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以劳动之名相聚,共同开启属于你们的劳动教育第一课。这一课,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只有对“技艺”的敬畏、对“劳动”的礼赞——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每一份匠心、每一滴汗水,都是点亮未来的光。
在这充满希望与憧憬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以“技艺精· 劳动美”为主题的新生劳动教育第一课。这是一次对劳动的崇高致敬,也是一段新征程的崭新开篇。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劳动的殿堂,感悟劳动的价值,传承不朽的劳动精神,用双手共绘美好未来的壮丽画卷。
[上段解说词插入1-4页PPT]
[本段解说词插入6-7页PPT]
一、技艺精:以匠心铸品质
什么是“技艺”?“技”是劳动的根基,是手中的本领、脚下的功夫,是拧好每一颗螺丝、写好每一行代码的扎实;“艺”是劳动的升华,是把简单重复做到极致的追求,是让普通物件拥有温度与灵魂的热爱。从非遗传承人指尖的锦绣,到大国工匠手中的精密仪器,正是“技”的坚守与“艺”的打磨,让劳动有了品质的重量。希望你们记住:未来的日子里,学好专业技能、打磨核心本领,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筑牢最坚实的地基。
[本段解说词插入8-9页PPT]
二、劳动美:以汗水绘华章
有人说,劳动的美是成果的华丽——是丰收的麦田、是落成的高楼。但今天我们想告诉大家:劳动的美,更在于过程中的坚守与付出。是清晨五点清扫街道的环卫工,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整洁;是实验室里反复试验的科研人,用日夜攻克技术的难关;是父母为家庭奔波的身影,用辛劳撑起温暖的港湾。这份美,藏在汗湿的衣衫里、藏在磨出茧的手掌上、藏在“再坚持一下”的信念中。当你们亲身参与劳动,就会懂得:汗水浇灌的不是只有成果,还有更坚韧、更踏实的自己。
这美,是“坚守之美”,面对枯燥重复,依然一丝不苟;
这美,是“纯粹之美”,摒弃浮华虚名,只为内心热爱;
这美,是“创造之美”,于平凡土壤悄然孕育奇迹的蓓蕾。每一滴汗水,都是为未来画卷增添的璀璨笔触。
[本段解说词插入10页PPT]
三、勤为径:劳作舟,绽放青春芳华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而劳动,正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没有哪段青春会因“勤劳”而褪色,也没有哪个人生会因“实干”而遗憾。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劳动,宿舍里整理内务是劳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也是劳动——这些看似微小的“劳作”,会让你们学会责任、懂得珍惜,让青春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血有肉的成长。愿你们以“勤”为径、以“劳”作舟,在劳动中释放青春活力,让芳华在实干中绽放光芒。
[目录也解说词插入PPT原文]
[本段解说词插入12-22页PPT]
四、以“融·创”三种精神为笔,筑牢劳动之魂
如果说劳动是一座大厦,那么精神就是支撑它的灵魂。这座灵魂的大厦,由三种精神铸就:
•劳动精神: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态度,是不偷懒、不敷衍,认真对待每一份任务的真诚;
•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追求,是向榜样看齐,把平凡岗位做成不平凡的担当;
•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执着,是不满足于“合格”,只追求“更好”的坚守。
这三种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准则。当你们把它们刻进心里,劳动就有了方向,人生就有了底气。
劳动的灵魂,由伟大的精神熔铸而成:
劳动精神(基石):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视诚实劳动为立身之本、幸福之源,永葆最朴素的奋斗底色。
劳模精神(灯塔):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榜样力量,照亮前行的航向。
工匠精神(极致):追求“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境界,将平凡的工作升华为非凡的艺术。
融汇此“三魂”,便是铸造新时代青年挺立天地间的精神脊梁!
