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课程】雨水·化湿令——健脾疏肝药膳工坊
【养育课程】雨水·化湿令——健脾疏肝药膳工坊
核心理念:雨水“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养生重在 健脾祛湿、疏肝理气、防春困
课程说明:聚焦雨水节气 “湿邪初起,肝郁脾弱” 的物候特点,结合三候认知(獭祭鱼/雁北归/草木萌)、化湿药食探究(薏米/茯苓/陈皮)、秘方实践(四神粥/疏肝茶),掌握“轻宣利湿,柔肝健脾”的仲春养生智慧。
课程目标:
维度 |
幼儿园(3-6岁) |
小学(7-12岁) |
初中(13-15岁) |
科学观念 |
感知水循环(K-ESS2-4) |
理解毛细现象(2-PS1-4) |
分析渗透压原理(MS-PS1-6) |
探究实践 |
制作简易祛湿品 |
设计食材吸水性实验 |
测算食材膨胀率 |
态度责任 |
养成“运动排湿”习惯 |
传承“撞拜寄”民俗 |
辩证看待“春捂”必要性 |
课程流程(90分钟):
💧 一、自主体验·雨润侦察局(20分钟)
· 情境导入:气压瓶模拟降雨(理解“东风解冻,散而为雨”)
· 分龄任务:
幼:触摸“祛湿三宝”盲盒(茯苓块/薏米粒/陈皮丝 辨质感)
小:测试吸水性(干木耳vs泡发木耳 → 称重计算膨胀率)
初:显微镜观察 茯苓菌丝网(理解天然滤水结构)
🍵 二、合作探究·化湿秘方工坊(40分钟)
分龄秘方实践(成品可食用)
| 学段 | 药膳项目 | 核心技能 |
秘方要点
| 幼 | 茯苓米糊 | 安全搅拌(熟米粉+茯苓粉1:1) | 蜂蜜调味塑成雨滴状
| 小 | 古法薏米芡实茶 | 控温炒制(薏米30g+芡实20g) | 炒香后煮水,加冰糖
| 初 | 疏肝祛湿饮 |
精准配比(玫瑰3g/陈皮2g/炒薏米10g)| 沸水焖泡10分钟
🌱 三、实践拓展·焕新行动(30分钟)
1. 校园祛湿行动:
o 幼:给树根铺“排水层”(碎石+陶粒防积水)
o 小:测量土壤湿度梯度(坡地/洼地 → 电子湿度计记录)
o 初:设计“生态排水沟”(砂石层+炭粒层+苔藓过滤)
2. 家庭疏肝计划:制作“雨水生机瓶”(水培小麦草 每日记录萌发)
课程作业卡+答案
📝 研学卡(基础认知)
1.
Q:雨水为什么要“喝粥”?(幼)
A:热粥像小太阳,晒干身体里的湿气(初中:淀粉糊保护胃黏膜)。
2.
Q:薏米炒制的科学作用?(小)
A:生薏米寒凉伤脾,炒后性平更利祛湿(实验:炒薏米煮水PH值升0.5)。
3.
Q:画出“草木萌动”场景(通答)
A:参考图例:🌱草芽破土/💧露珠挂梢/🐦雀啄新芽
🔍 探究卡(科学思维)
1.
Q:茯苓“滤湿”的微观证据(初)
A:电镜显示菌丝网状结构吸附水分子,实验组尿液排出量增25%(对比对照组)。
2.
Q:设计“春捂防湿”实验(小)
A:对比组:①减衣过早 ②缓减衣 → 记录七日关节酸痛发生率。
3.
Q:为什么雨水要“少吃甜”?(通答)
A:甜味助湿困脾(初中:高糖饮食使细胞渗透压失衡)。
🚀 拓展卡(生活迁移)
1.
Q:为春困者设计祛湿餐(初)
A:早餐茯苓粥/午餐陈皮鲫鱼汤/晚餐蒜炒苋菜(忌冰饮肥甘)。
2.
Q:拍三种“天然除湿机”植物(小)
A:芦苇(水边吸湿)/ 艾草(祛湿驱虫)/ 铜钱草(蒸腾量大)。
3.
Q:记录三天身体沉重感(幼)
A用🕺(轻松)/🚶(微重)/🐢(沉重)记录,实践“晨起拍八虚”。
反思总结:
维度 |
幼儿园收获 |
小学收获 |
初中收获 |
生命质量 |
知道“运动出汗排湿气” |
理解毛细现象与湿气关系 |
掌握渗透压调节策略 |
生存能力 |
安全制作冲调食品 |
独立炒制祛湿茶 |
设计生态除湿系统 |
生活状态 |
主动跳房子排汗 |
养成观察土壤湿度习惯 |
建立人体水液代谢观 |
安全与实施支持:
1. 差异化工具:
o 幼:硅胶雨滴模具(防烫)
o 初:电子恒温炒锅(防焦糊)
2. 文化渗透:
o 雨水谚语卡:“雨水至,百湿起,茯苓粥健脾胃,薏米茶化湿气”
o 中医口诀:“春湿困脾肝气郁,轻宣利湿是总纲,茯苓渗下薏米利,玫瑰陈皮疏木香”
3. 评价机制:
o 通关勋章:🌧️润物小使者(基础任务)→ ☀️化湿大师(创新应用)
教师锦囊:
· 秘方口诀:“雨水初降湿邪起,茯苓米糊护脾肌,薏米芡实炒香煮,玫瑰陈皮疏肝郁”
· 安全重点:① 炒制区设通风设备 ② 幼儿园禁用细小颗粒药材
配套资源包:
① 三候观察盒:獭祭鱼模型(幼)、草籽萌发套组(小初)
② 生机瓶材料:透明瓶+小麦种子+滤水棉
③ 药食材料包:
· 幼:熟茯苓粉+即食米粉
·
初:玫瑰花冠+五年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