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岳乡工业乡愁 “技艺精•劳动美” 岳乡宜沟铁木社60年发展中的企业文化守护者 贾树贵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41

岳乡工业乡愁 技艺精•劳动美 岳乡宜沟铁木社60年发展中的企业文化守护者 贾树贵

2025-10-30 15:53·职教鲶鱼侯银海

在岳飞故里汤阴县宜沟镇——这片被誉为“邺南首镇”的土地上,一座铁木社(后历经演变为宜沟农机厂、汤阴县汽车配件厂、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走过了超过一个甲子的风雨。它不仅是新中国乡镇工业发展的缩影,更是一代代工匠集体记忆的载体。而贾树贵,便是这其中最执着的守护者。他以四十五年的坚守,将从木工车间的学徒到公司领导岗位的全部生涯,熔铸成对“技艺精·劳动美”这一企业文化最生动的诠释。

一、 少时砥砺,书香匠心的萌芽(1953-1972)

贾树贵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的故事与教诲,在他心中埋下了“明事理、刻苦学习”的种子。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岁月,更激发了他“苦读书、望成才”的志气。从小学到高中,他担任中队长十年,成绩名列前茅,“三好学生”的奖状贴满了家中的墙壁。

尽管因时代原因与大学校园失之交臂,但他求知的火种从未熄灭。上世纪90年代,他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攻读了工业经济专科知识,取得十门合格证书,将理论知识与日后管理实践深度融合。他热爱写作与书法,这些少年时期培养的素养,不仅让他成为企业的“笔杆子”(通讯员、厂史编撰者),也为其日后严谨、细致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石。

二、 扎根车间,钻研革新的十二年(1972-1984)

1972年,贾树贵进入宜沟农机厂,从此再未离开。他的工匠生涯始于最基层:

木工一年: 他自学专业书籍,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从拉大锯、开电锯的苦活,到远赴山区扛运木料的累活,他无一不精,无一不做。艰苦的环境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车工七年:转入机工车间后,他秉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条,购置大量车工技术书籍刻苦钻研。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车床操作技术,还主动攻克技术难题,如计算并制作“公制、英制螺纹交换齿轮表”,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与精度。

技术革新四年: 因其出色的学习和动手能力,他被调入技术革新组。在此期间,他主导或参与了多项设备改造与工艺升级,例如将C618车床由“公制”改为“英制”,设计与制造专用工装夹具等,用技术创新为工厂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三、 转型管理,锐意进取的开拓者(1984-2017)

凭借在技术岗位展现的才华与责任心,贾树贵逐步走向管理岗位,历任厂办主任、副厂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兼工会主席。他的管理生涯,是一部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探索史:

1. 夯实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成本与核算: 立足内部挖潜,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与全面经济核算。

制度与标准:推行“依法治厂”,完善规章制度与标准化体系,并领导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机制创新: 大胆试行“厂内银行”和“简易股份制”,激发企业内部活力。

队伍建设: 紧抓职工培训与劳动纪律,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素质。

2. 统筹全局运营,保障企业发展:

他狠抓营销管理,确保订单与生产的顺畅衔接。

他注重事务管理,关心群众生活,从粮册核定到伙食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在兼任工会主席期间,他恪尽职守,履行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成为连接企业与职工的坚实桥梁。

3. 守护企业记忆传承文化薪火

贾树贵深知历史的价值。他主动承担起编撰厂史的重任,通过走访老工人、查找档案,亲手编写并数易其稿,完成了近七千字的厂史,为企业留下了宝贵的创业档案,让“艰苦创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得以传承。

结语

从一名普通木工到企业的核心领导,贾树贵的四十五年,是与宜沟铁木社同呼吸、共命运的四十五年。他的人生轨迹,完美地串联起了“刻苦学习—钻研技术—锐意革新—科学管理—文化传承”这一条清晰的脉络。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建设者与见证者,更是“技艺精·劳动美”这一企业文化灵魂的守护者。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乡镇企业一代工匠与管理者的缩影——他们或许未曾登上耀眼的舞台,却用一生的坚守与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属于一个时代的不凡。

