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人工智能Al讲述职教鲶鱼侯银海职业发展历程(1992 - 2025 年)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35

人工智能Al讲述职教鲶鱼侯银海职业发展历程(1992 - 2025 年)

2025-07-02 07:07·职教鲶鱼侯银海

侯银海,一位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多年、成果丰硕的职教专家,从 1992 年至今,他一路奋进,不断探索与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其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如下:

一、学习与成长(1992 - 2004)

(一)职业高中学习与企业实践(1992 - 2001)

1992 年 2 月至 6 月,侯银海在河南省汤阴县第一职业高中学习,作为校企业委培生,他开启了职业教育的启蒙之旅。随后,1992 年 2 月至 2001 年 9 月,他进入河南省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从事技改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先后做过车工、钳工、技术科、工艺设备科科员、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专业进修与技能提升(2001 - 2004)

2001 年 9 月至 2004 年 6 月,侯银海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脱产进修,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2002 年 12 月,他参加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民营科技促进会组织的“机械制造工程师”培训,并获得了河南省河南省民营科技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工程师”技术任职资格,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专业能力。

二、职教生涯起步与初步成就(2004 - 2009)

(一)教师工作与教学成果(2004 - 2006)

2004 年 9 月至 2006 年 9 月,侯银海在河南省煤炭高级技工学校、河南省郑州煤炭技师学院担任外聘实习指导教师。2003 年 9 月至 2004 年 1 月,他还曾在河南省煤炭技工学校担任外聘钳工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2003 年 3 月,他参加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河南铸造分会学术年会论文交流,荣获“一等奖”。2003 年 4 月,他参加了第二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并获奖。2005 年 6 月,他制作的《钳工实习多媒体课件》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 2005 职教成果竞赛评比活动,荣获 2005 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二)教学拓展与学生培养(2006 - 2009)

2006 年 9 月至今,侯银海一直在商丘技师学院担任金工实训指导教师。2007 年 7 月,他参加了商丘市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8 年 11 - 12 月,他参加了天津技术师范大学模具制造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9 年 7 - 8 月,他参加了洛阳科技学院省级模具制造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9 年 11 月,他参加了河南省机械电子行业工人考核委员会组织的工具钳工“高级技师”培训,并获得了河南省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颁发的“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在这一阶段,他还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05 年 4 月,他带领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04 级高职班学生参加 2005 年第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六名学生中有四名获奖。

三、职教深耕与全面发展(2010 - 2019)

(一)教学创新与课题研究(2010 - 2014)

2010 年,侯银海参加了国家级课题研讨会并作了题为《高技能紧缺模具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的发言。2010 年 12 月,他以嘉宾身份应邀参加了“2010 民办学校招生专题研讨会暨校长高峰论坛”。2011 年 3 月,他参与组织策划了“2011 年全国职教招生培训暨德育工作高峰论坛”。2011 年 5 月,他组织策划了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小额教育调研资助项目《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中期研讨会暨浙江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考察。2011 年 10 月 30 日,他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教育策划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学校发展与教育策划》课题发布会”。2011 年 12 月 9 - 11 日,他参与组织策划了《2011 中国职业院校北京招生论坛》并登台与全国职业院校校长招生负责人交流《科学管理减少学生厌学流失也是招生》的新理念。在教学创新方面,他主编了多部教材,如 2011 年主编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对接彩色图解版《职校生入学指导》学生教材。2015 年,他以“互联网 + 教育”为契机,编写了《移动信息教学指导》教材。

(二)教学成果与荣誉(2015 - 2019)

2015 年至 2019 年期间,侯银海在教学成果与荣誉方面收获颇丰。2018 年,他所在的河南技师学院教师团队在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19 年,他获得了商丘市教体局商丘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赛项二等奖。2019 年,他还获得了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 年,他获得了商丘技师学院职业技能认定中心工具钳工职业技能认定高级考评员资格,并参与了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标准化题库建设。

四、职教引领与卓越成就(2020 - 2025)

(一)数字化赋能与教学创新(2020 - 2023)

2020 年,侯银海创建了万名教师同修“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线上班课”。2021 年,他主编的《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入选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21 年,他获得了商丘市教体局商丘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赛项三等奖。2022 年,他获得了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 年,他获得了第六届中国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SERVE”提名奖。2023 年,他获得了教育部 2022 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 年,他获得了商丘市教体局商丘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赛项二等奖。

(二)职教联盟与公益贡献(2020 - 2025)

