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侯银海 立足黄炎培大职教理念下的杰出教师七大核心能力进阶路径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77

侯银海 立足黄炎培大职教理念下的杰出教师七大核心能力进阶路径

2025-07-13 05:53·职教鲶鱼侯银海

黄炎培先生的大职教理念蕴含着深刻的育人智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侯银海在职教领域的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在黄炎培大职教理念下杰出教师应具备的七大核心能力及其进阶路径,包括立德树人的职教实践能力、产教融合相关能力、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教师培养传帮带能力、教育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能力等,旨在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引言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所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敬业乐群”“手脑并用”等教育思想,历经岁月沉淀,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当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杰出教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关键力量,如何立足黄炎培大职教理念提升自身核心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侯银海在职教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二、匠心传承黄炎培精神:立德树人的职教实践能力

(一)黄炎培精神融入育人方案

深刻领会黄炎培“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四维目标,将其具化为“三阶六维”人才培养规格。第一阶段注重“夯基—铸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知识基础;第二阶段强调“精技—赋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第三阶段追求“融通—致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红色匠心教育实践

每一个阶段都设置“红色匠心”模块,充分利用校史馆、地方党史馆、企业展馆三大课堂资源,开发《匠心中国》校本课程。通过这一课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师能力进阶路径

教师要深入学习黄炎培的教育思想,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参与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德育能力。同时,积极挖掘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三、双师/工学一体化能力: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

(一)“晨读·午研·暮省”师生共同体建设

倡导建立“晨读·午研·暮省”师生共同体,打造独具特色的职教学习氛围。清晨的“匠心晨读”活动,师生共同诵读经典、唱响红歌,传承文化与红色基因,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和团队精神;午间的“技术午研”让师生走进车间,在实践中研究技术,提升专业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傍晚的“成长暮省”环节,师生通过写日志反思总结,感悟匠心,实现自我提升和共同成长。

(二)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

在“晨读·午研·暮省”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和技术标准,将企业的需求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实现双师素质的提升。

(三)教师能力进阶路径

教师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和技术研发。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将企业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模式重构与实效辐射

(一)教学模式重构

教师要立足黄炎培“做学合一”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效辐射

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辐射到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公开课等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教师能力进阶路径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研究活动,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要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产教融合实践能力:生态构建与技术转化

(一)“三真三化”实训基地建设

致力于还原黄炎培“做学合一”的理念,带领团队建成“三真三化”实训基地,即具备真设备、真任务、真环境,实现项目化、工单化、岗位化。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三真三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生态构建与技术转化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能力进阶路径

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了解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实训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同时,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传帮带能力:教师培养的系统创新

(一)教师培养体系构建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构建系统的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师徒结对、项目合作等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传帮带过程中,要注重对年轻教师的思想引领、业务指导和职业规划,让他们能够尽快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

(二)经验传承与创新

老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同时也要鼓励年轻教师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经验传承与创新,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和素质提升。

(三)教师能力进阶路径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成为年轻教师的榜样和楷模。要积极参与教师培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同时,要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七、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四链融合的学术突破

(一)四链融合

在职业教育中,要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教师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通过教育科研创新,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学术突破

教师要关注职业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学术研究,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提高职业教育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三)教师能力进阶路径

教师要加强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要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学习和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八、改革创新能力:五维联动的职教革新

(一)五维联动

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实现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社会五维联动。教师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与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职教革新

在五维联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勇于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机制。通过职教革新,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教师能力进阶路径

教师要关注职业教育改革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要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各方的需求和意见。同时,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结论

立足黄炎培大职教理念,职业教育教师应努力提升七大核心能力,即立德树人的职教实践能力、双师/工学一体化能力、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产教融合实践能力、传帮带能力、教育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适合自身的能力进阶路径,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中,我们应继续传承和弘扬黄炎培先生的大职教理念,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的提升和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

职教鲶鱼侯银海谈:立足黄炎培大职教理念下的杰出教师七大核心素养

一、立德树人:以黄炎培精神为魂的职教践行者

1.师德师风与爱岗敬业:侯银海自2004年从事职业教育以来,始终秉持“教育为公,惠达学子”的理念,将黄炎培“敬业乐群”思想贯穿教学全过程。作为中共党员,他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责任心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价值观,获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2.社会服务与公益实践:开发钳工类职业技能题库3套,开展公益技术讲座40余场,惠及200余名青年技术骨干;组建“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培训5801名教师,免费共享“劳育通”等教育资源,事迹获《学习强国》报道 。

二、教育教学创新:数字化改革的先锋

1.课程开发与实录:2005年首创《钳工生产实习多媒体课件》,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2021年开发“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班课”,实现“道-术-器-用-评”五维创新。

2.劳动教育体系化:主编《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构建“做学教展评”五育融合模式,服务全国3000所学校、10万师生,成果获国家级奖项。

三、双师工学一体化:产教互哺的技艺传承者

1.双师资质筑基:作为河南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侯银海兼具企业实践与教学经验,年均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推动产教协同。

2.标准建构:牵头起草《劳动教育三协同服务团体标准》,为职教实践提供规范化模板。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搭建者

1.平台建设:创建“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校,促进校企资源互通,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2.技术赋能:通过“技艺精·劳动美”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

五、传帮带能力:全国辐射的团队孵化者

1.团队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和技术骨干,其“职教鲶鱼”模式在全国职教领域形成示范效应。

2.公益培训:通过国培计划担任商丘师范学院劳动教育讲师,2022-2023年连续获校级“优秀党员”称号.

六、科研创新:学术引领的标准制定者

1.学术研究:主编《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读本》(中国商务出版社,2022年),深化职教理论探索 。

2.技术推广:开发数字化教学工具,如“劳育通”小程序,推动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4。

七、佐证与影响:可复制的职教范式

1.成果认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多项,其“德育+技能”融合模式被媒体誉为“新时代工匠精神播种机”。

2.生态激活:以“鲶鱼效应”激发职教创新活力,形成“数智赋能、三协同推进”的职教新生态。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7-13 06:06:1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