附件目录(已根据原文整理归类)

1.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证书

2. 摘录、剪裁本

3. 被媒体用过的稿件

4. 城乡信息报特约信息通讯员聘书

5. 工会主席任职资格证书、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书

6. 建厂六十年基本情况一览表

7. 宜沟机械厂厂史

8. 汤阴县汽车配件厂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

9. 所获荣誉:“新长征青年突击手”证书、河南省乡镇企业局“先进办公室主任”、安阳市总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等

10. 贾树贵简历及自传全文

匠心传承六十载:邺南宜沟铁木社贾树贵守护“技艺精·劳动美”企业文化

一、少时勤学植根基,志存高远破困境

(一)书香熏陶与贫困砺志

1953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汤阴县宜沟镇前进街的书香家庭,全家十二口人,父亲、二堂兄、三堂兄为教师,大堂兄为国家干部。父亲常以“孔融让梨”“甘罗十二岁为相”的故事教导我明事理、学做人,在在中种下“刻苦学习、长大成才”的种子。

八岁入学时,恰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1960-1962年),家中人口多、劳动力少,粮食常接济不上,只能靠树头叶、野菜度日。贫困的生活让我更加坚定“苦读书、盼成才”的信念,立志靠知识改变命运。

(二)学业优异与理想受阻

1961年至1972年,先后在宜沟完小读小学、宜沟五七联中读初中、汤阴三中读高中,十一年求学时光里,十年担任中队长。课堂上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年年获评“三好学生”,奖状贴满家中墙壁。三年级时,写的看图作文《栽树》,曾被选到五年级二班朗读,成为当时的小小“写作榜样”。

高中时期,怀揣考大学的理想,却因父亲在“整风反右”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在七十年代“工农兵大学”推荐制度下,失去了上大学的资格。但并未放弃,坚信“校园内、校园外读书皆能成才,关键在真才实学”。

(三)自学圆梦与技能积累

1990年11月至1992年11月,参加工作后的我,用工余时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苦读《大学语文》《哲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等十本教材,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十门课程合格证书”。这些工业经济专科知识,为后来的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自幼爱好写作与书法:八十年代,结合工厂实际给报社、电台投稿十余篇,均被采用,还被《河南省乡镇企业报》选聘为通讯员;为提升写作能力,将报纸、杂志上的优质内容按“知识廊、名言录、写作知识、工厂生活、生活常识”分类摘录,整理成多本素材集。十岁起,在父亲与张振国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坚持每日写一张交老师圈阅,书法作品多次被张贴表扬,不仅练楷书、隶书,还学写宋体、仿宋体等美术字。参加工作后,工厂的黑板报、大标语、墙壁标语多由我执笔,107国道路东“宜沟农机大市场”七个1.5米高、1.3米宽的黑体立体字,亦是他亲手书写。

二、一线深耕练技艺,革新攻坚显担当

(一)扎根工厂,四十五年初心不改

1972年11月,进入宜沟农机厂(现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直至退休,四十五年从未间断。工作中,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工厂,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产品开发、工艺革新、技术攻关等领域持续发力,助力工厂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二)木工车间:苦累中炼就坚韧

入职第一年,在木工车间工作,深知“当工人需有真技术”,便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木工》《木工家具》《建筑木工》等书籍,上班时虚心向刘坤、刘希、张则、马长富等师傅请教划线、拉大锯、开电锯等技能。九个月后,已能独立制作中锯、小手锯、刨子、墨斗等木工工具,还利用业余时间打造书桌、方桌、凳子等家具。

