犯,替村民担水扫院。解放后陇海铁路川口大桥上驻过护桥部队,国防科委823部队驻扎川口村南南朝村,其汽车连驻扎川口村边。改革开放后撤离。
  川口村经济文化走在周边地区前列。因是入山进川必经之地,来往于老灵宝城与卢氏栾川、洛宁之间的商贾游客多滞留歇息。长此以往,形成驿站,日以繁荣。骡马店、粮行、商店、药店、诊所,染坊、糖坊、酒坊、油坊、水磨坊,丝绸店、布店、饭店、书场等,布满川口街两旁。村内外又相继修建了关帝庙、财神庙、玉帝庙、老君庙、马王庙等,每逢庙会,连袂如云,物聚物散,名闻遐迩,商家入住纷沓而至。与原住居民共有30多个姓氏家族,几百年来和谐相处,终成现在的文明示范村。村里原有“国立灵宝县第四完全小学”,将四方学子荟萃川口就读,培育出许多优秀文人学者和政要劳模。
  斗转星移动,往来成古今。现在的川口人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昂首前进,书写着更灿烂的历史篇章。
 

(作者:陈五岳、建胜民、杨润红)

更新:2008-09-28 20:44:5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