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24节气之农事】立夏万物长,中原管收忙

作者:AI生成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73

24节气之农事立夏万物长,中原管收忙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万物并秀,劳逸结合”为核心理念,聚焦立夏时节“万物旺盛生长”与“农事承前启后”的两大特点。引导学员在体验夏收、夏管、夏种的农事中,理解生命成长的节奏与规律,感悟农耕文化中张弛有度的智慧,实现劳动教育、科学教育与健康生活的有机统一。

一、 课程说明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此时,温度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的旺季,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春播作物需大量田间管理。

农谚有云:“立夏看夏”、“立夏三天遍地锄”。对于中原农事而言,立夏是“夏收”的准备期、“夏管”的关键期和“夏种”的开启期”。此时,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最关键的灌浆期,防治病虫害、预防干热风成为头等大事;春播的玉米、棉花等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等管理需及时跟进;同时,也是播种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的开始。本课程将紧扣立夏节气温度高、雨水多、作物长势猛的特点,通过实践性的田间管理活动,让学员深刻理解“春争日,夏争时”的农事紧迫性,感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学习顺应自然节奏的生活智慧。

二、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引导孩子学课本上连接的知识): 通过观察与实践,理解立夏节气的气候特征(高温、多雨)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如小麦灌浆、春玉米拔节)的促进作用;探究田间管理(除草、培土)的科学原理,连接生物课本中关于植物光合作用、营养分配及与杂草竞争的知识。

实践操作(引导孩子做教室里拓展的学问): 掌握1-2项立夏时节的核心农事技能(如小麦“一喷三防”的认识、春播作物中耕除草/间苗定苗),在劳动中培养观察、决策和精细化操作的能力。

情感价值(实现家庭研学目的):

小手拉大手长见识: 孩子(研学导师)通过指导与管理,深化对作物生长全周期管理的理解,锻炼统筹规划与应急处理(如应对病虫害)的能力。

大手拉小手学做人: 家长作为学员,在共同劳作中体会农事的辛劳与喜悦,向孩子学习科学种田的知识,传递珍惜粮食、尊重规律、勤勉不懈的价值观。

三、 课程流程

(一)课前准备

研学导师(孩子)准备:

知识储备: 查阅资料,理解立夏节气的物候特征(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重点研究中原地区立夏时节的核心农事:小麦后期管理(“一喷三防”: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和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间苗、除草、追肥)。

物料准备: 准备授课提纲、设计“三卡”、准备放大镜(观察小麦和病虫害)、小锄头(中耕除草)、间苗用的小铲、记录本和笔。

场地与安全确认: 提前勘察场地,确定可操作的小麦田和春播作物区,强调夏季劳作防晒、补水等安全注意事项。

研学学员(家长)准备:

心态准备: 准备好投入夏季充满活力的农事劳作,以学员身份虚心学习作物管理的细节。

支持与观察: 协助准备物料,如防晒用品、饮用水等,并在过程中观察记录。

问题思考: 思考“为什么小麦灌浆期怕干热风?”、“杂草和庄稼是什么关系?”。

(二)课中实施(时长:约90分钟)

1. 研学环节

环节一:自主体验(时长:20分钟)—— “触摸立夏”

导师引导思维: “各位学员,请用手触摸一下阳光下的土壤,感受一下温度,和春天有什么不同?请轻轻捏一捏麦穗,感受里面的浆液,这预示着什么?闻一闻雨后的空气,是什么味道?”(引导学员用五感体验立夏“万物长大”的蓬勃气息)。

导师辅导行动: 带领学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麦麦穗和叶片,寻找是否有蚜虫等病虫害的迹象;观察春播作物(如玉米)的密度和长势,为下一步管理做准备。

环节二:合作探究(时长:40分钟)—— “精耕细作”

导师引导思维: “为什么说‘立夏三天遍地锄’?除草对作物生长有哪些好处?(引导思考光、肥、水的竞争)。为什么小麦此时需要‘一喷三防’?干热风会对它造成什么伤害?为什么玉米苗不能太密?”(引导探究科学管理的必要性)。

导师辅导行动: 将学员分为“麦田管理组”和“春播管理组”。

麦田管理组: 在导师指导下,学习识别小麦常见病虫害图片,了解“一喷三防”的意义(实操可用清水模拟配比喷洒,重点在于讲解流程)。

春播管理组: 开展“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劳动竞赛。按“去弱留强、等距定苗”的原则进行间苗,并用小锄头为作物培土除草。

环节三:实践拓展(时长:30分钟)—— “对话成长”

导师引导思维: “我们的管理行动,如何为接下来的夏收和作物旺盛生长打下基础?想象一下,一个月后这片土地会是什么景象?”(引导思维从当下管理延伸到未来收获)。“立夏也有‘称人’的习俗,寓意祈福身体健康。这和我们强调的夏季健康生活有什么联系?”

