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育联盟校2024-2025第二学期《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报告(达成度评价)分析报告
职教鲶鱼侯银海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 | 《劳动教育》 | 学年学期 | 2025第二学期 | 任课教师 | 侯银海 | 开课单位 | 劳育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 | 年级专业 | 2024级计算机工程 | 学时学分 | 16/ 1.5 | 评价依据 | 课堂表现,作业,期中考核 |
|
二、课程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课程目标1. 劳动常识知晓度 课程目标2. 劳动情感认同度 课程目标3. 劳动行为稳定度 课程目标4. 劳动信念内化度 |
三、学习任务、过程和观测 |
课程目标 | 评价依据 | 评价环节 | 权重 | 目标分值 | 实际平均分 | 目标达成 评价值 | 课程目标1 | 劳动常识知晓度 | 课堂表现 | 22.22% | 10 | 8.39 | 0.87 | 作业 | 55.56% | 25 | 23.21 | 期中考核 | 22.22% | 10 | 7.71 | 课程目标2 | 劳动情感认同度 | 课堂表现 | 50% | 10 | 8.39 | 0.8 | 期中考核 | 50% | 10 | 7.71 | 课程目标3 | 劳动行为稳定度 | 课堂表现 | 50% | 5 | 4.19 | 0.8 | 期中考核 | 50% | 5 | 3.85 | 课程目标4 | 劳动信念内化度 | 作业 | 100% | 25 | 23.21 | 0.93 |
|
四、课程考核结果分析 |
1.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 |
2.课程目标能力达成情况 | | |
| |
五、质量评价及改进 |
课堂表现分析报告 | (2025第二学期) |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 学分:1.5 | 任课教师:侯银海 | 人数:17 | 课堂表现成绩 | 成绩等级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60 |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 人数 | 0人 | 15人 | 2人 | 0人 | 0人 | 所占比例% | 0% | 88.24% | 11.76% | 0% | 0% | 平均值 | 83.86 | 全距 | 19.14 | 课堂表现情况分析 | 目标 项目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对应试题的平均得分 | 83.86 | 83.86 | 83.86 | 目标分值 (对应试题的分值) | 100 | 100 | 100 | 目标达成度 (对应试题的平均得分/目标分值) | 0.8386 | 0.8386 | 0.8386 |
| 作业分析报告 | (2025第二学期) |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 学分:1.5 | 任课教师:侯银海 | 人数:17 | 作业成绩 | 成绩等级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60 |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 人数 | 17人 | 0人 | 0人 | 0人 | 0人 | 所占比例% | 100% | 0% | 0% | 0% | 0% | 平均值 | 92.85 | 全距 | 7.5 | 作业情况分析 | 目标 项目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4 | 对应试题的平均得分 | 92.85 | 92.85 | 目标分值 (对应试题的分值) | 100 | 100 | 目标达成度 (对应试题的平均得分/目标分值) | 0.9285 | 0.9285 |
| 期中考核分析报告 | (2025第二学期) |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 学分:1.5 | 任课教师:侯银海 | 人数:17 | 期中考核成绩 | 成绩等级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60 |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 人数 | 0人 | 4人 | 13人 | 0人 | 0人 | 所占比例% | 0% | 23.53% | 76.47% | 0% | 0% | 平均值 | 77.09 | 全距 | 11.7 | 期中考核情况分析 | 目标 项目 | 课程目标1 | 课程目标2 | 课程目标3 | 对应试题的平均得分 | 77.09 | 77.09 | 77.09 | 目标分值 (对应试题的分值) | 100 | 100 | 100 | 目标达成度 (对应试题的平均得分/目标分值) | 0.7709 | 0.7709 | 0.7709 |
|
|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劳动教育》 | 学时 | 16 | 学分: | 1.5 |
年级专业 | 2024级计算机工程 | 上课学期 | 2025-第二学期 |
课程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配套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课程目标1.劳动常识知晓度 课程目标2.劳动情感认同度 课程目标3.劳动行为稳定度 课程目标4.劳动信念内化度 |
二、课程目标评价方法
| 课堂表现 | 作业 | 期中考核 | 设定总分值Σ |
课程目标1 | 10 | 25 | 10 | 45 |
课程目标2 | 10 | | 10 | 20 |
课程目标3 | 5 | | 5 | 10 |
课程目标4 | | 25 | | 25 |
合计: | 25 | 50 | 25 | 100 |
三、本年度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四、分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课程目标 | 样本均值 |
课程目标1 | 0.87 |
课程目标2 | 0.8 |
课程目标3 | 0.8 |
课程目标4 | 0.93 |




五、近三年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