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24节气】清明风起·文润童心——清明节气文学研学实践课程

作者:AI生成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40

清明风起·文润童心——清明节气文学研学实践课程

适用学段:幼儿园大班至初中(分龄差异化实施)
时长:90分钟
地点:校园/研学基地(需有自然空间、文化展厅或教室)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以清明节气文学为核心,整合诗词散文鉴赏、民俗实践、自然美育三大维度,通过“品文学-习民俗-悟生命”的进阶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清明“天清地明”的自然哲思与“慎终追远”的人文情怀。设计契合新课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要求,呼应“生命教育”“劳动教育”跨学科主题。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语文素养导向)

  1. 文化传承与理解
    • 了解清明作为节气与节日的双重内涵,识记3+项传统习俗(扫墓、踏青、插柳等)67;
    • 背诵2-3首清明经典诗词,知晓作者及文化背景(如杜牧、黄庭坚)37。
  2. 审美鉴赏与创造
    • 赏析散文中清明意象(如“桐花”“细雨”“青团”),体会“哀而不伤”的审美特质210;
    • 创作节气自然笔记/短诗,表达对生命循环的感悟。
  3.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对比不同文学体裁中的清明书写(诗词的凝练vs散文的哲思),理解文学表达的多样性;
    • 辩证思考清明“祭奠逝者”与“歌颂新生”的文化统一性610。

三、课程流程

第一阶段:自主体验·清明之韵(25分钟)

  1. 情境导入(5分钟)
    • 播放清明天籁(雨声、鸟鸣),学生蒙眼触摸柳枝、艾草、青团模型,猜测与清明的关联17。
  2. 名作初探(20分钟)
    • 诗词区:诵读杜牧《清明》(雨纷纷)、黄庭坚《清明》(桃李笑)37,完成《研学卡1》;
    • 散文区:选读冷柔儿《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感悟“清阳天远”之美)、凌子《风起正清明》(理解“双面绣”隐喻)210,完成《研学卡2》。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清明之魂(35分钟)

  1. 文学工坊(15分钟)
    • 分组抽取“清明意象盒”(含柳条、风筝、青团图片、螺蛳壳等),合作完成:
      • 幼儿园/小学:用意象词创作三行诗(例:柳枝摇啊摇,摇醒了春天的眼泪);
      • 初中:分析散文中“桐花”“纸鸢”的象征意义(如探春风筝喻命运漂泊)10。
  2. 民俗剧场(20分钟)
    • 小组演绎文学中的清明场景:
      • A组《介子推焚山》(寒食起源)7;
      • B组《清明上河图》街景(戴柳踏青)15;
      • C组《守护艾草》(环保再生纸制作理念植入)15。

第三阶段:实践拓展·清明之新(30分钟)

  1. 自然书写(15分钟)
    • 校园/基地寻找“清明三候”物证(桐花、麦苗、柳絮),绘制“节气书签”,题写自创名言(例:死生如四季,清明是春天的回眸)。
  2. 薪火传承(15分钟)
    • 制作“艾叶思源卡”:将艾草汁掺入纸浆造再生纸15,书写对先辈的寄语或清明诗句,悬挂于柳枝(融合插柳习俗)。

四、课程作业卡

卡类

题目示例

能力指向

研学卡

1. 杜牧诗中“断魂”原因?(扫墓哀思)7
2. 寒食节纪念谁?(介子推)7
3. 农谚“清明前后,________”(种瓜点豆)7

知识记忆

探究卡

1. 对比杜牧与黄庭坚笔下的清明氛围差异(哀伤vs旷达)37
2. 为什么说清明是“双面绣”?(自然节气+人文节日)10
3. 青团的青色象征什么?(生命/思念)710

文本分析/文化解读

拓展卡

1. 为社区设计清明环保祭扫方案(例:纸鸢寄思+植树代焚)
2. 采访长辈记录家乡清明俗语
3. 写封信给未来自己:十年后如何传承清明文化?

创新应用/文化传承

五、反思总结(三维目标达成检核)

  • 生命质量
    通过祭奠文学(烈士故事、先祖追思)13,理解“死亡是生命的导师”,培养对逝者的敬畏与对现世的珍爱。
  • 生存能力
    在合作造纸、民俗演绎中15,提升劳动协作与问题解决力(如艾草汁配比调整)。
  • 生活状态
    建立“顺应天时”的生活观(如清明踏青疏解郁气)710,平衡情感(哀思)与行动(新生)。

六、作业答案参考

  • 研学卡:1.扫墓哀思 2.介子推 3.种瓜点豆
  • 探究卡
    1. 杜牧写雨中路人之哀,黄庭坚抒草木勃发之旷37;
    2. 既是天清地明的自然节气,又是祭祖追思的人文节日610;
    3. 青色象征春天生命力,也隐喻思念绵长710。

设计亮点说明

  1. 文学与生活的互文:以“青团”“柳枝”等物象勾连文本与现实,具象化文化符号1710;
  2. 代际共学机制:鼓励学生采访长辈俗语(拓展卡2),促进文化代际传递;
  3. 环保理念植入:艾叶再生纸制作呼应“清洁明净”的节气本义,革新传统祭扫形式15。

课程金句:“清明是春天的回眸,我们在万物生长中读懂生命的循环。” ——杨丰烈《养育》

此方案可灵活调整:幼儿园侧重感官体验(尝青团、戴柳圈);小学强化合作探究;初中深化哲思讨论。建议搭配《清明文学研学手册》(含诗词、散文选编及实践记录页)。

更新:2025-08-07 05:47:0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