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有这样一位令人瞩目的职教专家,他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起步,历经 20 余年的砥砺奋进,在“技术赋能教育”的道路上深耕不辍,凭借其独特的“鲶鱼效应”,为职教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他就是侯银海。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侯银海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与宝贵经验,展现其作为新时代工匠之师的典范风采。
一、立德树人:匠心塑魂,德技并育
侯银海始终坚守“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育人的每一个环节,致力于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思政融合方面,侯银海主编了《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读本》一书,由中国商务出版社于 2022 年出版发行。他精心打造“技艺精·劳动美”课程体系,通过开展“秀技艺·亮绝活”工考文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精湛技艺与高尚品德的完美融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劳动育人是侯银海立德树人工作的一大亮点。他积极创建“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校,牵头起草《劳动教育三协同服务团体标准》,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构建起“做学教展评”五育融合模式。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服务全国 3000 所学校、10 万师生,为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益实践彰显了侯银海的教育情怀。他组建“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开展 5801 名教师公益培训,将先进的职教理念与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开发“劳育通”等微信小程序,免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其公益事迹受到《学习强国》等官媒的广泛报道。此外,侯银海还担任商丘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劳动教育讲师,在 2022 - 2023 年连续荣获校级“优秀党员”称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典范的深刻内涵。
二、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成果丰硕
侯银海在教育教学领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职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课程改革方面,侯银海早在 2005 年就首创《钳工生产实习多媒体课件》,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开启了实操教学数字化的先河,为传统钳工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 年,他开发“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班课”,实现“道 - 术 - 器 - 用 - 评”五维教学创新,借助信息化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学更加高效、精准。此外,侯银海主持《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2011),提出“五对接”职校生培养策略,其研究成果被纳入《职校生入学指导》教材,为解决职校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有效方法。
竞赛引领也是侯银海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2023 年,他指导学生在商丘市技能大赛机械检测赛项中荣获二、三等奖,充分展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竞技水平。2008 年,他制作的《识读游标卡尺》课件获得河南省一等奖,“模块化 + 竞赛式”教学法被多所学校广泛推广,为职教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国家级成果方面,侯银海更是成绩斐然,2022 年以“数字化赋能劳动育人”荣获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 年斩获中国教博会“SERVE 提名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在职教领域创新实践的有力肯定。
三、双师工学一体化:产教互哺,技艺传承
侯银海凭借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积极推动双师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地实施,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与技艺的有效传承。
在双师资质方面,侯银海于 2009 年获得钳工高级技师资格(豫人社 No.0916004001100101),2011 年成为工具钳工高级级考评员,累计认证 300 余名高技能人才,为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做出了重要贡献。2021 年,他参与建设钳工职业技能标准化题库,有力推动了“课证融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接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就业竞争力。
工学结合实践中,侯银海 2003 年发表《砂型铸造通用漏模机设计》等 6 篇核心论文,将企业技改经验巧妙转化为教学案例,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在昆山巨林科教开展“企校双制”学徒制实践,培养的装配钳工获得企业嘉奖(巨林科教〔2022〕3 号),这一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了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优势,为职教学生的职业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技艺传承更是侯银海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开发“四传四研”体系(传技 / 德 / 新 / 创,研教 / 学 / 产 / 用),通过组织 670 场次全国教研活动,将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精湛技艺广泛传播,让更多的职教教师与学生受益,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职教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赋能,服务产业
侯银海深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产业发展服务。
在平台建设方面,侯银海联合企业开发“五育通”信息化平台,实现校 - 企 - 生数据互通,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支撑。与昆山巨林科教共建“先进制造技术国培基地”,培养新型学徒,为产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有力促进了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服务升级方面,侯银海积极参与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25 年推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此外,他还为江苏、重庆等地企业提供模具工艺优化方案,其成果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充分展现了他在产教融合领域的专业实力与服务效能,为校企合作的深化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五、传帮带能力:辐射全国,孵化团队
侯银海以其卓越的传帮带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孵化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职教团队,为职教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团队建设方面,侯银海创建“草根职教先锋队”,吸纳全国百校千名教师,开展 600 余场跨区域教研活动,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职教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他还培养 200 余名劳动教育指导师通过人才测评,孵化“双百”品牌校与教研员,为劳动教育的推广与实施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
师资培训是侯银海传帮带工作的核心内容。2023 年,他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劳动教育讲师,单场线上培训人数高达 4300 人,通过“职教联盟云学院”公益分享资源,惠及 2 万职教教师,为提升全国职教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
校际协作方面,侯银海主导“千校万师万班公开课”,开发非标课程资源库,覆盖机械检测、模具设计等 10 余个专业,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职教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也为校际协作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六、科研创新:学术引领,标准建构
