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参评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产教融合实践能力"方面佐证综述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5

参评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产教融合实践能力"方面佐证综述

2025-07-05 17:32·职教鲶鱼侯银海

侯银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卓越践行者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侯银海老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在产教融合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也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的评选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佐证。

一、课程改革: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侯银海老师深知课程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只有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此,他牵头组建了校企联合教研团队,与多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例如,他主导开发的《劳动教育指导人才测评指南》《劳动教育教程》等 9 门课程,精准对接劳动教育领域的岗位技能需求,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无缝衔接。这些课程资源不仅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还惠及了数十万师生,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侯银海老师注重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程案例,将其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例如,在机械加工与模具一体化课程中,他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流程,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具实用性。同时,他还主导开发了一系列教材与教具,如《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为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侯银海老师还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推行“三协同”“五传劳”“做学教展评一体化 12345”等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引进企业劳模工匠导师进校园定期授课,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行业标准制定与项目引领:推动职业教育规范化发展

侯银海老师不仅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行业标准制定和项目引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深度参与了《智劳动教育指导人才测评指南》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将这些标准融入劳动教育师资教学和人才测评中,推动了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他开发的 3 套标准库和 12 个项目,为“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劳动教育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了 30%。

在项目引领方面,侯银海老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主导完成多项技改项目,为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例如,在昆山巨林科教等企业,他参与了“自动化生产线装调扩能改造”等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得了企业的书面表彰。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案例和学习机会,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平台建设与人才研究:搭建产教融合的桥梁

侯银海老师深知平台建设对于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牵头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他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了“劳育通”“五育通”“劳育宝”等平台,推动了劳动教育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这些平台引入了企业设备价值超 500 万元,年均开展技术攻关 10 余项,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师资提升提供了优质平台。

在人才研究方面,侯银海老师主笔撰写了《新时代数智育人报告》,精准研判了师生需求缺口,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还积极参与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技术服务与产业赋能:助力企业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

侯银海老师凭借其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企业提供了多项技术服务,助力企业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他依托专业特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15 项,累计创收超 100 万元。例如,他为江苏、重庆等地企业提供模具工艺优化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他的这些努力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也为他赢得了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

此外,侯银海老师还积极开展定制化培训,覆盖全国 100 多所劳育联盟校 10 万余人次。他通过“五育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校 - 企 - 生数据的互通,为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他还与昆山巨林科教共建“先进制造技术国培基地”,为培养新型学徒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五、校企协同的生态构建者:创新合作模式,实现深度融合

侯银海老师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他先后与武汉弗莱茵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故乡的云(苏州)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永恒信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奥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产教融合项目合作协议,共建“数据库技术产业学院”,明确校企双方师资共享、课程共建、实训管理责任。通过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在合作过程中,侯银海老师注重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后,能力显著提升,近年学生获竞赛奖项多人次,45% 毕业生获数据库认证证书,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他还参与制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指南》,提出“虚实结合、战训一体”实训模式,牵头编写《劳动教育人才测评标准》,被多所高校采用,为产教融合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产教融合的桥梁工程师:资质与评价彰显专业素养

侯银海老师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多年,具备扎实的职称与技能资质。2005 年取得机修钳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009 年通过复审认证;2004 年获机械制造工程师中级职称,2009 年获《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此外,他还持有模具设计师高级证书、车工中级证书,并入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其技能等级与职称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能力基础。

在教学能力评价方面,侯银海老师的学生评教满意度连续三年达 95% 以上,督导评价中多次获评“教学设计创新性强,实践指导精准”。这些评价充分证明了他在双师型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他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七、协同赋能,服务产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侯银海老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他联合企业开发“五育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校 - 企 - 生数据的互通。通过这个平台,学校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则可以获取更多与企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他还与昆山巨林科教共建“先进制造技术国培基地”,为培养新型学徒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这个基地中,学生能够接受企业化的管理和培训,真正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此外,侯银海老师参与主编的《职校生入学学指导》等教材融入了大量的企业项目案例,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2021 年出版的《职校劳动教育教程》系列教材,同样注重与企业实践的结合,被 100 余所院校采用,为推动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总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杰出代表

侯银海老师在产教融合实践能力方面表现卓越,是职业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抓手,推动教学与产业深度协同,形成了显著的实践成果。他在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上积极与合作企业携手,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技能,共同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在标准制定与案例融入方面,深度参与行业、职业标准以及岗位能力标准的制定工作;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参与建设特色产业学院与实训基地;利用自身专业技能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培训,推动企业技术革新。

侯银海老师以产教融合为纽带,贯通教学、科研与服务,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他的实践成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他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的评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7-06 04:37:2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