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技艺精•劳动美”走进归德府文庙文化产业指导学会家学文化基地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22

“技艺精•劳动美”走进归德府文庙文化产业指导学会家学文化基地

2025-10-09 06:54·职教鲶鱼侯银海

2025年9月30日下午,在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的庄重氛围中,“技艺精•劳动美”主题文化交流活动走进归德府文庙与商丘市文化产业指导学会家学文化基地。商丘技师学院机电系“职教鲶鱼”侯银海,在商丘文庙家学院执行院长熊华超的带领下,沉浸式感受商丘古城归德文庙的深厚文脉与商丘大地上的动人故事,让职业教育的实践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深情对话。

活动伊始,熊华超院长带领侯银海一行漫步于归德府文庙的青砖古道间,详解这座元代始建的文化地标背后的历史密码。从象征科举荣耀的泮池与状元桥,到现存河南规模最大的大成殿,再到培育出百余位明清进士的明伦堂,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尊师重教”的文化基因 。当行至那棵相传为赵匡胤栓马的千年皂角树前,熊华超动情地说道:“这棵树的年轮里,藏着的正是商丘文脉绵延不绝的秘密。”

在随后的交流中,侯银海结合自身二十余年职教生涯,分享了“技艺精•劳动美”理念与儒家文化的内在契合。他谈到,从车间工人转型为职教专家,从编写《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等国家规划教材到开发覆盖全国3000余所院校的“劳育通”平台,自己始终践行的“岗课赛证”融合理念,与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归德府文庙‘左殿右学’的独特格局,恰是文化传承与技能培育相辅相成的生动写照,这与我们职业教育追求的‘育技能人才、传文化根脉’目标高度一致。”侯银海感慨道。

现场,侯银海还结合世界技能大赛指导经验,讲述了技能人才以精湛技艺诠释“劳动美”的鲜活案例,引发在场文化学者与家学传承者的共鸣。熊华超院长表示,此次交流让家学文化基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未来将联合职业教育力量,探索“文化传承+技能实践”的家学培育新模式。

此次活动不仅让职业教育理念扎根于传统文化沃土,更让归德府文庙的文化基因获得了新时代的表达。正如侯银海所言:“职教兴则技能兴,文化兴则国运兴。当‘工匠精神’遇上‘儒家文脉’,必将碰撞出更多育人火花。”

“技艺精·劳动美”走进归德府文庙与商丘市文化产业指导学会家学文化基地

2025年9月30日下午,在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商丘技师学院机电系教师侯银海与商丘文庙家学院执行院长熊华超带领师生走进归德府文庙,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文化探索之旅。活动以“技艺精·劳动美”为主题,通过追溯古城历史、体验非遗技艺、感悟儒家文化,展现了传统劳动智慧与现代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

探访归德府文庙:城摞城中的文明密码

归德府文庙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的归德府古城内。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以“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的独特格局闻名,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水上城”与“八卦城”结合的古城池。侯银海与师生们漫步城墙之上,触摸青砖斑驳的肌理,聆听“城摞城”六朝叠加的历史故事,感受古人“天圆地方”的营城智慧。在古城墙的诗词长廊中,师生们齐诵《少年中国说》,以青春之声致敬传统文化。

家学文化基地:非遗传承的匠心坚守

随后,一行人来到商丘市文化产业指导学会家学文化基地。这里以“非遗+教育”为特色,汇聚了虎头鞋、木版年画、传统布艺等非遗项目。基地负责人、非遗传承人王彦荣向师生们展示了虎头鞋制作的十八道工序,从剪样、裱糊到纳底、绣花,每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做虎头鞋最难的是‘点睛’,眼睛要有神,虎才有灵气。”王彦荣一边演示一边感慨,如今愿意静心学习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技艺活在手里,文化传在心中”。

侯银海结合机电专业特色,与师生们探讨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可能。他提到,人工智能虽能提升效率,但手工制品中蕴含的“温度”与“独特性”无可替代。正如《考工记》所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劳动之美在于匠心与创新的平衡。

儒家文化浸润:劳动精神的古今共鸣

在归德府文庙的明伦堂,熊华超以“孔子与工匠精神”为题开讲。他引用《论语》中“百工圣手”的典故,阐释儒家文化对劳动价值的推崇。“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修身养性的途径。”师生们通过拓印楹联、模拟古代书院讲学,切身感受“礼器之美”与“工匠之道”的交融。

活动尾声,侯银海与学生代表共同启动“非遗进校园”项目,计划将虎头鞋纹样融入现代文创设计,并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刻古城建筑模型。这一尝试印证了冯骥才所言:“非遗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用时代语言续写故事。”

结语:以技载道,以劳铸魂

此次“技艺精·劳动美”主题活动,不仅是对孔子诞辰的致敬,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归德府文庙的城摞城遗址、家学基地的非遗技艺、儒家文化的育人理念,共同勾勒出商丘作为“殷商之源”的文化图景。正如《文化商丘》所载:“每一针一线皆心血,每一砖一瓦皆史诗。”劳动之美,终将在匠心传承中生生不息。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10-09 16:45:3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