劳动不仅是身体的行动,更是精神的淬炼。我们要以“融·创”之姿,深刻理解和内化三种崇高的精神,筑牢我们的劳动之魂。
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这是对待劳动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切劳动行为的出发点。
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是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所展现出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境界。
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是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极致化的精神追求,是“技艺精”的深层动力和精神支撑。
将这三种精神“融”入我们的思想深处,“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使之成为我们未来从事任何工作、面对任何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
[本段解说词插入23-30页PPT]
五、以“融·创”三种实践为笔,锤炼劳动之能
精神需要实践来落地,本领需要劳作来锤炼。未来的劳动教育中,我们会通过三种实践,帮大家练就过硬本领:
•社会劳动实践: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学习协作、增长见识;
•学校劳动实践:在校园农场耕耘、在实验室钻研、在社团活动中贡献力量,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
•家庭劳动实践:帮父母分担家务,学习烹饪、整理,在照顾家庭的过程中懂得感恩与责任。
实践出真知,劳作长本领。只有亲手去做、亲身去试,才能真正把劳动的能力握在手中。
真正的能力,在广阔天地间淬火:
社会劳动实践(大课堂):走进社区田野、企业工厂,在社会这部无字大书中读懂国情民意,在服务与奉献中拓展视野格局。
学校劳动实践(练兵场):在金工木艺、种植烹饪、科创实验中掌握实用技能,在知识迁移与动手创造间架起融通桥梁。
家庭劳动实践(起点站):从清洁整理到烹饪持家,在日常琐碎中奠基自理能力,于孝亲感恩中涵养责任担当。“三场”联动,方能练就“手上有茧、心中有光、肩上有责”的真本领。
精神的滋养需要实践的锤炼。我们要以“融·创”为方法,积极投身三类劳动实践,全方位锤炼我们的劳动之能。
社会劳动实践:深入社区、企业、田间地头,了解社会真实运行,体验不同行业的劳动特点,在服务社会中增长见识,提升社会化能力。
学校劳动实践:参与校园建设、管理、服务(如实验室维护、图书馆整理、文明校园创建等),在熟悉的环境中培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习得实用技能。
家庭劳动实践:从打理个人内务、分担家务做起,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体谅家人辛苦,涵养感恩之心,传承勤劳家风。
将三类实践“融”会贯通,“创”新实践形式和内容,使劳动教育贯穿学业全过程、融入成长全方位,切实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段解说词插入31-38页PPT]
六、以“融·创”三种服务为笔,彰显劳动之效
劳动的价值,最终要在“服务”中体现。这份价值,藏在三种服务里:
•自我服务: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劳动最基础的意义;
•公共服务:维护校园的整洁、遵守公共秩序,在集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劳动”成为连接你我的纽带;
•志愿服务:走进敬老院、参与公益活动,用劳动温暖他人、回馈社会,让“小我”在“大我”中实现更大的价值。
劳动的价值,在服务奉献中熠熠生辉:
自我服务(自立之始):管理好学习生活,保持身心健康,这是驾驭人生的第一课,是走向独立的宣言书。
公共服务(责任担当):维护校园环境,参与集体事务,在服务他人中体会“我为人人”的温暖,筑牢社会共同体意识。
志愿服务(大爱无疆):走向社会,扶危济困,传播文明,用无私的付出书写青春最动人的注脚,让劳动的芬芳惠泽四方。以服务为墨,方能勾勒出个体价值与社会贡献交融的壮美图景。
当你们用劳动去服务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就会明白:劳动不仅能成就自己,更能点亮别人的生活。
劳动的最终价值在于服务与奉献。我们要以“融·创”为导向,通过三种服务来彰显劳动的成效与价值。
自我服务:做好个人规划、管理好时间与健康,实现自我成长与完善。这是劳动的基础效能,指向个体的全面发展。
公共服务: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为集体和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这是劳动的社会效能,体现公民责任与担当。
志愿服务: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无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传递温暖与正能量。这是劳动的伦理效能,升华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将三种服务“融”入日常,“创”新服务模式与领域,让劳动的价值在服务自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中得以充分彰显,真正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与崇高感。
[本段解说词插入39-4页PPT]
同学们,劳动教育的第一课,也是你们人生新征程的“启航课”。从今天起,愿你们敬畏技艺、热爱劳动,把“劳动精神”装进心里,把“实干本领”握在手中。记住:致敬劳动,就是致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开启新篇,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传承劳动精神 共创美好未来
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
我们手中紧握的,不仅是知识的书卷,更是劳动的画笔。让我们:
以“匠心”雕刻青春的精度,“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
让“劳动精神”融入血脉,将“实践服务”化为日常;
在“融·创”的天地里,锤炼“劳动之能”,筑牢“劳动之魂”,彰显“劳动之效”!
请坚信:每一双勤劳的手,都在推动时代的车轮;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在点亮希望的星辰。从此刻出发,以劳动为舟,以奋斗为桨,在属于你们的黄金时代,共同划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巨轮,驶向民族复兴的壮阔彼岸!
同学们,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从这第一课开始,深刻理解“技艺精”的要求,用心感受“劳动美”的真谛,将“勤为径、劳作舟”作为行动指南,以“融·创”之笔,筑牢精神之魂、锤炼实践之能、彰显服务之效。
愿大家在未来几年的大学时光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在劳动的熔炉中锤炼自我,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书写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共同用劳动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段解说词插入41页PPT]
2025级新生劳动教育第一课到此结束,但你们的“劳动之旅”,才刚刚开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