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琴声润童心 彝歌传乡情——大学生三下乡团队用音乐点亮彝族村寨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8

琴声润童心 彝歌传乡情——大学生三下乡团队用音乐点亮彝族村寨

2025-07-17 22:18·职教鲶鱼侯银海

袁洪业 琴声润童心 彝歌传乡情——大学生三下乡团队用音乐点亮彝族村寨

2025年7月14日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校园已飘荡起清越的月琴声。十岁的阿依指尖轻拨琴弦,领唱彝族童谣《晨曦》,二十余名孩童的歌声撞开山间寂静——这是"彝呀呀"团队扎根彝族村寨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动人场景。两年来,这支青年队伍背着月琴与"音乐工具箱"五进深山,为400余名留守儿童开设600余节音乐课,让20名"彝歌小老师"从沉默角落走向领唱舞台,更将AI改编的67首新童谣化作连接亲情的纽带。

去年盛夏,团队初赴赫章彝寨时,五年级学生小木尔蜷在教室角落的模样刺痛了成员的心。"许多孩子像未绽放的花苞,低着头不敢出声。"队长回忆。但当队员弹起《阿西里西》,一个男孩突然举起手绘的月琴纸板,小声问:"能教我唱歌吗?"这份小心翼翼的渴望,催生了"每周一节彝族音乐课"计划。今年三月,团队带着装载"彝韵"AI小程序的教学平板重返学校,孩子们对着麦克风轻唱30秒,程序即刻生成专属彝语歌曲。小木尔将改编的《晨曦》存进手机:"等过年放给山外的妈妈听。"

为抚平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团队与学校心理教研室共创"音乐疗愈"课程。指导教师带着孩子们用月琴弹奏心事,把《晨曦》的旋律转化为情绪表达的出口。在百里杜鹃景区共建的"音乐研学营"里,曾因父母离乡自卑的阿依,如今身着彝族盛装担任小导游,向游客传授传统歌谣的转音技巧。八座村寨的巡回教学中,指导教师带着团队亲手绘制"彝汉双语音乐图谱",让6所村小将童谣传唱纳入校本课程,更培养出二十余名能独立授课的"小毕摩"。

"这些歌声是献给大山最深情的告白。"队长抚过教室墙上的手绘月琴画轻声道。夕阳西下,返程的团队身后传来新编的《送别调》,孩子们清亮的歌声追着车轮翻过山梁——这把用AI技术重燃的古老音乐火种,正借青春之力照亮乡村振兴的文化征途。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7-18 05:29:3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