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技能点亮前程 匠心成就未来——优秀技能型人才王同学返校宣讲稿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7

技能点亮前程 匠心成就未来——优秀技能型人才王同学返校宣讲稿

2025-09-11 21:29·职教鲶鱼侯银海

图片疑似AI生成,请注意甄别

亲爱的老师、学弟学妹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 09 机械 3 班的王同学,班主任张老师常常念叨的“那个爱拆机床的孩子”。今天,能以“优秀技能人才”的身份回到母校,站在这片曾经挥洒汗水的操场上,我既激动又忐忑。请允许我先向母校、向所有老师鞠一个躬:谢谢你们当年没有放弃那个“调皮蛋”,让我有机会把“技能”两个字写进命运。

一、在技师学院的“三件宝”

2011 届数控加工专业毕业至今,我搬过七次厂房、换过十二台设备,但始终带着母校给我的“三件宝”:

1. 一把 0~25 mm 的千分尺——它教会我“差 0.01 mm 就是废品”的严谨;

2. 一张被切削液浸黄的工艺卡——它提醒我“先写工艺后开机”的规矩;

3. 一本翻烂的《车工工艺学》——它让我明白“技能不是绝活,是把活做绝”。

当年实训楼灯火通明,我们为了把一条螺纹做到“通规通、止规止”,通宵达旦。那时我告诉自己: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必须是最“较真”的。

二、从车间学徒到“行业大拿”的三级跳

2011 年 7 月,我拎着塑料桶、背着被褥,坐了 6 小时绿皮车到南京沃天科技有限公司报到,岗位是“数控操作工”,底薪 1800 元。

第一跳:把“操作工”做成“工艺员”

别人嫌脏的废件箱,我当成宝:每天下班后把报废零件抱回宿舍,用锉刀、砂纸、显微镜一点点分析刀纹、测量误差,记录成册。三个月后,我总结出《薄壁铝件抗震刀路六步法》,让报废率从 12% 降到 3%。领导把我从机床旁“拽”到了工艺室,工资翻了一番。

第二跳:把“技术员”做成“车间主任”

2015 年,公司接到德国博世的一批“高压共轨”零件,精度要求 0.003 mm,全厂没人敢接。我主动请缨,带着两班倒的 12 个人干了 40 天:自制 7 套夹具、改了 28 版程序,最终一次性通过 VDA6.3 审核。那一年,我 26 岁,成为公司最年轻的车间主任,管理 100多 人。

第三跳:把“打工人”做成“合伙人”

2021 年,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我揣着 120 万积蓄、背着 300 万贷款,回商丘创办了“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租的厂房是废弃驾校,第一台设备是二手沈阳机床。三年过去,我们有了 52 名员工、16 台高端数控车铣复合中心,年销售额突破 1000 万,产品出口到意大利、俄罗斯。

有人问我:“创业最难的是什么?”

我说:“最难的是把机床搬进村头那间漏雨的仓库时,心里还能相信‘技能改变命运’。”

三、给学弟学妹的四句话

1. 先“扎根”再“拔节”

技能就像玉米,根扎得越深,穗才结得越大。不要嫌实训枯燥,每一次对刀、每一次磨刀,都是在给未来铺路。

2. 把“证书”变成“故事”

证书不是纸,是你解决问题的“案例库”。我面试工人从来不只看“高级工证”,而是问:“你做过最刁钻的零件是什么?报废了几次?最后怎么解决的?”

3. 让“匠心”带着“商脑”

技能是左手,市场是右手。把零件做到极致,还要把故事讲到客户心里。我能在疫情期接到订单,就是因为把“0.003 mm 精度”拍成了 30 秒短视频,发到 LinkedIn,意大利客户当天就飞过来验厂。

4. 把“个人梦”做成“家乡梦”

商丘是“中国工量具之乡”,可高端数控外协一度空白。我把厂建在家门口,就是想告诉更多伙伴:不用背井离乡,一样能把零件卖到地球另一边。

四、现场互动礼物

今天,我带来了 50 张“工坊体验卡”。周末凭卡可以到我的工厂,亲手开机做一枚“铝制校徽”,零成本、包教会!希望下一个站在宣讲台上的,就是你们中的某一位。

最后,把当年张老师送给我、如今我送给你们的一句话,一起大声读出来——

“技能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谢谢大家!我是王同学,我在商丘等你们!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9-12 17:00:0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