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鲶鱼侯银海申报黄炎培杰出教师综述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教师——侯银海。他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起步,历经20余年的不懈奋斗,成功实现了从机械工程师到职教专家的华丽转型。在这漫长的征程中,他始终坚守“技术赋能教育”的主线,以独特的“鲶鱼效应”激活了整个职教生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他的事迹和成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职业教育前行的道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学习。
二、成长历程:从学徒工到职教专家
(一)学习与技能积累阶段(1992 - 2001 年)
1992 年,侯银海踏入河南省汤阴县第一职业高中的校门,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随后,他进入河南省汤阴县华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最基础的车工、钳工做起,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熟练掌握了机械制造的各项技能,更培养了他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
(二)知识深造与转型准备阶段(2001 - 2006 年)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侯银海于 2001 年至 2004 年进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脱产进修机电一体化专业。同时,他还参加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民营科技促进会组织的“机械制造工程师”培训,并获得了相应的技术任职资格。这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为他从机械工程师向职教专家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职教生涯开启与发展阶段(2006 年 - 至今)
2006 年,侯银海正式成为商丘技师学院的一名金工实训指导教师,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职教生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先后参加了商丘市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天津技术师范大学模具制造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专业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成为了一名备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职教专家。
三、七大类别成就展现
(一)立德树人:匠心塑魂,德技并育
- 思政融合教育:侯银海秉持“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他主编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读本》于 2022 年由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开发的“技艺精·劳动美”课程体系,通过“秀技艺·亮绝活”工考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这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 劳动育人实践:他积极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创建了“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校,牵头起草了《劳动教育三协同服务团体标准》。同时,他主编的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构建了“做学教展评”五育融合模式,为全国 3000 所学校的 10 万师生提供了优质的劳动教育资源。这种创新的劳动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了自立自强、团结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公益实践引领:侯银海组建了“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开展了 5801 名教师的公益培训。他开发的“劳育通”等微信小程序,免费共享资源,得到了《学习强国》等官媒的报道。他还担任商丘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劳动教育讲师,在 2022 - 2023 年连续获得校级“优秀党员”称号,成为了师德的典范。他的公益实践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成果丰硕
- 课程改革创新:2005 年,侯银海首创《钳工生产实习多媒体课件》,并获得省级三等奖,开创了实操教学数字化的先河。2021 年,他开发的“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班课”,实现了“道 - 术 - 器 - 用 - 评”五维教学创新。他主持的《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2011),提出了“五对接”职校生培养策略,其成果被纳入《职校生入学指导》教材。这些课程改革创新举措,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竞赛引领教学:2023 年,他指导学生获得商丘市技能大赛机械检测赛项二、三等奖。2008 年,他的《识读游标卡尺》课件获得河南省一等奖,其“模块化 + 竞赛式”教学法被多所学校推广。通过竞赛引领教学,他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技能,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 国家级成果斩获:2022 年,他以“数字化赋能劳动育人”获得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 年获得中国教博会“SERVE 提名奖”。这些国家级成果的获得,不仅是对他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肯定,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三)双师工学一体化:产教互哺,技艺传承
- 双师资质提升:2009 年,侯银海获得钳工高级技师资格,2011 年成为工具钳工高级级考评员,累计认证 300 余名高技能人才。2021 年,他参与建设钳工职业技能标准化题库,推动了“课证融通”。他的双师资质提升,为他在教学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工学结合实践:2003 年,他发表了《砂型铸造通用漏模机设计》等 6 篇核心论文,将企业技改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他在昆山巨林科教开展“企校双制”学徒制实践,培养的装配钳工获得了企业的嘉奖。这种工学结合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 技艺传承推广:他开发的“四传四研”体系(传技/德/新/创,研教/学/产/用),通过 670 场次全国教研活动,推广了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技艺。他的技艺传承推广活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赋能,服务产业
- 平台建设推动:侯银海联合企业开发了“五育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校 - 企 - 生数据的互通。他还与昆山巨林科教共建“先进制造技术国培基地”,培养新型学徒。这些平台的建设,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 教材开发创新:他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航空工业社,2023)融入了企业项目案例,2021 年出版的《职校劳动教育教程》系列教材,被 100 余所院校采用。他的教材开发创新,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最新技术融入到教材中,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 服务升级拓展:他参与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25 年推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他为江苏、重庆等地企业提供模具工艺优化方案,获得了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他的服务升级拓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传帮带能力:辐射全国,孵化团队
- 团队建设引领:侯银海创建了“草根职教先锋队”,吸纳了全国百校千名教师,开展了 600 余场跨区域教研。他培养的 200 余名劳动教育指导师通过了人才测评,孵化了“双百”品牌校与教研员。他的团队建设引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管理人才,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 师资培训提升:2023 年,他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劳动教育讲师,单场线上培训 4300 人。他通过“职教联盟云学院”公益分享资源,惠及 2 万职教教师。他的师资培训提升,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 校际协作推进:他主导的“千校万师万班公开课”,开发了非标课程资源库,覆盖了机械检测、模具设计等 10 余个专业。他的校际协作推进,促进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六)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术引领,标准建构
- 学术研究突破:2003 年,他聚焦铸造工艺,发表了《终型金属铸造模具制造工艺》等 7 篇论文,获得了河南省共青团科技提名奖。2011 年,他在《教育与职业》呼吁“技术大赛提高技术含量”,推动了竞赛评价改革。他的学术研究突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 标准制定贡献:他参与制定了《劳动教育课程团体标准》,填补了职教劳动教育规范化的空白。2023 年,他构建的“人工智能 + 劳动教育”评价模型,获得了国家级教材立项。他的标准制定贡献,为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课题攻关成果:他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金融危机下中职就业对策研究》(2011),其成果被多地就业政策采纳。他的课题攻关成果,为解决职业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佐证材料支撑
(一)证书类
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3)、高级技师证(2009)、优秀党员文件(2022 - 2023)等,这些证书是对他在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高度认可。
(二)出版物
国家规划教材(2023)、机械设计基础(2023)等 6 部教材封面及版权页,这些出版物体现了他在教材编写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
(三)报道类
《学习强国》劳动教育报道截图、教博会获奖新闻等,这些报道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学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四)合作协议
巨林科教校企证明(2022)、劳动教育联盟校名单等,这些合作协议证明了他在产教融合和校际合作方面的积极贡献。
(五)课件成果
《识读游标卡尺》一等奖课件(2008)、钳工多媒体课件(2005)等,这些课件成果体现了他在教学手段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六)学术论文
2003 年铸造领域核心论文检索页、2011 年《职教论坛》刊发页等,这些学术论文展示了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深厚造诣。
(七)学生评价
300 名钳工认证学员反馈表、技能大赛获奖学生感言视频等,这些学生评价反映了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和培养,以及学生对他的认可和感激。
五、总结与展望
(一)成就总结
侯银海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杰出的职教专家,20 余年如一日地深耕“技术赋能教育”主线,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双师工学一体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传帮带能力、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鲶鱼效应”激活了职教生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他的事迹和成就,充分体现了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是新时代工匠之师的典范。
(二)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侯银海将继续秉持“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同时,他也将继续发挥“鲶鱼效应”,带动更多的职教同仁共同进步,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总之,侯银海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职教楷模。他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