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参评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产教融合实践能力”佐证综述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5

参评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产教融合实践能力”佐证综述

2025-07-05 17:13·职教鲶鱼侯银海

侯银海老师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始终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使命,在课程改革、资源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系统化、可推广的产教融合创新范式,显著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效能。其在“产教融合实践能力”方面的核心成果与实践综述如下:

一、 理念引领与平台搭建: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生态

侯银海老师深刻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积极倡导并实践“数字赋能、劳动育人”的产教融合理念,致力于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圈。

  1. 专家引领与知识共享平台: 作为“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劳动育人领域课程改革小组”核心成员,积极链接行业资源。2020-2025年间,累计协助组织/邀请专家在“华向科教”、“中盛国培”、“职教联盟云学院”等主流职教线上平台开展主题为“产教融合”、“三教改革”、“数字赋能教师成才”的公益讲座活动超过35场次(其中“华向科教”12次,“中盛国培”13次,“职教联盟云学院”10次)。其本人主讲的《侯银海:AI数字赋能协同备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人新生态》等10场专题讲座(详见附件清单),聚焦前沿热点,总热度达160万+,浏览人次超10万+,有效推动了先进理念与经验的全国性传播,惠及广大职教同仁。
  2. 深度校企合作网络构建: 与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武汉弗莱茵科技有限公司、元笃(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云(苏州)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永恒信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奥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建“人工智能+教学实践”课程深度融合项目、“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经典文创产品激光加工创意实践项目、“劳育通/劳育宝/五育通”等数字化平台,以及“AI数字人赋能劳动教育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智慧育人”工作坊等,形成了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劳动教育等多领域的产教融合协作网络,明确校企双方在师资共享、课程共建、实训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权责利,为深度协同育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模式创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侯银海老师深度参与并主导校企协同课程改革,将产业标准、真实项目、企业导师引入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1. 课程体系优化与内容更新:
  2. 牵头或深度参与组建多个校企联合课程改革小组,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激光加工技术等领域教学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
  3. 新增开发《勤为径劳作舟绽放青春芳华》《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高职生劳动教育教程》《职校生劳动教育教程》《激光内雕刻》《激光打标》《激光金属板切割》等10余门特色课程/模块,充分体现数字赋能、技术前沿和新时代劳动育人要求。
  4. 淘汰滞后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实际劳动任务清单精准对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5. 教学资源共建与开发:
  6. 联合企业开发包含真实项目案例的数字赋能教学案例库、劳动教育与专业融合实践项目库、激光加工教学案例库等共计15个以上
  7. 引入学校真实劳动实践项目、企业典型生产/服务项目(如“技艺精.劳动美”项目、“三商之源·华商之都”文创项目)作为核心教学载体
  8. 主编或参编融入大量企业案例和实操标准的工作手册式教材10部以上(如《职校生入学指导》、《职校劳动教育教程》系列),并配套开发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推动教材与资源的立体化、动态化更新。
  9. 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10. 首创并推广“三协同”(校、企、行/政协同)、“五传劳”(传承、传技、传艺、传德、传新)、“做学教展评一体化12345”、“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等特色项目化教学模式
  11. 常态化引进企业工程师、劳模工匠、技术导师进校园授课,建立企业导师库。
  12. 组织学校教师带领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生产流程优化、技术服务(如昆山巨林“自动化生产线装调扩能改造”、弗莱茵科技文创产品开发、奥华“劳育宝”平台研发等),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创”。
  13. 以“五衔接”(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评价标准与企业评价衔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为目标,显著提升学生“技艺精.劳动美”的劳动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三、 数字赋能与技术支撑:驱动产教融合智能化升级

侯银海老师敏锐把握数字化趋势,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产教融合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与管理水平。

