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 开启新篇
传承劳动精神 共创美好未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季节,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大学旅程中重要的一课——劳动教育第一课。今天,我们以“技艺精· 劳动美”为主题,探寻劳动的真谛,感受劳动的魅力,共同领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内涵,以此致敬伟大劳动,开启我们大学生活的新篇章,传承历久弥新的劳动精神,携手共创属于我们、也属于时代的美好未来。
【开场:劳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从茹毛饮血到农耕文明,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人类历史的每一步跨越,无不镌刻着劳动的深深印记。劳动,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是书写人类辉煌史诗的如椽巨笔。它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创造价值、实现梦想、塑造未来的核心路径。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成为我们青春最厚重的底色。
一、技艺精 - 以匠心铸品质
“技”是劳动的根基,是娴熟的操作与扎实的本领;“艺”是劳动的升华,是追求极致的匠心与超越寻常的创造。
“技艺精”,意味着对专业的敬畏,对标准的坚守,对细节的执着。它要求我们不仅仅满足于“会做”,更要追求“精通”、“卓越”。无论是精密仪器上的一个刻度,还是代码世界中的一行字符,无论是实验台前的一次观察,还是画布上的一抹色彩,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精研技艺,锤炼本领。要以“匠人”之心对待每一次学习、每一次实践,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融入血脉,用精湛的技艺锻造卓越的品质,为未来的事业发展和人生价值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美 - 以汗水绘华章
劳动的美,不在于最终成果的多么华丽炫目,而在于创造过程中所蕴含的坚守、付出、专注与热爱。
那是晨曦中清扫校园的身影,是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火,是实习岗位上专注的神情,是汗水划过脸颊的晶莹。这种美,是奋斗之美、奉献之美、创造之美。它体现在克服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体现在团队协作中的无私默契,体现在将蓝图变为现实的成就喜悦。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首用汗水谱写的壮丽诗篇,是一幅用奋斗绘就的动人画卷。让我们用心去发现、去体验、去颂扬这种质朴而伟大的劳动之美,在辛勤付出中感受生命的充实与升华。
三、勤为径 劳作舟 - 绽放青春芳华
青春,是人生中最富活力、最具梦想的美好时光;而劳动,则是赋予这段时光以意义、价值和亮丽底色的关键实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之路需要勤奋,人生之路更需要以“劳”作舟。青春的芳华,绝非仅在象牙塔内绽放,更应在广阔的实践天地中闪耀。让我们走出舒适区,积极参与各类劳动实践,让双手沾满泥土的芬芳,让智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闪光。在劳动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体会创造的不易与喜悦,理解付出的价值与尊严。让勤奋劳动成为我们青春最鲜明的印记,助力我们驾驭人生之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真正绽放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芳华。
四、以“融·创”三种精神为笔,筑牢劳动之魂
劳动不仅是身体的行动,更是精神的淬炼。我们要以“融·创”之姿,深刻理解和内化三种崇高的精神,筑牢我们的劳动之魂。
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这是对待劳动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切劳动行为的出发点。
劳模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是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所展现出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境界。
工匠精神: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是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极致化的精神追求,是“技艺精”的深层动力和精神支撑。
将这三种精神“融”入我们的思想深处,“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使之成为我们未来从事任何工作、面对任何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
五、以“融·创”三种实践为笔,锤炼劳动之能
精神的滋养需要实践的锤炼。我们要以“融·创”为方法,积极投身三类劳动实践,全方位锤炼我们的劳动之能。
社会劳动实践:深入社区、企业、田间地头,了解社会真实运行,体验不同行业的劳动特点,在服务社会中增长见识,提升社会化能力。
学校劳动实践: 参与校园建设、管理、服务(如实验室维护、图书馆整理、文明校园创建等),在熟悉的环境中培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习得实用技能。
家庭劳动实践:从打理个人内务、分担家务做起,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体谅家人辛苦,涵养感恩之心,传承勤劳家风。
将三类实践“融”会贯通,“创”新实践形式和内容,使劳动教育贯穿学业全过程、融入成长全方位,切实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以“融·创”三种服务为笔,彰显劳动之效
劳动的最终价值在于服务与奉献。我们要以“融·创”为导向,通过三种服务来彰显劳动的成效与价值。
自我服务: 做好个人规划、管理好时间与健康,实现自我成长与完善。这是劳动的基础效能,指向个体的全面发展。
公共服务: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为集体和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这是劳动的社会效能,体现公民责任与担当。
志愿服务: 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无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传递温暖与正能量。这是劳动的伦理效能,升华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将三种服务“融”入日常,“创”新服务模式与领域,让劳动的价值在服务自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中得以充分彰显,真正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与崇高感。
【结尾:共创美好未来】
同学们,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从这第一课开始,深刻理解“技艺精”的要求,用心感受“劳动美”的真谛,将“勤为径、劳作舟”作为行动指南,以“融·创”之笔,筑牢精神之魂、锤炼实践之能、彰显服务之效。
愿大家在未来几年的大学时光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在劳动的熔炉中锤炼自我,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书写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共同用劳动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辉煌的未来!
现在,我宣布,2025级新生劳动教育第一课正式开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