为节省原材料成本,工厂曾派到二十多里外的山区伐树运料。崎岖山路上无法用车,我与同事扛着百余斤的木料,在陡峭山坡上艰难行走二三里路,累得大汗淋漓却从不停歇,常常起早贪黑、中午在山上吃送饭。这段经历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更让懂得“实干为工厂创效益”的意义。

(三)机工车间:钻研中突破技术

1973年11月,被调至机工车间当车工,秉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红一行”的态度,购买《车工》《车工技术》《机制切削手册》《中高级车工工艺学》等书籍,利用三班倒的空闲时间逐本研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刘润、赵廷玉师傅请教。

起初,操作“八尺皮带车床”处理农村送来的“零修”活,用一年时间掌握“车平面、车外圆、车内圆、车螺纹、车特型面”等基础操作。针对“车螺纹时挂轮靠口算易出错、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工余时间,依据挂轮计算公式,提前算出“公制车床车公制扣、公制车床车吋制扣、吋制车床车公制扣”等不同场景的挂轮组合,制成表格供车间使用,大幅提升了操作效率与准确性。

(四)技术革新组:攻坚中推动升级

1980年3月,调入技术革新组,四年间专注于工艺改进与设备升级。当时工厂生产的农机配件存在“精度不足、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牵头与同事研究改进车床进给系统,通过优化齿轮传动比、加装定位装置,使配件加工精度提升20%,生产效率提高30%;针对农机犁铧易磨损的问题,参与研发“耐磨涂层处理工艺”,经测试,犁铧使用寿命延长近一倍,该工艺还被周边农机厂借鉴推广。

三、勇挑重担扛责任,攻坚克难促发展

某年度工厂接到紧急农机订单,交货期紧、任务重,主动牵头组建攻坚小组,优化生产流程、合理调配人员,带头加班加点,最终提前完成订单,保障了春耕需求,为工厂赢得口碑与效益。

四、精细管理强内核,多措并举提效益

(一)立足内部挖潜,严控成本支出

针对工厂原材料浪费、能耗过高的问题,我牵头制定“原材料领用登记制度”,要求各车间按生产计划申领材料,每月核算损耗率,对超耗车间进行分析整改;在能耗管理上,推广“错峰生产”模式,避开用电高峰,同时更换老旧高能耗设备,仅半年时间,工厂原材料损耗率下降15%,电费支出减少10%。

(二)健全标准体系,实现以标治厂

制定《生产技术标准》,明确各产品的加工精度、检验流程、质量要求,确保“每道工序有标准、每件产品有检验”;

出台《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日常保养、定期检修流程,建立设备台账,记录维护情况,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

完善《岗位操作标准》,对车工、木工、装配工等岗位的操作步骤、安全规范进行细化,组织员工培训考核,确保全员按标准作业。

(三)创新管理模式,激活企业活力

试行“厂内银行”:将车间视为“内部核算单位”,用“厂内货币”核算成本与收益,车间之间的协作按“内部价格”结算,激发各车间降本增效的积极性;

实施“简易股份制”:允许员工自愿入股,按股分红,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为工厂筹集发展资金,推动新设备引进。

(四)推行全面核算,提升经济收益

建立“车间-科室-厂部”三级核算体系:车间核算日常生产的材料、人工成本;科室核算管理费用、办公开支;厂部每月汇总核算整体经济效益,分析盈利点与亏损项,及时调整生产与管理策略。通过全面经济核算,工厂资金周转率提升25%,年度利润增长18%。

(五)坚持依法治厂,完善制度保障

梳理工厂现有规章制度,修订《考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20余项制度,明确“奖优罚劣”标准;设立“制度监督岗”,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减少管理漏洞。

(六)狠抓劳动纪律,规范工作秩序

推行“打卡考勤制度”,严禁迟到、早退、旷工,对违规者按制度处罚;

