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川口村发展历程碑》碑文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以新颖独特的四字格言,一韵到底地记载了川口村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
碑文由陈五岳执笔撰稿,建胜民、杨润红、杨丰烈参与修改。
川口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征询各界人士意见、核实历史史实,曾经三次在灵宝土地局家属楼、灵宝电教馆集体修改碑文。
2007年6月30日举行了揭碑仪式。
本站将陆续发表《川口村发展历程碑》碑文的系列解读文章。目前,在“土地改革,政治变迁”时期“玉喜委员,献身宅前”的壮烈事迹已由玉喜委员的儿子左印发整理成文,近日即将发表。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
燕子山麓,灞底河畔,故园川口,渊源秦汉。地势独特,堪比雄关。
物华天宝,进则为山;人杰地灵,出则为川。发展历程,壮阔波澜。
古镇粮仓,商贾云繁;五谷聚散,昌茂百年。缘何近代,衰败不堪?
追根寻源,殖民封建,倭寇入侵,军阀混战。经济落后,物产匮欠。
二十世纪,四九年间,红旗招展,横扫云残,三座大山,一举推翻。
前后综观,五十八年,千年古镇,四重变迁:
土地改革,政治变迁。玉喜委员,献身宅前;杨公宝山、陈公印山、
刘君秀兰,时代英贤,前赴后继,不畏艰险,均地分田,巩固新权。
互助合作,再改体管。田氏兄弟,元治增孝,率诸穷汉,立志思变。
互助一组,全区首建。田公增孝、陈公印山,继往开来,合力并肩,
初级一社,全乡称冠。杨公国栋、田公增孝、田公自顺,先后领班,
高级一社,第一组建;集体农庄,全区创先。成为全县,劳动模范。
省地领导,嘉奖称赞。
人民公社,三变条件。杨公宗立、田公增孝,带领干群,战地斗天,
改造山河,旧貌换颜。整治坡地,兴修梯田;围河筑坝,营造良田;
栽植果树,修迁校园。山川河谷,层林尽染,“刺槐盖顶,果树腰缠,
粮棉蹲底”,全县样板。川口大队,水土保持、林业生产,全省荣先。
支书宗立,省级模范;应国之邀,进京受颁;十七国庆,出席大典;
毛刘周朱,亲切接见。
改革开放,四换理念。村组干部,更新观念:产业结构,调整转换;
科技引领,温棚菜园;养殖小区,规模繁衍;硬化渠线,机井浇灌;
农电改造,节能规范;粮食小区,产量翻番;立集兴市,繁荣周边;
硬化街道,重建校园;多方筹建,文化大院;文体设施,日臻完善。
新村建设,任重道远;小康前景,美好灿烂。工贸强村,特色富民。
干部党员,责任在肩,同心协力,再谱新篇。
瞰我川口,崭新画面:铁路公路,交叉贯穿;多项事业,争奇斗妍:
特色农业,导航发展;林茂粮丰,菜绿果鲜;企业商店,云集街前;
集贸市场,货旺客繁;文化广场,梨园竞演;新建学校,饮誉山川;
村民住宅,新颖敞宽;自来供水,进户入院;卫视通讯,入网并缆;
合医环卫,保障条件;村街道路,硬化井然;村风民俗,时尚康健;
干部村民,团结向前;两个文明,携手共建。燕山巍巍,灞水潺潺;
和谐盛世,国泰民安。
抚今追昔,山村巨变。众多先驱,创业艰难。福荫子孙,功绩绵延。
特此勒石,千古流传。
川口村党支部、村委会
二○○七年七月一日敬立
“玉喜委员”的儿媳(左)在阅读碑文
“杨公宗立”的大女儿——灵宝市文化局局长杨连珍为纪念碑揭碑
“杨公国栋”的侄子——川口村党支部书记杨结祥(右二)为纪念碑揭碑;“玉喜委员”的儿子左印发(右一)参加了揭碑仪式;“杨公宝山”的二儿子杨丰烈在揭碑仪式上录像。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碑文 撰稿人:陈五岳(左二)、建胜民(左三)、杨润红(左四)、杨丰烈(左一)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碑文 撰稿人之一:陈五岳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碑文 撰稿人之一:建胜民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碑文 撰稿人之一:杨润红
《川口村发展历程碑》碑文 撰稿人之一:杨丰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