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 文化产业大工匠与地方文化节:赋能“两高四着力”的双引擎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09

侯银海 文化产业大工匠与地方文化节:赋能“两高四着力”的双引擎

2025-10-14 12:36·职教鲶鱼侯银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界定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地方践行“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效能治理”及“四着力”重大要求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大工匠与地方文化节形成协同合力,从文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维度激活产业价值,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核心文化力量。

文化产业大工匠:锚定“两高四着力”的匠心支点

文化产业大工匠以技艺传承与创新为核心,在文化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闭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精准对接“两高四着力”的发展需求。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的硬核支撑,大工匠通过标准化与创新性的双重实践激活文化产业潜能。在生产环节,他们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标准,如重庆涪州结绳工坊成立设计工作室,建立结绳技艺标准化创作流程,既保留传统技法精髓,又实现产品品质稳定输出 ;河南汝瓷、汴绣非遗工匠则通过技艺规范化升级,推动非遗资源向产业化转化,助力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这种“标准+匠心”的生产模式,既破解了传统技艺“小散弱”的瓶颈,又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质生产力,契合“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

在流通与分配环节,大工匠主导的品牌化运作加速文化产品市场化进程。二十四茶叙创始人花姐将传统技艺与空间美学融入现代消费场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产品打通线上线下流通渠道提供核心支撑;重庆99个非遗工坊中70家入驻主流电商平台,背后正是工匠群体对产品流通规律的精准把握,推动文化产品从工坊走向全国市场,实现价值高效分配 。

激活高效能治理的民生效能

大工匠通过文化产业赋能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彰显高效能治理的温度。在消费与再次消费环节,他们以精准的需求洞察打造惠民产品,涪州结绳工坊开发城市伴手礼、婚庆礼品等68款文创单品,年产值超2100万元,同时带动3000余人灵活就业,实现“技艺变现”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宁海葛家村工匠将药食同源技艺转化为药膳产品,融入医康养文旅产业基地建设,既满足群众健康消费需求,又构建起“文化+民生”的治理新场景。这种“产业带就业、文化促和谐”的模式,精准呼应了“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要求,以文化力量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此外,大工匠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中主动作为,浩口蜡染工匠采用植物染料替代化学原料,建立废水回收系统,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 ;广西龙脊工匠通过技艺培训传递传统纹样的文化寓意,让非遗传承“形神兼备”,分别践行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发展要求。

地方文化节:串联“两高四着力”的价值纽带

地方文化节作为文化产品集中展示与流通的重要载体,在聚合资源、激活消费、传播文化方面发挥着枢纽作用,成为“两高四着力”落地的鲜活实践场景。

搭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舞台

文化节为文化产品的全链条价值实现提供场景支撑,加速产业融合与能级提升。在生产与流通环节,文化节成为标准化产品的“展示窗口”与“交易枢纽”,河南依托古都文化举办的文旅节庆活动,集中展示汝瓷、汴绣等标准化文创产品,推动“演艺+工艺”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形成 ;成安县音乐节通过“票根经济”串联18家美食、12家文创商户,让文化服务与特色产品形成流通闭环,带动综合消费增长 。这种“节庆搭台、产业唱戏”的模式,有效促进数字文旅、工业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消费与再次消费环节,文化节精准激活市场需求,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动能。河北唐县、湖南衡山等地通过音乐节、民俗节等活动,打造“听音乐、逛市集、住帐篷”的一站式消费场景,推动短期客流转化为长期消费黏性 ;重庆非遗工坊借助“非遗集市”开展技艺比拼与产品展销,既提升产品知名度,又培育稳定消费群体,实现文化产品的重复消费与价值再生 。

构建高效能治理的协同生态

文化节通过资源整合与全民参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与文化凝聚力。在民生服务方面,成安县音乐节动员上千名志愿者提供服务,设置多地接驳点保障游客体验,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治理合力 ;非遗节庆活动中开设的技能培训、就业对接专区,直接助力群众增收,如南川绳结工坊通过节庆平台吸纳110名困难群众就业,人均月增收600—2000元 ,践行了民生改善的治理目标。

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方面,地方文化节成为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广西龙脊通过非遗文化节展示长发习俗与瑶族织锦技艺,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培育文化自信;绿色节庆理念的普及则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如浩口蜡染在文化节中展示植物染技艺,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实现文化繁荣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双轮驱动:共筑地方发展的文化支撑

文化产业大工匠与地方文化节形成“技艺赋能+场景激活”的协同效应,深度服务“两高四着力”全局。大工匠为文化节提供标准化、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内核,确保节庆活动的文化厚度与产业价值;文化节则为工匠技艺转化、产品流通提供市场化平台,实现“匠心产品”向“治理效能”的转化。

从河南“老家河南”IP的打造到重庆非遗工坊的崛起,从县域音乐节的消费激活到民俗节庆的文化传承,二者的深度融合印证了文化产业的独特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产品完成从标准化生产到多次消费的全生命周期演进,既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又提升了高效能治理的民生温度,更让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发展目标落地生根,为地方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10-14 15:39:1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