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文)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者:fengyefy 来源:BZYC 点击:5741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碑文“玉喜委员,献身宅前”的解读

  玉喜委员,名讳于希,俗称玉喜,大号济合,属龙,1904年腊月初三生,在川口村左家堂兄弟中排行老三,1947年腊月初四被地方反动派枪杀在自己院里。
  左玉喜夫妻曾经生育过五个儿女,但均夭折。1927年农历九月收养了一女婴起名叫左印贞,在堂姊妹中排行老二。
  1943年农历四月初六左玉喜才晚年得子,取名印法,昵称“脸”。但在印法七个月零三天时,妻子不幸病逝,印法由干妈抚养,两年后左玉喜又娶后妻。
  左玉喜在川口街方圆几里是个有名的打石子烧饼的好把式。他总是袖子卷得老高,手抡擀面杖,敲打案板奏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的打击音乐。他边揉面团,边用杆杖杆薄,往里面撒上葱花调料后,用麻线均匀地划上道道,卷成长卷儿,灵活地揪、搓、揉成一团一团的馍剂子,然后,再杆成个个油光柔软的园饼。用长铲子蘸上了油,翻藤完石子后,又在鏊底均匀地刮上一层石子,只听“叭”地一声,被甩进鏊上的饼子下面就留下了凹凸不平的石子烙印,只见长铲刷刷两下,饼子便在滚烫的石子埋没、蒸腾的过程中,又在上面留下凹凸不平的烙印。少等片刻,饼子在油光可见、黑色欲滴的石子里翻过身之后,再次露出石子时,便被打造成金黄、透酥、喷香的石子烧饼。
  南来北往的人都爱到玉喜烧饼铺子坐坐,看看打石子烧饼的工艺、听听打石子烧饼的音乐,尝尝烧饼夹肉的脆香。那脆酥油香的石子烧饼,夹上明油透亮的猪头肉(冻子肉),怎能不让人眼馋呢。遇到牙口不好的老人,左玉喜就把石子烧饼从鏊里乌黑发亮的石子内铲出,趁热往水缸里一激,再往石子内一埋,蒸腾后,吃起来又香又酥,这才是左玉喜打石子烧饼的绝招。
  1947年农历6月,陈赓、谢富治部解放了灵宝。川口村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左玉喜因识字会算、足智多谋、做事干练、被推举为农会主席,他积极领导穷苦农民打土豪,分浮财,分粮食。当时的伪县文教委员,伪乡文化主任的杨喜亭(绰号“小爷爷”)曾横行乡里一贯勒索,对左玉喜怀恨在心,但有口难言。
  9月下旬陈谢部队东移攻打洛阳,胡宗南增兵三十万人东出潼关,灵宝残匪及土豪劣绅,反攻倒算,突袭土改工作队,暗杀农会会员。伪乡长袁维缙、伪县文教委员杨喜亭、伪保长左同朝等共同阴谋,猖狂倒算农民董容山、左玉喜、左大德等四十余户。当年川口村农会的民兵杨自新曾听陈复义(在伪乡公所的赵吾村人)说过:“济合(玉喜的大号),小心你的脑袋,你还是避一避吧。”但是,接二连三的提醒和警告,都没有动摇左玉喜对正义的信念。
  腊月初四,杀人恶魔杨喜亭、左同朝聚集在袁维缙家连夜筹划密谋。杨喜亭硬逼着袁维缙非杀左玉喜不可。黎明时分“咚咚”两声枪响,惊动了沙沟口驻扎的国民党机动连,顿时川口街上人声嘈杂。左玉喜烧饼铺的门敞开着,屋里的油灯亮着,一阵忙乱之后又复归平静。
这时,川口街开粮集(川茂昌号)的山西芮城人老炳子,在枪声响过之后,寻着哭声,进屋跨过左玉喜的尸体,从内屋把不到四岁的印法抱了出来......
  灵宝第二次解放后的1950年元月间,肥头大耳的袁维缙被英勇的民兵五花大绑枪毙在北崖上。不久,杨喜亭、杨其敏、左同朝均被人民政府镇压,杨呆娃判了无期徒刑。
  1958年,袁增斌以左玉喜蒙难和全家苦难遭遇编写了《黎明前的黑暗》多幕剧,由当时的川口公社文工团和川口农中文工团分别在沙沟玉帝庙剧院和赵吾村戏台演出,台下的观众无不落泪哀悼。
  (本文根据灵宝一高退休教师、左玉喜之子左印法2005年12月22日的《先考左讳于希传略》回忆录整理改编)

灵宝一高退休教师、左玉喜之子左印法(中),右为川口村老党员李小秃、左为左印法妻子。

更新:2007-07-11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