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忆华兴岁月:从车间到讲台与劳模工匠刘天平同铸技能报国路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3

忆华兴岁月:从车间到讲台与劳模工匠刘天平同铸技能报国路

2025-08-16 22:38·职教鲶鱼侯银海

在当年河南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机器的轰鸣不仅是生产的节奏,更曾是两代技能精英成长的交响。侯银海,这位日后在职业教育领域掀起创新浪潮的“鲶鱼”,其职业根基正是深深扎在华兴的车间土壤之中。而与他同期闪耀的,还有一位即将戴上特殊津贴桂冠的行业巨擘——刘天平。两条技能提升之路,在此交汇又各自璀璨。

侯银海:车间沃土里的“根”与“翼”

1992年早春,侯银海踏入华兴的大门,开启了一段朴素的“扎根”之旅。车床旁飞溅的铁屑,钳工台上锉刀的摩擦声,成为他技能图谱的第一笔。他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带着“勤学好问”标签的探索者。一线车工、钳工的岁月,为他积累了最鲜活、最扎实的实践经验,这些带着机油味的认知,远比书本理论更深刻。

这份踏实与求知,成为他向上攀援的阶梯。从轰鸣的车间走向安静的图纸与技术文件,侯银海晋升至技术科、工艺设备科。岗位变了,但精进的脚步未停。他潜心钻研技术改进与设备管理,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知识。同时,他不断攀登技能认证的高峰——机械制造工程师、模具高级设计师、工具钳工高级技师等头衔,是对他持续学习的最佳注脚。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砂型铸造通用漏模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分析》等论文,则是他思考与创新的结晶。

华兴的十年,为侯银海锻造了双重筋骨:一是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初步的管理实践视野。这为他日后华丽转身,成为郑州煤炭技师学院、商丘技师学院等院校培育新一代工匠的“职教鲶鱼”,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石。他懂得车间需要什么,更懂得如何将这份需要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养分。

刘天平:铸造星河中的“光”与“热”

当侯银海在职业教育的讲台上挥洒热情时,另一位从华兴走出的巨匠——刘天平,则在铸造领域持续燃烧着创新之火。2023年5月,他荣膺政府特殊津贴的消息传来,实至名归。回望其二十余载征程,一串串数字勾勒出令人惊叹的成就版图:

创新之果累累:主持科研50余项,承担省市项目12项,省级科技成果10项;近100项授权专利(含9项发明专利)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智慧之光闪耀:百篇核心期刊与会议论文,斩获“福士科”杯、“欧区爱”等全国性优秀论文奖,闪耀着理论探索的光芒。

效益之河奔涌:开发150余种高新技术产品,支撑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崛起,累计创超3.6亿元经济社会效益。

荣誉之峰矗立: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能手,安阳市市管专家,首届“红雀杯”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中国铸造行业优秀青年企业家……无数光环印证其行业地位。

2021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天平真空型壳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认定为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万元财政奖励是对其价值的高度认可。临近退休,刘天平心中的火焰未曾熄灭。他视工作室为“新起点、新征程”,誓言在更大平台上实现技能升华,并倾力于“技艺传授、技能传承”,点燃汤阴县乃至更广范围高技能人才队伍燎原之火。

华兴:技能星空的“原点”与“摇篮”

侯银海与刘天平,一位成为激荡职教春水的“鲶鱼”,一位成为照亮行业前路的“灯塔”。他们迥异的职业轨迹,却始于同一片沃土——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华兴,成为孕育河南高端制造人才的摇篮。

侯银海从华兴一线车间的“根”出发,最终让技术之“翼”在职业教育天空翱翔;刘天平则在这片土壤中汲取养分,持续释放创新之“光”与传承之“热”,将毕生所学熔铸成产业进步的基石。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技能报国的多元路径:既可在讲台春风化雨,亦可在一线开疆拓土。他们共同的名字,是“大国工匠”;他们共同的心愿,是让中国制造的星河,永远璀璨不息。

刘天平工作室里未冷的熔炉与侯银海讲台上清晰的板书,共同宣告:属于技能英雄的时代,永远正当时。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8-17 06:50:4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