导师辅导行动: 带领学员进行“立夏称重”趣味活动(可模拟),并讲解夏季健康饮食(尝新、清淡)的习俗。最后,制作“立夏农事管理日志牌”,记录下今日的管理措施(如“X月X日,间苗、除草”),插在田间,并写下对作物成长的期待。

2. 研学作业 (“三卡”)

(1)体验卡(从未知到已知):

立夏时节,我触摸土壤的感觉是( )(A.温热湿润 B.冰凉干燥);轻捏麦穗,感觉内部( )(A.干瘪 B.充满浆液)。

我为玉米间苗的原则是:去除( )苗,保留( )苗,使苗与苗之间保持大致( )(A.等距 B.随意)的间距。

“一喷三防”主要是为了防治( )、( )和( )。

(2)探究卡(从未行到知行):

思辨: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中耕除草为何能起到“抗旱、保墒、增温”的作用?请尝试解释其科学原理。

思辨: 过度密植的玉米地为什么反而可能减产?请从光照、养分和通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思辨: 立夏的农事管理强调“精细”和“及时”,这与立夏节气怎样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如果管理延误,会带来什么后果?

(3)拓展卡(从未通到精通):

实践: 连续三天测量并记录每日14点的气温,感受立夏后气温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作物生长的利弊。

实践: 咨询农技人员或查阅资料,了解本地夏玉米的推荐品种和播种要点,为接下来的“夏种”做准备,做一份简单的播种计划书。

实践: 学习制作一道立夏传统食物(如“立夏饭”),了解其食材的养生寓意,并与家人分享。

(三)课后反思总结

请亲子家庭从以下三个维度,分享本次研学的收获:

生命质量(轻松富足): 在炎炎夏日下劳作,我们是否更能体会“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但惜夏日长”的紧迫?这份辛勤付出,是否让我们对未来的收获更加期待,内心因此更为富足

生存能力(勇于挑战): 我们学习的不只是除草和间苗,更是如何观察、判断并做出最优决策以呵护生命成长的生存智慧。我们是否提升了这种精细化管理的生存能力

生活状态(多姿多彩): 这次融合了紧张劳作与趣味习俗的研学,是否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独有的活力与节奏?它是否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因顺应天时、劳逸结合而更加多姿多彩

四、 作业答案(供研学导师参考)

体验卡:

(A),(B)。(弱),(壮),(A)。

(病虫害),(干热风),(早衰)。 (顺序可调)

探究卡:

锄地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保墒);铲除杂草,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竞争(抗旱);疏松土壤使其接受更多光照,提高地温(增温)。

光照: 植株相互遮挡,叶片受光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养分: 根系竞争土壤中的养分,单株营养不足。通风: 田间郁闭,湿度大,易滋生病虫害。

气候特点:温度高、雨水足,作物和杂草生长都快。后果:管理延误会导致草荒与庄稼争肥争水,病虫害迅速蔓延,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减产。

拓展卡:

(实践性作业,气温应呈上升或高温趋势。利:促进生长;弊:可能引发旱情或热害)。

(调查性作业,无标准答案,重在过程)。

(实践性作业,如立夏饭常用豌豆、笋等时鲜食材,寓意五谷丰登、身体健康)。

课程寄语:

希望这节课能像立夏时节的阳光,炽热而充满能量。让我们在万物繁茂的季节里,不仅做生长的见证者,更做成长的参与者。在理念上深化(记住夏管重要性)、内容上内化(理解生长竞争)、行动上外化(落实精细农事),最终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在立夏节气中的生动体现,让教育在田间地头焕发勃勃生机。

更新:2025-09-10 16:10:5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