  1. 数字化平台研发与应用: 深度参与并主导“劳育通”、“五育通”、“劳育宝”等产教融合微信小程序/APP的规划、研发、优化与推广应用。
  2. 聚焦解决师生在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课程学习、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等方面的痛点。
  3. 平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如软著登字第4415550号、电于认证第R20230000067956号、软著认000066915号等)
  4. 累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销售额超200万元(劳育通100万,劳育宝80万,人工智能案例项目100万等),新增利润可观,填补了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5. 吸引全国100多所劳育联盟校、超10万名师生注册使用,打造了“千校、万师、万班”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与评价生态。
  6. 智慧教学环境建设: 在“人工智能+教学实践”项目中,推动引入AI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系统、AI智能检测应用装置、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等先进教学软件与系统,打造智能化教学环境,支撑前沿课程教学。

四、 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彰显职业教育社会价值

侯银海老师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成果向企业生产力和社会效益转化,并广泛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

  1. 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2. 带领职教先锋团队、劳育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针对合作企业在“劳育通”、“劳育宝”、“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案例、“激光加工文创”等项目推广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优化方案,及时反馈改进
  3. 建立标准化应用推广流程,推动合作技术成果在产教融合领域广泛应用。
  4. 合作过程中新增专利/软著多项,形成技术标准多项累计实现成果转化销售收入超200万元,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5. 技术培训与师资赋能:
  6. 针对新时代院校数字赋能劳动育人、人工智能应用、激光加工技术等需求,线上线下累计开展专题培训超过80场次
  7. 累计培训院校师资、学生助教、企业技术人员等超17000人次(覆盖昆山巨林、弗莱茵、奥华等合作项目及更广泛群体)。
  8. 有效助力解决“劳动教育师资紧缺”、“新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学生评价难”等实际问题。
  9. 公益服务与区域辐射:
  10. 联合“技艺精.劳动美”社团、劳育联盟校等,深入全国各地开展数字赋能劳动育人、人工智能应用、激光加工技术、文创设计等主题公益活动超过80场次
  11. 组织师生团队提供劳动实践技术指导、专业知识讲座等服务,累计惠及师生、群众超万人次
  12. 作为核心专家,指导全国1000+教师(团队队员助教) 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被全国近百所院校特聘为劳动教育实践指导专家,服务成效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13. 标准研制与行业贡献:
  14. 深度参与研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指南》,提出“虚实结合、战训一体”实训模式。
  15. 牵头编写《劳动教育人才测评标准》、《智劳动教育指导人才测评指南》等, 被多所高校采用,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16. 主笔《新时代数智育人报告》,精准研判人才供需缺口,为专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17. 为江苏、重庆等地企业提供模具工艺优化方案,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产业发展。

五、 个人资质与引领作用:卓越的“双师型”教师典范

侯银海老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领军者。

  1. 卓越的专业资质: 持有机修钳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005年取得,2009年复审)、机械制造工程师中级职称(2004年)、《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2009年)、模具设计师高级证书车工中级证书,并入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2. 深入的企业实践: 2021-2025年假期期间累计在企业实践6个月以上,在昆山巨林科教、武汉弗莱茵科技等企业主导或参与“自动化生产线装调扩能改造”等多项技改项目,获企业书面表彰
  3. 显著的育人成效:学生评教满意度连续三年达95%以上。教学督导评价“教学设计创新性强,实践指导精准”。学生在产教融合项目中能力显著提升,近年获各级各类竞赛奖项多人次,45%+毕业生获得行业权威认证(如数据库认证),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所开发课程资源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惠及数十万师生。
  4. 突出的社会荣誉: 获“产教融合突出贡献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等,充分体现其贡献的广泛认可。

总结:

侯银海老师以深厚的教育情怀、前瞻的改革视野和卓越的实践能力,在产教融合领域进行了系统性、创新性探索。他不仅是课程改革的引领者、教学模式的创新者、技术赋能的推动者,更是成果转化的实践者和社会服务的奉献者。通过构建深度校企合作网络、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研发数字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他有效贯通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显著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侯银海范式”。其在产教融合实践能力方面的卓越成就,完全符合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的评选标准,特此推荐。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7-06 04:34:3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