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上午,以“职教鲶鱼”著称的商丘技师学院教师侯银海,走进了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向阳庄村。这个承载着“向阳花开节节高,幸福生活万年长”美好寓意的村庄,正以党建引领的强劲动能、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邺南首镇自古名胜地,豫北名村荡邑而今向阳庄”。向阳庄村的名字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1975年2月,为响应“引淇入水琵琶寺水库”工程,原宜沟公社琵琶寺大队从西向东搬迁重建,新村定名“向阳庄大队”,寓意“朝太阳而进发”,1986年正式更名为宜沟镇向阳庄村 。作为琵琶寺水库移民村,该村现有土地850亩、耕地407亩,162户、620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11人,如今已是拥有五星级党支部的先进村。
带领这个村庄一路向阳生长的,是被称作现实版“何幸福”的全国人大代表葛树芹。1985年,20岁的葛树芹嫁入向阳庄村,凭借直爽性格与热心肠迅速融入村民之中。1988年,她被推选为妇女主任;1992年当选村委会主任;2004年接过党支部书记重任,成为村庄“当家人”;2015年又兼任三里屯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连任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安阳市唯一从基层农村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 。
“要想富,先修路”。2004年上任伊始,面对“外来媳妇干不长”的质疑,葛树芹带着工人同吃同住盯在工地,用一个月瘦18斤的付出,将1300米黄土主干道硬化为水泥路,彻底打通了运输瓶颈 。此后,1800米巷道硬化、1200米下水管道、2000多米自来水管网相继建成,140多个垃圾池投入使用,村民家家通天然气、户户用水冲式厕所,村庄更荣获“省级生态村”称号 。
产业振兴让“欠债村”蜕变为“示范村”。2008年,葛树芹带领村民手拉肩扛修通2000米水渠,不仅解决灌溉难题,更让村集体有了首笔收入,如今仅对外浇地每年就增收20多万元 。21座蔬菜大棚年产效益超百万元,两座标准厂房年租金达55万元,光伏项目、莲鱼共养池塘、生态采摘园多点开花,村集体年收入从负债10多万元跃升至超百万元,户均年收入超2万元 。她创办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吸纳80多名妇女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元,“乡村巾帼大讲堂”更让新时代女性实现自我成长 。
侯银海的到访足迹,串联起村庄的文明密码。在党建文化长廊,“忠诚实干担当奉献”的汤阴精神与党员承诺书、法治宣传栏相映成趣,彰显着五星级党支部的凝聚力 ;中华耕织文化园内,老农具陈列与辘轳灌溉、石磨碾面等体验项目,让农耕文明成为研学亮点,吸引着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实践 ;农耕体验区里,油菜与高油酸花生连片种植,勾勒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鲜活图景。
从移民新村到全国文明村,从黄土坡地到产业沃土,向阳庄村的变迁是葛树芹与村民践行初心的见证。正如村名所喻,这片土地上的“向阳花”正以党建为根、产业为脉、文化为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向阳花开绽放未来——走进全国文明村向阳庄村
2025年10月7日上午,职教鲶鱼侯银海走进了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的全国文明村——向阳庄村。这个有着光荣历史与奋斗精神的村庄,正以其独特的发展轨迹,诠释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村庄概况
向阳庄村是琵琶寺水库移民村,全村现有土地850亩、耕地407亩,162户、620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11人。该村为五星级党支部,曾获"全国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村庄历史可追溯至1975年,因从西向东迁址,将村名改为"向阳庄",寓意"向阳花开节节高,幸福生活万年长"。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了村庄发展的精神指引。
人物经历:葛树芹的基层征程
向阳庄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位优秀的领路人——葛树芹。她于1985年20岁时嫁到向阳庄村,从此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 1988年,在村集体换届选举时,被推选为妇女主任
- 1992年,村"两委"换届,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 2004年,当选党支部书记,成为向阳庄村的"当家人"
- 2015年,又兼任三里屯村党支部书记
- 现任汤阴县宜沟镇向阳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妇女主任,三里屯村党支部书记
- 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汤阴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 安阳市唯一一名从基层农村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
向阳花开今更红
在葛树芹的带领下,向阳庄村实现了从移民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蜕变。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文明乡风。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葛树芹积极履行代表职责,为基层发声,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她的工作精神和为民情怀,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和信任。
如今的向阳庄村,正秉承"向阳花开节节高,幸福生活万年长"的初心,在全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绽放着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