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智耕者·实践者·引领者 第三章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创新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272

智耕者·实践者·引领者 第三章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创新

2025-05-22 16:19·职教鲶鱼侯银海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指南(2020-2025)

——智耕者·实践者·引领者

第三章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创新

3.1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目标定位 构建“四维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覆盖价值观塑造、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社会责任四大维度。

框架设计

课程类型

课程内容

实施载体

基础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安全与伦理

理论课堂、专题讲座

专业融合课

专业实训中的劳动素养嵌入(如数控加工中的工匠精神培养)

产教融合基地、校内实训室

实践体验课

生产性劳动(企业岗位实践)、服务性劳动(社区志愿服务)

校企合作项目、社会服务实践基地

创新拓展课

数字化劳动(智能制造系统操作)、绿色劳动(新能源技术应用)

创新工坊、技能大师工作室

实施路径

  • 顶层设计:制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学分分配及考核要求;
  • 资源整合:建立“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课程资源库,纳入企业案例2000+(案例:天津某职校与西门子共建课程资源平台);
  • 动态优化:每年开展课程满意度调研,淘汰更新率≥15%(数据来源:《2023年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报告》)。

3.2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

设计原则

  • 思政引领: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如高铁检修课嵌入“复兴号”研发团队事迹);
  • 技术适配:对接《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新增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内容;
  • 分层递进:按年级设计“认知-体验-创新”三阶内容模块(见表3-1)。

表3-1 劳动教育课程分层设计示例

年级

认知模块

体验模块

创新模块

一年级

劳动价值观讲座、企业参观

基础技能实训(如钳工、电工)

劳动创意设计比赛

二年级

劳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岗位轮岗实践(校企合作项目)

技术改良提案(如优化生产线流程)

三年级

劳动伦理与职业发展专题

顶岗实习、社会服务项目

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专利申报支持)

开发工具

  • 校企联合开发: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编写活页式教材;
  • 数字化赋能:开发VR劳动教育场景(如虚拟焊接实训)、微课资源包(案例:广东某职校“劳动教育云课堂”点击量超10万次);
  • 标准化输出:制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覆盖12个大类专业群。

3.3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模式

融合模式设计

  1. 线上理论学习
  2. 平台:利用国家级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开设“劳动教育慕课专区”;
  3. 内容:劳动文化史、劳模事迹纪录片、安全生产微课;
  4. 考核:完成在线测试+学习时长累计(占比总学分30%)。
  5. 线下实践深化
  6. 翻转课堂:学生线上学习基础知识,线下开展技能竞赛、劳模访谈;
  7. 虚拟仿真: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模拟高危劳动场景(如化工安全操作);
  8. 混合评价:线上记录学习轨迹,线下考核实操成果(案例:江苏某职校“劳动护照”积分系统)。

典型应用场景

  • 偏远地区院校:通过“5G+全息投影”实现劳模远程授课,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 新业态领域:跨境电商专业采用“虚拟店铺运营+实体物流实训”模式;
  • 大规模协作:跨校组建“劳动教育云联盟”,共享课程与师资(如长三角劳动教育云平台)。

实施保障

  • 技术支撑:每校配备劳动教育专用数字化教室,覆盖率达100%(政策依据:《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 师资培训: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力认证”,教师通过率需≥80%;
  • 质量监控: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测课程完成率、技能达标率等指标。

本章小结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需以“体系化构建-专业化设计-数字化融合”为路径,打造“有魂、有形、有效”的课程生态:

  • “魂”在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穿课程全过程;
  • “形”在特色化:结合专业优势开发“一校一品”劳动课程;
  • “效”在适应性: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破解资源不均衡难题。 未来课程建设应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内容,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注:案例、政策及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符合学术规范与政策要求。)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5-22 20:24:2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