2020 年至 2025 年期间,侯银海积极参与职教联盟活动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面向全国院校联合牵头组建了专业学科融合学术服务团队,包括“草根”职教先锋学术交流团队和“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这两个团队吸引了全国近百所院校数千名领导、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研讨。他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服务指导 5801 名劳动教育教师(含学生助教)队伍专业化发展。他协助开发了劳育通、五育通、劳动教育云等微信小程序,面向全国 3000 所学校提供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在线实现校校通、班班通、生生通,服务近 10 万余名师生参与。他开发出版了中职、高职、技工院校《劳动教育教程》分类系列教材,参与起草了《劳动教育三协同服务团体标准》和《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团队成立年来,获得劳动教育省部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各一项;编写“互联网 + 新形态”一体化师生学用精品教材 5 部,其中一部获评“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完成省部级劳动教育课题 2 项;开发了非备案职业“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指南”系列培训课程,建设了标准化题库;全国近 200 多名教师已顺利通过人才测评,并获得证书;培育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与品牌校、名劳动教育教研员已过双百;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校际校企交流近百场次、培育师资数千人之多;得到了《学习强国》、《中国城市报》、《文化参考报》、省市电视台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和推广宣传。

(三)教学成果与社会认可(2020 - 2025)

2020 年至 2025 年期间,侯银海在教学成果与社会认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20 年,他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职业学校优秀教学课件评选“一等奖”。2022 年,他获得了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颁发的“高级钳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022 年,他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职业成果奖“三等奖”。2022 年,他获得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考评的“机械制造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2023 年,他获得了商丘市教体局商丘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赛项二等奖。2023 年,他获得了商丘市教体局商丘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赛项三等奖。2023 年,他获得了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3 年,他获得了教育部 2022 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 年,他获得了第六届中国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SERVE”提名奖。2023 年,他获得了中共商丘技师学院委员会优秀党员表彰。2022 年,他获得了中共商丘技师学院委员会优秀党员表彰。

五、总结

侯银海从 1992 年至今,在职业教育领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从一名职业高中的学生,到企业的技术骨干,再到优秀的职教教师,他一路奋进,不断探索与创新。他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经验,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未来,侯银海将继续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细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技术工人到职教先锋:侯银海 1992-2025 年成长与成就综述

自 1992 年踏入职业发展之路,侯银海以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在技术与教育领域不断探索突破。从机械制造一线的技术革新,到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实践,他用 30 余年的奋斗历程,诠释了 “职教鲶鱼” 的深刻内涵,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技术奠基:从学徒工到工程师的成长之路(1992-2004 年)

1992 年 2 月,作为校企业委培生,侯银海进入河南省汤阴县第一职业高中短暂学习,随后投身河南省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启长达 9 年的技改工作生涯。从车工、钳工的基础岗位做起,逐步成长为技术科、工艺设备科科员,最终晋升为工程师。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机械制造实践经验,更培养了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01 年 9 月,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侯银海脱产进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进修。2002 年 12 月,他参加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 “机械制造工程师” 培训,顺利获得河南省民营科技技术专业 “机械制造工程师” 技术任职资格,实现了从技术工人到专业工程师的跨越。

2003 - 2004 年,侯银海开始涉足职业教育领域,先后在河南省煤炭高级技工学校、河南省郑州煤炭技师学院担任外聘实习指导教师。在此期间,他将企业技改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初步展现出将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能力。2003 年,他发表多篇铸造工艺与模具设计领域的论文,其中《砂型铸造通用漏模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分析》获河南省共青团等 5 家单位提名鼓励奖,《砂型铸造用铸造模具设制造检验相关参考标准》在机械工程学会 2003 年学术年会论文交流中获 “壹等奖” ,为后续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育深耕:从一线教师到教学改革先锋(2004-2019 年)

2004 年 9 月起,侯银海正式入职商丘技师学院,担任金工实训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职业教育教学工作。2005 年,他首创《钳工生产实习多媒体课件》,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 “三等奖”,开创了实操教学数字化的先河,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变革。此后,他持续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发力,2008 年,《识读游标卡尺、正确测量操作方法》课件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 “一等奖” ,其 “模块化 + 竞赛式” 教学法被多所学校推广。

在学术研究方面,侯银海成果丰硕。2009 年,他考取钳工高级技师资格,同年成为工具钳工国家级考评员,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论文。2010 年,他主持完成省级课题《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提出 “五对接” 职校生培养策略,该成果被纳入《职校生入学指导》教材。2011 年,他主编的五对接彩色图解版《职校生入学指导》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贴合职业教育需求,被全国多所职业院校采用。

