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这座群峰竞秀、碧水绕城的国际旅游名城,有一所职业院校始终以匠心为尺、德育为魂,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培育着一批批服务城乡建设的新时代工匠。它就是公办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西“双优计划”建设单位——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今天,职教“鲶鱼”侯银海邀您一同走进这所校园,解锁其“匠心筑梦育匠才,‘三全育人’树标杆”的独特育人密码,探寻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市政与设备、高考班四大专业教学部的育人魅力。
作为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荣誉墙上,每一项称号都闪耀着专注与坚守的光芒:全国建筑行业首家“大国工匠培养基地”(广西建筑工匠学院)、全国交通建设产业工匠学院、广西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集训基地建设单位……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学校办学实力的肯定,更是其三十余载深耕职业教育、专注匠才培育的生动注脚。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在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育人体系中,德育创新始终占据核心位置,而“三全育人”班主任工作室引领体系,则是这一理念落地的关键支撑。依托2个自治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学校构建起“理论研训+实践孵化”双轨驱动模式:2名自治区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牵头,整合46名副高以上职称骨干教师——其中不乏特级教师、模范教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共同开发“职业素养融合课程库”,让德育知识有章可循;同时联动2个自治区级“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将“桂林工匠”“广西技术能手”的行业实践、职业操守转化为鲜活的德育案例,让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深度交融,真正实现“匠德共生”。
准军事化管理下的“三全育人”实践,更让德育从课堂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全员协同、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德育机制,让148名专任教师全员化身德育导师,为学生配备“1名班主任+1名企业导师+1名心理辅导员”的三维辅导团队,全方位守护成长;从入学时的职业认知教育,到实训中的技能与品德双培养,再到顶岗实习时的职业规范引导,“班级-实训基地-校企订单班”三阶段成长档案,全程追踪学生的每一步蜕变;半封闭式管理规范日常行为,15大实训基地化身劳动教育课堂,每年覆盖5000余名在校生(含600余名高职生),让德育真正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与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为学校德育实效筑牢了根基。这里汇聚着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正高级讲师4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60人,省部级以上荣誉教师占比超30%,班主任团队更大多兼具建造师、工程师等职业资质,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依托“2个区优专业+4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学校巧妙将德育融入实训场景:在总值500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工场、BIM中心、建筑工场等现代化实训基地,“安全规范”“工程伦理”等德育模块被自然植入实操教学;校企合作订单班中,企业文化、质量标准更是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打磨技能的同时,涵养严谨、负责的职业素养——这也正是学校升学就业率连年超98%的核心秘诀。
而四大专业教学部,便是这份育人成果的具体承载者。建筑工程专业教学部以“打造建筑行业技术尖兵”为目标,将钢筋翻样、混凝土浇筑等实操技能与“精益求精、质量为本”的匠德教育结合,让学生在搭建模型、参与实训项目时,读懂“建筑无言,品质为证”的行业准则;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部聚焦“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成本核算、进度管控等课程中融入“诚信履约、责任担当”的德育理念,让学生理解管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项目、对团队的承诺;市政与设备专业教学部立足“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给排水、暖通设备安装等教学中,强调“便民利民、安全第一”的职业初心,让学生明白每一次设备调试、每一段管道铺设,都关乎民生福祉;高考班教学部则以“打通升学通道,实现学历与技能双提升”为使命,在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勤学善思、追求卓越”的成长引导,帮助学生在冲刺高职的道路上,既夯实知识基础,又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德育创新最终转化为丰硕的品牌成果。作为全国建筑交通领域的双料工匠学院,近三年来,学校为行业输送的学生中,127人次斩获省级技能奖项,世界技能大赛广西集训队入选率提升40%;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育人经验在区内20余所中职学校推广,“三全育人”案例更成功入选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集;依托广西建设职院、广西交通职院大专办学点,学校构建起完善的中高职衔接体系,真正实现“技能班夯实基础、升学班贯通学历、订单班精准就业”,为学子铺就了多元发展的成长之路。
350亩双校区是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的育人沃土,15个热门专业是培育匠才的重要载体,而四大专业教学部则是践行“匠心德育”的生动窗口。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三全育人”为指引,深化“匠心德育”品牌建设,让大国工匠精神在每一位学子心中扎根生长,为新时代城乡建设锻造更多德技双馨的生力军。正如学校的教育使命所言:以工匠学院为舟,以三全育人作桨,载万千学子驶向技能报国的星辰大海。
山水毓秀铸匠魂 德育深耕育栋梁
——职教鲶鱼侯银海带您探寻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四大专业学部
在桂林的碧水丹山之间,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以“匠心”为笔、“德育”为墨,于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与广西“双优计划”建设单位的沃土上,绘就新时代建设工匠的培育蓝图。职教“鲶鱼”侯银海邀您深入四大专业学部,解密“匠心筑梦育匠才,‘三全育人’树标杆”的实践路径。
一、四大专业学部:匠才培育的基石
1.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部
- 核心特色:依托国家级“大国工匠培养基地”,聚焦智能建造与绿色施工技术。
- 实训赋能:配备BIM技术中心与装配式建筑工场,学生在总值5000万元的实训基地中掌握“安全规范”“精益施工”等职业伦理。
- 成果斐然:近三年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32项,毕业生参与桂林国际会展中心等标杆项目建设。
2.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部
- 融合育人:以“1名班主任+1名企业造价师+1名BIM工程师”导师制,贯通项目管理全流程实训。
- 课程创新:开发“成本控制伦理”“招投标法规”等德育融合模块,校企订单班就业率连续5年达100%。
3. 市政与设备专业教学部
- 技术前沿:联动全国交通建设产业工匠学院,主攻智慧管网与新能源设施运维。
- 工匠引领:自治区级“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将“桂林工匠”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学生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广西集训队比例提升40%。
4. 高考班教学部
- 升学通道:衔接广西建设职院等高职院校,构建“文化基础+职业技能”贯通培养体系。
- 多元发展:2023年升学率98.2%,技能大赛获奖者可通过职教高考直通应用型本科。
二、德育匠心:三全育人的灵魂工程
- 机制创新:
“全员导师制”覆盖148名专任教师,“半军事化管理”规范行为养成,15大实训基地年均开展劳动教育5000人次。
- 课程融合:
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发“职业素养课程库”,将工程伦理、企业质量标准植入专业教学,实现“匠德共生”。
- 师资保障:
正高级讲师4人、副高46人领衔教学,30%教师获省部级荣誉,双师型教师兼具建造师、工程师资质。
三、品牌硕果:从桂林走向全国的职教标杆
- 工匠摇篮:为建筑、交通行业输送省级技能奖学生127人次,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效能跃升40%。
- 模式辐射:
“三全育人”案例入选广西职教改革典型,名班主任工作室成果推广至20余所中职院校。
- 升学就业:
依托中高职衔接体系与60+校企订单班,毕业生升学就业率连年超98%**,成为广西城乡建设主力军。
> 教育使命宣言:
> “以工匠学院为舟,以三全育人作桨,载万千学子驶向技能报国的星辰大海。”
在350亩的双校区育人沃土上,广西城建校正以“匠心德育”深化品牌内涵。未来,这里将继续锻造德技并修的生力军,让大国工匠精神根植八桂大地,为新时代城乡发展注入不朽的工匠基因。
(数据来源:广西城市建设学校2023年度职业教育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