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 走进商丘勤恒供氧科技 共探产教融合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44

侯银海 走进商丘勤恒供氧科技 共探产教融合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2025-10-11 12:53·职教鲶鱼侯银海

“技艺精•劳动美”领军人物:王勤修的工匠精神与产教融合实践

2025年10月11日上午,“技艺精•劳动美”主题交流活动走进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仓平路的产业创新集聚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商丘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职教鲶鱼”侯银海与商丘勤恒供氧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河南省第四批首席科普专家王勤修展开深度对话,围绕科技赋能、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交换见解。

作为深耕空气分离制氧领域的标杆企业,商丘勤恒供氧科技有限公司自2013年在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注册成立以来,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公司聚焦高空、高原、医用及家庭康养等多场景制氧需求,研发的系列设备广泛服务于军工、医疗、民用等关键领域,凭借硬核实力斩获河南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商丘市产业研究院等多项资质认证,累计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5项软件注册证书。

这场交流的核心参与者王勤修,是商丘制氧行业的“技术领航者”与“责任担当者”。这位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师从北京科技大学著名气体分离专家刘应书教授与樊绍立老师,曾深度参与青藏铁路高原缺氧攻关、飞机制氧及援非医疗制氧等重大项目,积淀了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功底。如今,身兼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企业导师等多重身份的他,已斩获二十多项国家专利及省、国家级科技成果,在《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气体》等权威期刊发表4篇专业论文,其主导研发的多功能制氧机不仅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更以“双氧健康空气”创新技术突破行业局限,为民众健康福祉提供支撑。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有氧雾化一体机等专利产品,有效破解了临床吸氧难题,用技术践行初心。

交流中,侯银海与王勤修重点围绕商丘市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展开探讨。结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强化创新引领、推动产教协同”的政策导向,双方一致认为,企业与院校的深度联动是激活产业动能的关键。王勤修介绍,作为商丘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公司已形成“科研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良性生态:院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撑与人才储备,企业则以真实研发场景与产业需求反哺教学,其研发的降噪装置、高效制氧工艺等成果已纳入相关院校实践课程。

“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要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王勤修表示,公司将依托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平台,联合高校开发气体分离技术课程体系,开放研发实验室接纳师生实训,并与王勤修担任导师的院校共建“制氧技术创新工作室”,定向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侯银海则从职业教育改革视角提出,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双导师制”“项目式教学”等模式,让技能人才精准匹配商丘现代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此次交流活动以企业实践为样本,为商丘落实“产业+工程+清单”发展模式提供了鲜活参考。未来,商丘勤恒供氧科技有限公司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实践,以精湛技艺筑牢产业根基,以劳动创新诠释发展之美,为地方产业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技艺精•劳动美”走进商丘勤恒供氧科技共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11日上午,秋日的阳光洒落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仓平路,商丘勤恒供氧科技,一场聚焦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的深度对话在这里展开。被誉为“职教鲶鱼”的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者侯银海先生,走进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商丘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探访商丘勤恒双氧科技研发中心。在这里,他与商丘勤恒供氧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王勤修(河南省第四批首席科普专家、高级工程师)共同探讨“产教融合”如何服务地方产业、文化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次访问不仅是一次实地考察,更是一次思想碰撞,旨在通过“技艺精·劳动美”的理念,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商丘乃至中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事件全景:产教融合的实地探索与深度对话

侯银海的此次访问,标志着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结合的创新实践。作为国内知名的职教改革倡导者,侯银海以“鲶鱼效应”著称,致力于打破传统教育壁垒,推动校企合作。访问伊始,他参观了商丘勤恒供氧科技的研发中心和生产车间,近距离观察了高空制氧设备、高原制氧设备以及医用制氧系列产品的研发流程。王勤修亲自导览,详细介绍了公司如何将空气分离技术应用于军工、医疗和民用领域,并展示了多项专利产品,如新冠疫情期间研发的“多功能制氧机”和“有氧雾化一体机”。这些设备不仅解决了救治吸氧难题,还体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精神内核。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展开热烈讨论。王勤修分享了公司作为河南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商丘市产业研究院的实践经验,强调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实训岗位、联合高校开展研发项目,已培养出数百名技术人才。侯银海则从职业教育角度提出建议:一是建立“双导师制”,由企业专家(如王勤修)和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将课堂延伸到生产线;二是推动“项目驱动式教学”,以勤恒公司的实际需求(如高原制氧技术优化)为课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打造区域产教联盟,整合商丘学院等本地资源,服务文化经济转型。讨论中,王勤修特别提到:“产教融合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企业获得创新动力,教育培养出‘技艺精’的工匠,最终反哺地方产业。”这场对话不仅深化了对“劳动美”的理解(即劳动者通过精湛技艺创造社会价值),还为商丘的产业升级绘制了蓝图。

二、企业基石:商丘勤恒供氧科技的创新历程与社会贡献

商丘勤恒供氧科技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空气分离制氧行业,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公司注册于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核心产品涵盖高空制氧设备、高原制氧设备、医用制氧设备及家庭康养设备,广泛应用于军工、医疗和民用领域。其技术突破源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如ZL201210547366.1《一种PSA产氧浓度快速提升的工艺》)、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5项软件注册证书,并获评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商丘市产业研究院。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更服务于社会民生——例如,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公司主导研发的多款制氧产品打破了行业局限,直接造福民众,体现了“技艺精”的科技力量。