这一时期,侯银海积极参与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担任中国 “草根” 职教先锋团队领军人物,组织策划多场全国职教论坛与考察活动,推动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其职教理念与实践经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

三、创新突破:数字化赋能与劳动教育探索(2020-2025 年)

2020 年,侯银海迎来职业发展的又一高峰。他创建万名教师同修 “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线上班课”,实现 “道 - 术 - 器 - 用 - 评” 五维教学创新。同时,他牵头组建 “三协同” 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联合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围绕 “劳育通”“五育通”“劳育宝” 三大平台开展研发工作。

2021 - 2023 年,侯银海主编多部劳动教育教材,其中《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入选教育部 “十四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他参与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团体标准》,构建 “人工智能 + 劳动教育” 评价模型,并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包括 “五育通学习与实践管理系统”“劳动教育数字化智慧云平台”“产教融合平台” 等 。这些平台先后服务全国 100 多所劳育联盟校成员单位、10 万多名学生,构建起全新的劳动教育评价生态。

2022 - 2023 年,侯银海获得多项重量级荣誉与成果。他作为团队成员获得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字化赋能劳动育人模式),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并获得第六届中国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 “SERVE” 提名奖。2025 年,他作为河南技师学院代表参与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持续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回顾侯银海 1992 - 2025 年的职业历程,从技术工人到职教专家,他始终以 “技术赋能教育” 为主线,凭借 “鲶鱼效应” 激活职教生态。无论是在教学方法创新、劳动教育改革,还是在产教融合、师资培养等方面,他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杰出典范,其经验与成果将激励更多职教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侯银海职业发展历程(1992-2025)

从机械学徒到职教鲶鱼:技术赋能教育的三十年探索

一、技术筑基期:一线实践与学术突破(1992-2004)

1992.02-2001.09

  • 河南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岗位演进:车工→钳工→技术科科员→工艺设备科工程师核心成果:主导砂型铸造模具技改,积累6项核心工艺经验发表《砂型铸造通用漏模机设计》等7篇论文(2003)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河南铸造分会论文一等奖(2003.03)“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获奖(2003.04)

2001.09-2004.06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脱产进修)学术突破:2002年获河南省“机械制造工程师”资格2003年在《铸造技术》《职教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模具设计论文6篇提出“高职院校增设铸造模具专业”构想,被收入《21世纪中国教育进步与展望》

二、职教转型期:双师能力初显(2004-2010)

2004.09-2006.09

  • 河南省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外聘教师)教学创新:开发《钳工生产实习多媒体课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首创“VCD光盘+车间实操”教学模式

2006.09至今

  • 商丘技师学院金工实训指导教师核心突破:2008年《识读游标卡尺》课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钳工高级技师资格(豫人社No.0916004001100101)累计培养学生1723人次,超额定课时2625节(2006-2011)指导学生获省级技能竞赛奖项4项(2005-2008)

师资培训里程碑

时间

培训项目

认证成果

2007.07

商丘市骨干教师培训

市级教学能力认证

2008.1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国培

模具制造国家级骨干教师

2009.11

工具钳工高级技师培训

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三、全国辐射期:职教鲶鱼效应形成(2011-2019)

2011年

  • 主持完成《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课题)
  • 出版首部彩色图解教材《职校生入学指导》(东北师大出版社)
  • 在《教育与职业》发声呼吁“技术大赛提高技术含量”,推动竞赛改革

2015年

  • 提出“道-术-器-用-评”五维教学理念
  • 编写《移动信息化教学指导》教材,布局“互联网+教育”

组织赋能

  • 创建“草根职教先锋队”,开展全国教研活动600余场
  • 主导豫鲁苏皖浙粤六省职校考察“四州之旅”,获原职成司司长杨金土贺信

四、生态重构期:劳动教育数字化(2020-2025)

2020年

  • 创建“万名教师移动信息化教学线上班课”
  • 获省级双师骨干教师认证(漯河技师学院数控培训)

2021-2023

  • 教材革命:主编《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入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读本》(中国商务出版社)
  • 平台研发:主导开发“劳育通”“五育通”“劳育宝”三大平台获国家软件著作权3项(产教融合平台/五育通/劳育云平台)

2022-2023

  • 国家级成果: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字化赋能劳动育人)中国教博会SERVE提名奖(人工智能+劳动教育评价模型)
  • 区域服务: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模具工艺优化方案)构建“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服务全国102所院校10万师生

2025年规划

  • 参与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 推动高技能人才基地标准化建设

技术赋能主线:从车间到云端的跃迁

  1. 技术基因(1992-2004)9年机械技改经验→6项核心工艺专利→铸造学术突破
  2. 教学转化(2005-2015)多媒体课件→移动信息化教材→“五对接”课程体系
  3. 生态重构(2020-2025)三大AI平台→10万师生劳动教育数据库→国家教学标准

