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24节气】万物长歌·夏启新章——立夏节气文学研学实践课程

作者:AI生成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75

万物长歌·夏启新章——立夏节气文学研学实践课程

适用学段:幼儿园大班至初中(分龄分层实施)
时长:90分钟
地点:校园/研学基地(需有绿植区、活动空间及室内教室)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以立夏节气文学为灵魂,围绕“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三候特征,通过“感万物之盛·品诗文之趣·悟成长之道”三重体验,引导学生赏析诗词散文中夏日的蓬勃生机生命成长的喜悦。课程呼应新课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融入劳动教育、生态教育跨学科主题,强化“以文润心,以动健体”的生命教育理念。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语文素养导向)

  1. 文化传承与理解
    • 理解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的节气内涵,识记3项习俗(斗蛋、秤人、尝新);
    • 背诵2-3首立夏经典诗词,知晓作者及关键词句(如陆游“泥新巢燕闹”、杨万里“日长睡起无情思”)。
  2. 审美鉴赏与创造
    • 赏析文学中的立夏意象(新荷、青梅、蝼蝈声、樱桃红),感受“浓绿万枝一点红”的色彩张力与生命律动;
    • 创作自然笔记或节气童诗,表达对生命成长的观察与礼赞。
  3.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对比不同诗人笔下的立夏情致(陆游的田园欢闹 vs 杨万里的慵懒闲适),理解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 辩证思考“生长与责任”的节气哲学(万物勃发需风雨,成长亦需担当)。

三、课程流程

第一阶段:自主体验·探夏之生(25分钟)

  1. 情境导入五感迎夏(10分钟)
    • 听觉:聆听“蝼蝈鸣叫+新雨蛙声”自然音效,闭眼想象初夏田野;
    • 触觉:传递“春蚕茧”与“夏蚕叶”(桑叶),触摸生命成长的痕迹。
  2. 名作初探诗文觅夏(15分钟)
    • 诗词区:诵读陆游《立夏》(“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完成《研学卡1》;
    • 散文区:选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吃樱桃》(感受时令之鲜)、汪曾祺《夏天》开篇(品味“栀子花粗粗大大”的生机),完成《研学卡2》。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品夏之趣(35分钟)

  1. 文学工坊意象解码(15分钟)
    • 分组抽取“立夏意象盲盒”(青梅、荷尖模型、蝼蝈图、樱桃图、斗蛋彩绳):
      • 幼儿园/小学:用分到意象编“立夏童谣”(例:“蝼蝈叫,樱桃笑,蛋宝宝要赛跑”);
      • 初中: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如“青梅”喻青涩成长,“蝼蝈鸣”喻生命初声),结合诗句谈文化内涵。
  2. 民俗剧场古今乐夏(20分钟)
    • 分组演绎立夏场景:
      • A组《斗蛋争王》:彩绘鸡蛋并模拟斗蛋(轻碰蛋尖),诵读谚语“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 B组《秤人笑语》:用杆秤(或模拟道具)互秤体重,呼吉祥话“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 C组《尝新诗会》:捧樱桃/青梅道具模拟“尝新”,朗诵苏轼“青杏园林煮酒香”。

第三阶段:实践拓展·咏夏之志(30分钟)

  1. 自然书写叶语夏章(15分钟)
    • 拓印新叶(桑、梧桐)制作“三候书签”:
      • 用红印泥点“王瓜”图案,题写自创格言(例:新叶是春的遗书,蝉鸣是夏的宣言);
  2. 薪火传承成长契约(15分钟)
    • 共创“万物长歌卷轴”:
      • 掌印拓画“绿树”象征生命成长;
      • 书写立夏诗词与个人成长承诺(如“如蝼蝈破土,勇敢发声”)。

四、课程作业卡

卡类

题目示例

能力指向

研学卡

1. 立夏三候中“蚯蚓出”是第几候?(第二候)
2. “斗蛋”习俗中蛋壳需染什么颜色?(茜草红/五彩)
3. 谚语“立夏看夏”下一句是?(三新遍尝麦满仓)

知识记忆

探究卡

1. 对比陆游与杨万里诗中“初夏的声音”差异(巢燕喧闹 vs 柳花无声)
2. 为何“立夏秤人”习俗蕴含祝福?(体重增表健康,数字吉利寄长寿愿)
3. 从丰子恺《吃樱桃》看立夏“尝新”传递的生活美学?(珍惜时令,品味平凡之乐)

文本分析/文化解读

拓展卡

1. 设计“班级立夏成长树”(悬挂写有进步目标的新叶卡片)
2. 种植一株夏季植物(如牵牛花),记录首周生长与文学意象关联(如“王瓜生”)
3. 以“我的夏日成长计划”为题写一首诗或微散文(可结合学习/兴趣发展)

创新应用/生命实践

五、反思总结(三维目标达成检核)

  • 生命质量
    通过蝼蝈破土与新荷出水,感悟生命突破的勇气;在“秤人”笑语中理解健康是成长的基石
  • 生存能力
    在“斗蛋”协作与植物记录中,提升手脑协调自然观察力;学习“顺时养心”(避暑静心)的生存智慧。
  • 生活状态
    领悟万物长,我也长 的成长真谛,建立“主动汲取养分,勇敢向上生长”的积极心态。

六、作业答案参考

  • 研学卡:1.第二候 2.茜草红/五彩 3.三新遍尝麦满仓
  • 探究卡
    1. 陆游以“巢燕闹”“蜜蜂稀”写动物活动变化,突出生机由闹转静的初夏特征;杨万里借“捉柳花”的无声画面,渲染慵懒静谧的午后氛围。
    2. 增重寓意身体强健;秤杆刻度数字(如“八七”谐音“勃发”)被赋予吉祥寓意,体现对健康长寿的朴素祈愿
    3. 通过描写全家人分食樱桃的温馨场景,将“尝新”升华为共享时令之美的生活仪式,传递珍惜自然馈赠、在平凡中创造快乐的智慧。

设计亮点说明

  1. 成长主题贯穿始终
    • 从蝼蝈破土(生命突破)到青梅初结(青涩成长),再到“成长契约”(自我承诺),呼应《养育》中“生命赋能”理念。
  2. 民俗与文学深度互文
    • “斗蛋”链接陆游诗中的生机竞逐,“秤人”对话苏轼词中的生活情趣,让传统习俗成为文学情感的现代表达。
  3. 跨学科实践创新

活动

文学渗透

科学/劳动融合

拓印叶语

题写自创格言

观察叶脉结构

种植记录

关联“王瓜生”意象

植物生长周期观测

  1. 分龄实践策略

学段

意象解码

成长契约

幼儿园

童谣创编+彩蛋游戏

树叶贴画“我的小手树”

小学

意象故事创作

写一句成长承诺(如“学蝼蝈勇敢唱歌”)

初中

象征意义哲学讨论

制定可量化的暑期成长计划

课程金句:“立夏如鼓,擂响万物生长的战歌;新荷初绽,写就生命向上的诗行。” —— 呼应杨丰烈老师《养育》中关于生命唤醒与自主成长的理念

建议配发《立夏文学研学手册》(含诗词精选、三候手绘图、民俗漫画及“我的成长叶”记录页)。愿这堂课让孩子在蝼蝈声里听见成长号角,于青梅味中尝到生命初章!

更新:2025-08-07 05:54:1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