更值得称道的是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商丘勤恒供氧科技积极参与救灾和爱心捐赠活动,法人王勤修以“商丘好人”的身份,引领企业回馈社会。2024年,其“多功能制氧机”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该产品能制造“双氧健康空气”,增强人体免疫力,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典范。公司的发展轨迹映射出地方产业的文化经济价值:通过科技创新,将传统制造业升级为高附加值产业,带动就业和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弘扬“劳动美”的奉献精神。

三、领军人物:王勤修的工匠精神与产教融合实践

王勤修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其个人经历完美诠释了“技艺精·劳动美”的主题。1974年出生于商丘市睢阳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他师从我国著名气体分离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刘应书教授,参与过青藏铁路高原缺氧攻关、飞机制氧及援非医疗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他的成就包括20多项国家专利(如发明专利ZL202421815278X《一种用于制氧机的降噪装置》)、省级和国家级科技成果(如CS鉴字〖2012〗第89号《节能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及制氧工艺》),以及4篇国家级专业论文(如发表于《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的“分子筛制氧设备在医院的应用”)。这些贡献不仅推动了行业进步,还为他赢得了河南省第四批首席科普专家、商丘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

在产教融合中,王勤修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导师、上海建桥学院企业导师和商丘市质量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将企业资源与教育体系无缝衔接。例如,在商丘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他指导学生参与制氧设备研发,将专利技术转化为教学案例。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工匠型”人才,还服务了地方文化经济:通过科普活动(如作为首席科普专家推广制氧知识),提升了公众科学素养;通过睢阳区政协委员的身份,提案推动产业政策优化。王勤修强调:“把空气分离研究作为毕生事业,是劳动价值的最高体现——它连接教育、产业与文化,让科技之美惠及民生。”他的故事彰显了个人奋斗与集体发展的统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文温度。

四、深远意义:产教融合驱动地方产业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技艺精·劳动美”走进商丘勤恒供氧科技的活动,不仅是一次企业访问,更是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典范案例。从产业角度,勤恒公司的技术优势(如高原制氧设备)可转化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吸引投资和人才,助力商丘打造“中原制氧产业高地”。文化层面,王勤修的“商丘好人”精神和科普工作,弘扬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强化了地方文化认同。经济上,产教融合模式预计将提升本地GDP:通过校企合作,缩短技术转化周期,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通道(如商丘学院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勤恒公司),形成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侯银海与王勤修的共识是:深化产教融合需三方协同——企业提供实践平台,高校输送创新人才,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例如,在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立“产教融合示范区”,推广勤恒经验。最终,这不仅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更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证明“劳动美”的技艺精进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引擎。

结语

2025年秋日的这场对话,以“技艺精·劳动美”为纽带,生动展现了产教融合的力量。商丘勤恒供氧科技与王勤修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能破解发展难题,服务民生福祉。随着更多类似合作落地,商丘有望成为全国产教融合的标杆,驱动产业、文化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的“工匠传奇”。侯银海在访问结束时感慨:“当教育遇见产业,劳动之美便绽放光芒——这不仅是商丘的故事,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技艺精·劳动美”走进商丘勤恒供氧科技 共探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11日上午,职教领域专家侯银海走进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商丘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商丘勤恒供氧科技有限公司,与公司法人、河南省第四批首席科普专家王勤修共同探讨科技赋能产教融合,助力地方产业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企业简介:创新驱动,深耕空气分离制氧领域

商丘勤恒供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地位于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专注空气分离制氧行业二十余年。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为核心理念,成功研发高空制氧设备、高原制氧设备、医用制氧设备及家庭康养设备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医疗、民用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已取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5项软件注册证书,并获评河南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商丘市产业研究院等荣誉。

王勤修:以科普与创新践行科技报国使命

作为公司法人及技术带头人,王勤修深耕空气分离制氧领域二十载,自2000年起持续推动知识产权申报,带领团队累计获得二十多项国家专利及科技成果。他不仅是高级工程师、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还担任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企业导师,以及商丘市质量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用技术。其研发的多功能制氧机、有氧雾化一体机等产品,突破了小型制氧机应用局限,为家庭、办公及公共场所的气体净化与补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育技术技能人才

在交流中,王勤修强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商丘勤恒供氧科技通过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培养技术骨干,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例如,公司支持学生实习实践,指导撰写“最美农机人”优秀案例等,将基层实践与理论学习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与大健康产业发展。侯银海指出,此类产教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为地方产业注入了创新活力,符合河南省“深化产教融合、加速双向奔赴”的战略方向。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大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面对未来,王勤修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大健康领域,推动制氧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助力全民健康。同时,企业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行业进步。侯银海则提出,产教融合需进一步对接地方产业链需求,通过校企协同攻关关键技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结语

商丘勤恒供氧科技有限公司以“技艺精·劳动美”为实践标杆,展现了科技企业服务民生、助力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在高质量发展主题引领下,校企携手共探产教融合新路径,必将为地方经济注入更强动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贡献更多力量。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10-11 17:54:3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