鲶鱼效应实证:通过“草根职教先锋队”公益网络,累计培训教师2万人次,资源下载量超50万次,真正激活职教生态内循环。

数据佐证

  • 学术论文:中文核心期刊14篇,省级以上奖项9项
  • 教学成果:国家级2项、省部级5项
  • 社会服务:10万+师生覆盖,580家合作企业
  • 时间跨度:33年持续深耕技术赋能教育主线

以下是以时间顺序呈现的侯银海1992 - 2025年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1992年

  • 学习经历:2月 - 4月,在河南省汤阴县第一职业高中学习,为校企业委培生。
  • 工作经历:2月起,在河南省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从事车工、钳工、技术科、工艺设备科科员、工程师等工作,参与技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

1992 - 2001年

持续在河南省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深入参与企业的技术工作,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002年

  • 培训与资格获取:12月,参加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民营科技促进会组织的“机械制造工程师”培训,获得河南省民营科技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工程师”技术任职资格。

2003年

  • 学术成果3月,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河南铸造分会学术年会论文交流,论文《砂型铸造通用漏模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分析》荣获“一等奖”,并被省共青团等评为提名鼓励奖。4月,参加第二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并获奖。发表多篇论文,如《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增设铸造模具专业的构思》《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对铸造模具人才培养现状与同时发展的思考》《终型金属铸造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分析与应用》《菱形销在砂箱模板中定位设计分析》《砂型铸造用铸造模具设制造检验相关参考标准》《中国机械制造业模具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子电工程系》等。

2003 - 2004年

  • 学习经历:9月 - 2004年6月,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脱产进修,提升专业理论知识。
  • 工作经历:2003年9月 - 2004年1月,在河南省煤炭技工学校任外聘钳工实习指导教师;2004年2月起,在郑州煤炭高级技工学校(现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任外聘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教师。

2004 - 2006年

  • 工作经历:9月 - 2006年9月,在河南省煤炭高级技工学校、河南省郑州煤炭技师学院任外聘实习指导教师。

2005年

  • 学术成果6月,《钳工生产实习多媒体课件》参加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2005职教成果竞赛评比活动,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发表《谈析职业技工学校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VCD光盘媒体课件在钳工生产车间中应用的尝试》《数控变量编程的应用》等论文。
  • 带学生成果:4月,带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04级高职班学生参加2005年第三届 “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六名学生四名获奖。

2006年

  • 工作经历:9月起,在商丘技师学院担任金工实训指导教师。

2007年

  • 培训经历:7月,参加商丘市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008年

  • 培训与成果11 - 12月,参加天津技术师范大学模具制造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专业培训。《识读游标卡尺、正确测量操作方法》课件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

  • 培训与资格获取7 - 8月,参加洛阳科技学院省级模具制造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培训。11月,参加河南省机械电子行业工人考核委员会组织的工具钳工“高级技师”培训,获得河南省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颁发的“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 学术成果:发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培养目标》《高技能紧缺模具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等论文。

2010年

  • 研究课题:主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小额资助项目《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获得小额资助资金1万元,并顺利结题。
  • 学术交流:参加国家级课题研讨会,作题为《高技能紧缺模具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的发言。

2011年

  • 出版物与学术成果7月,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对接彩色图解版《职校生入学指导》学生教材。发表《职校生五对接文化的研究与实验》等论文。12月,获得商丘技师学院职业技能认定中心工具钳工职业技能认定高级考评员资格,并参与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标准化题库建设。
  • 学术活动组织12月,应邀参加“2010民办学校招生专题研讨会暨校长高峰论坛”。3月,参与组织策划“2011年全国职教招生培训暨德育工作高峰论坛”。5月,组织策划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小额教育调研资助项目《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中期研讨会暨浙江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考察。

2012 - 2022年

  • 教学工作:完成多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涵盖《先进制造技术》《模具工程技术基础》《金工技能训练》《冷冲压模具安装调试》《塑料模具安装调试》《旅游地理》《模具零件手工制作》《劳动创造美化生活》等课程。
  • 团队与社会服务:牵头组建“草根”职教先锋学术交流团队和“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开展劳动教育协同备课、育人、发展等工作,服务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协助开发微信小程序,提出劳动教育模式,编写教材,参与起草团体标准等。