侯银海在科研创新领域成果丰硕,以学术引领职教发展,积极参与标准建构,为职教领域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研究方面,侯银海 2003 年聚焦铸造工艺,发表《终型金属铸造模具制造工艺》等 7 篇论文,荣获河南省共青团科技提名奖,为铸造工艺领域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 年,他在《教育与职业》发表文章呼吁“技术大赛提高技术含量”,积极推动竞赛评价改革,为职教竞赛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引领了职教竞赛的新方向。
标准制定方面,侯银海参与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团体标准》,填补了职教劳动教育规范化领域的空白,为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与标准。2023 年,他构建“人工智能 + 劳动教育”评价模型,获得国家级教材立项,为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职教领域的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课题攻关方面,侯银海主持完成国家级子课题《金融危机下中职就业对策研究》(2011),其研究成果被多地就业政策采纳,为解决中职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政策建议,展现了他在职教科研领域的专业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也为职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
七、佐证材料清单
(一)证书类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3):这是对侯银海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多年辛勤付出与创新实践的最高肯定,充分证明了他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与含金量。
- 高级技师证(2009):这一证书彰显了侯银海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精湛的技艺水平,是他从学徒工逐步成长为职教专家过程中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标志,也为他在双师工学一体化教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 优秀党员文件(2022 - 2023):连续两年荣获优秀党员称号,体现了侯银海在思想道德、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高度自觉与优秀表现,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担当与使命意识,为职教同仁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出版物
- 国家规划教材(2023):侯银海主编的国家规划教材,经过严格审核与层层筛选,入选国家规划教材目录,这不仅是对他教材编写水平的高度认可,更意味着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前瞻性,能够为全国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权威、优质的教学资源,引领职教教材建设的方向。
- 机械设计基础(2023):该教材的出版,进一步丰富了职教领域的专业教材资源,体现了侯银海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三)报道类
- 《学习强国》劳动教育报道截图:《学习强国》作为国家级权威学习平台,对侯银海劳动教育工作的报道,充分说明了其在劳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突出贡献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示范引领作用,能够为全国范围内的劳动教育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劳动教育事业中来。
- 教博会获奖新闻:中国教博会作为国内教育领域的重要盛会,侯银海在会上获得的“SERVE 提名奖”等相关新闻报道,进一步提升了他在职教创新领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展示了其教育创新成果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为职教创新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激励着更多职教工作者投身于教育创新事业。
(四)合作协议
- 巨林科教校企证明(2022):这份合作协议是侯银海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见证,证明了他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积极作为与专业能力,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为职教领域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提供了成功范例。
- 劳动教育联盟校名单:劳动教育联盟校名单的建立,体现了侯银海在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方面的广泛影响力与资源整合能力,通过组建联盟校,搭建起校际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劳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共享与推广,推动了劳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课件成果
- 《识读游标卡尺》一等奖课件(2008):该课件荣获河南省一等奖,标志着侯银海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高超水平与创新能力,课件内容生动形象、操作便捷,能够有效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为职教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借鉴,也为其他教师制作优质课件树立了榜样。
- 钳工多媒体课件(2005):作为侯银海早期的课件成果,它开创了实操教学数字化的先河,为钳工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钳工操作过程直观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钳工技能,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后续多媒体课件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实践价值。
(六)学术论文
- 2003 年铸造领域核心论文检索页:这些核心论文的发表,不仅展示了侯银海在铸造工艺领域的深厚学术造诣与专业素养,更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敏锐洞察力与创新思维,其研究成果为铸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推动了铸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也为职教领域的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实践案例。
- 2011 年《职教论坛》刊发页:在《职教论坛》发表的文章,反映了侯银海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其观点与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为职教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了职教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推动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学生评价
- 300 名钳工认证学员反馈表:学员反馈表直观地反映了侯银海在钳工教学方面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满意度,通过学员的真实反馈,能够了解到他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实践指导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为他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体现了他在钳工人才培养方面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为职教同行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与参考。
- 技能大赛获奖学生感言视频: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的感言视频,生动地展现了侯银海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与悉心指导,以及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所收获的成长与进步。这些感言不仅是对侯银海教学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理念的有力证明,充分说明了他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为职教领域的竞赛指导工作提供了成功范例与经验借鉴,激励着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总结
侯银海从一名机械工程师成功转型为职教专家,20 余年来始终坚守在“技术赋能教育”的道路上,以“鲶鱼效应”激活了职教生态的“一池春水”。他在铸造工艺研究、劳动教育创新、产教协同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标志性成果,完美诠释了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堪称新时代工匠之师的典范。侯银海的职教之路充分证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教教师大有作为。他的先进事迹与宝贵经验,必将激励着更多职教工作者投身于职教事业,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职教事业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