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有着“职教鲶鱼”之称的侯银海走进“邺南首镇”汤阴县宜沟镇南关铜佛寺。这座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终于在三十余年后,向这位多次擦肩而过的访客展露了真容。
“上初中、在汤阴县汽车配件厂上班时,几乎天天路过寺门,却总因种种缘由未曾踏入。”侯银海望着寺内大殿感慨道。此次探访,是他三十多年来首次与殿内铜佛真身相见,圆了长久以来的心愿。
作为宜沟镇闻名豫北的文化地标,南关铜佛寺历史底蕴深厚。寺院大殿曾于明末重修,殿内核心的铜佛像由大名府匠人于明万历年间铸造,至大清嘉庆年间又历经修缮,佛像高五米有余,重达三千六百斤,端坐于莲花座上,神态端正,虽历经岁月仍难掩庄重气韵。这尊黄铜铸就的佛像,不仅是宗教文化的载体,更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冶铸智慧,其精湛工艺与磅礴体量,直观展现了明清时期金属铸造技艺的高超水准。
触摸着大殿的木构梁柱,侯银海对非遗保护有了更真切的体悟:“这尊铜佛历经数百年保存至今,既是古代劳动人民技艺与汗水的结晶,也是当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坚守的见证。‘技艺精’藏在铸佛的每一道工序里,‘劳动美’写在代代传承的守护中。”
如今的铜佛寺,仍静静矗立在宜沟镇的文脉之上,以其承载的千年技艺与历史记忆,成为诠释“技艺精•劳动美”的生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