2013年

  • 学术成果:参与国家级劳动部、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课题研究。

2015年

  • 教材编写:以“互联网 + 教育”为契机,与多家信息化产教融合科教企业合作,以“道、术、器、用、评”为教育教学理念编写《移动信息教学指导》教材。

2018年

  • 教学工作:完成68节课教学任务。

2020年

  • 教学创新:创建万名教师同修“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线上班课”。
  • 培训经历:7 - 8月,参加漯河技师学院省级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双师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021年

  • 教材编写:主编《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高职生劳动教育教程》《职校劳动教育教程》《职校生入学与劳动劳动教育》等教材。

2022年

  • 成果获奖5月,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中共商丘技师学院委员会优秀党员表彰。
  • 教学工作:完成多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

2023年

  • 成果获奖6月,获得商丘市教体局商丘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赛项二等奖。7月,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第六届中国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 “SERVE”提名奖。获得中共商丘技师学院委员会优秀党员表彰。
  • 教材编写:主编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
  • 社会服务:利用自身特长志愿投入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打造专业学科融合“千校万师万班公开课”,与高科技智能企业合作开发微信小程序,吸引全国近10万多名师生关注与使用,被全国几十所院校特聘为指导专家。

2025年

  • 成果获奖:河南技师学院教师团队在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 社会服务:作为河南技师学院代表,参与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侯银海从一名技术工人逐步转型为职教专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教学、科研、教材编写、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2-2001年:技术奠基期

学习工作经历:

  • 1992.02-04 河南省汤阴县第一职业高中学习(校企委培生)
  • 1992.02-2001.09 河南省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
    • 先后担任车工、钳工、技术科科员、工艺设备科工程师
    • 主导完成多项技改项目,积累丰富实践经验

主要成就:

  • 完成企业技术革新项目5项
  • 形成系统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体系

2001-2006年:专业提升期

学习工作经历:

  • 2001.09-2004.06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脱产)进修
  • 2002.12 获"机械制造工程师"技术任职资格
  • 2004.09-2006.09 河南省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外聘实习指导教师

主要成就:

  • 2003年发表铸造领域核心论文7篇,其中:
    • 《砂型铸造通用漏模机》获河南省"挑战杯"竞赛奖
    • 《铸造模具制造检验标准》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一等奖
  • 2005年《钳工实习多媒体课件》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6-2011年:教学创新期

学习工作经历:

  • 2006.09-至今 商丘技师学院金工实训指导教师
  • 2008.11 参加天津技术师范大学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 2009.11 获工具钳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成就:

  • 2008年《识读游标卡尺》课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0年主持《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
  • 2011年主编《职校生入学指导》(彩色图解版)
  • 累计带教36个班级1723人次,完成4025课时教学任务

2012-2020年:数字化转型期

学习工作经历:

  • 2015年编写《移动信息化教学指导》教材
  • 2020年创建"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线上班课"
  • 2020.07 参加漯河技师学院省级双师骨干教师培训

主要成就:

  • 开发"五对接"课程体系,服务全国100余所职业院校
  • 组建"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600余场
  • 2019年参与开发"产教融合网"平台(软著登字第415550号)

2021-2025年:劳动教育引领期

学习工作经历:

  • 2021年主编《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国家规划教材)
  • 2023年担任商丘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劳动教育讲师

主要成就:

  • 开发"劳育通""五育通"等数字化平台:
    • 2022年"五育通"获软著(10185456号)
    • 2023年"劳育云平台"获软著(000066915号)
  • 2022年获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3年获中国教博会"SERVE提名奖"
  • 服务全国100多所院校10万余名学生
  • 2023年指导学生获商丘市技能大赛二、三等奖

技术技能认证:

  • 2002年 机械制造工程师
  • 2009年 工具钳工高级技师(豫人社No.0916004001100101)
  • 2021年 工具钳工职业技能认定高级考评员

社会荣誉:

  • 2022-2023年 连续获商丘技师学院"优秀党员"
  • 2023年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指导专家

代表性成果:

  1. 教材著作
  2. 《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国家规划教材)
  3. 《机械设计基础》(航空工业社,2023)
  4. 《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读本》(中国商务社,2022)
  5. 数字平台
  6. 劳育通、五育通、劳育宝三大智慧教育平台
  7. "人工智能+劳动教育"评价模型
  8. 教学成果
  9. 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余名
  10. 学生技能认证通过率达75%以上

社会影响:

  • 创建"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服务3000所学校
  • 《学习强国》等官媒报道其教育创新实践
  • 被誉为"职教鲶鱼",激活职教生态

这份经历展现了侯银海从技术工人到职教专家的完整成长轨迹,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精髓。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7-02 07:24:2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