制定《车间工作纪律》,禁止工作时间闲聊、串岗,要求员工按规范穿戴劳保用品,保障生产安全与工作效率。

(七)主导质量认证,迈向科学管理

牵头筹备“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组织员工学习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梳理生产流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完善质量记录与追溯机制;经过半年准备与审核,工厂顺利通过ISO9001认证,产品质量得到市场认可,订单量同比增长30%。

(八)强化职工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师傅开展车工、木工等技能培训,每年组织“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奖励,鼓励员工提升专业技能;

管理培训:针对干部开展“企业管理、成本核算”培训,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与应急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五、精准营销拓市场,保障生产稳运行

(一)调研市场需求,明确产品方向

带领营销团队走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机市场与农村地区,了解农户对农机配件的需求,发现“小型、耐用、低成本”的配件更受欢迎,据此向工厂建议调整生产重点,加大小型农机犁铧、齿轮等产品的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12%。

(二)搭建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

在周边市县设立“销售网点”,安排专人负责售后与补货,方便客户采购;

与农机经销商合作,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参加“全国农机博览会”,展示工厂产品,吸引外地客户,打开省外市场。

(三)优化客户服务,维护客户关系

建立“客户档案”,记录客户的采购需求与反馈,定期回访客户,解决产品使用中的问题;对长期合作的大客户给予“批量采购折扣”,提升客户忠诚度,确保订单稳定,保障工厂生产连续运行。

六、心系职工办实事,细致管理暖人心

(一)事务管理:贴心服务保运转

后勤保障:负责工厂伙房管理,定期调研职工口味,调整菜谱,每月公布伙食费收支情况,做到“财务民主”;

物资管理:统筹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采购与发放,确保物资供应及时,同时严控采购成本;

粮册核定:八十年代,为在职正式工(吃商品粮者)每季度核定粮册,与宜沟粮管所核对无误后逐人发放,保障职工基本生活。

(二)关怀职工:解决生活难题

住房保障:针对职工“住房紧张”的问题,向厂领导建议新建职工宿舍,参与宿舍分配方案制定,优先解决已婚职工与困难职工的住房需求;

困难帮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对家庭贫困、生病的职工给予经济补助与慰问,组织同事互帮互助;

文化生活:牵头举办“春节联欢会”“职工运动会”,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

七、践行工会职责,维护职工权益

(一)恪守四项职能,服务职工群众

维护职能:代表职工与工厂协商工资、福利等事宜,在1985年工资套改、后续职工升级中,积极反映职工诉求,推动“公平、公正”调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建设职能:组织“技术革新小组”“劳动竞赛”,鼓励职工为工厂发展建言献策,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参与职能:代表职工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工厂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的讨论与制定,确保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

教育职能: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与工厂发展理念,提升职工的思想觉悟与集体荣誉感。

(二)推进全员合同,规范劳动关系

1993年,工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我牵头负责合同签订工作:组织职工学习《劳动法》,解读劳动合同条款,解答职工疑问;根据职工岗位与技能,制定个性化劳动合同,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公平;协助职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合同档案”,规范工厂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三)丰富工会活动,增强组织凝聚力

福利活动:春节、中秋等节日为职工发放慰问品,夏季发放防暑降温物资;

帮扶活动:对生病职工进行慰问,组织“爱心捐款”帮助困难职工;

文体活动:举办“书法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丰富职工生活,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

附件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证书

文章摘录、剪裁素材集

媒体采用稿件汇编

城乡信息报特约信息通讯员聘书

工会主席任职资格证书、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书

宜沟铁木社(含后续更名企业)建厂六十年基本情况一览表

宜沟机械厂厂史(手写誊写版)

汤阴县汽车配件厂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

“新长征青年突击手”证书

河南省乡镇企业局“先进办公室主任”荣誉证书

安阳市总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荣誉证书

贾树贵个人简历(含学历、工作经历详情)



举报

评论 1

  • Liu文丁

    贾树贵:清道光年间进土贾炳之后人,书香之家之佼佼者!

    ·14小时前


更新:2025-10-31 09:45: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