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劳育联盟校联合发起人职教鲶鱼侯银海:数智赋能劳动育人拓荒者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72

劳育联盟校联合发起人职教鲶鱼侯银海:数智赋能劳动育人拓荒者

2025-05-02 18:24·职教鲶鱼侯银海

在中国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创新的版图上,侯银海以其独特的"鲶鱼精神"搅动了一池春水。这位从电焊学徒工成长起来的"准双高高级技师",用三十余年的执着坚守与创新实践,构建了"数智赋能、三协同推进"的劳动育人新范式,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拓荒先锋。他的故事,是一部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成长史诗,更是一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赞歌。

从学徒到专家:一位工勤技师的逆袭之路

1970年出生于河南汤阴县的侯银海,其职业生涯始于最基层的电焊学徒工岗位。在机械制造厂的11年一线工作经历,不仅磨砺了他的技术技能,更塑造了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认知。2001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侯银海做出了人生重要抉择——停薪留职进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进修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启了从"工匠"到"匠师"的蜕变历程。

技术精进的十五年长征见证了侯银海从工人高级技师到工勤准高级技师的跨越。这期间,他先后获得机械制造工程师、高级模具设计师、高级工具钳工技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等多项职业资格,完成了从操作能手到复合型技术专家的转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坚持15年备考工勤高级技师,用"秀技艺·亮绝活"的工考文化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空白,被《今日头条》网友誉为新时代工勤人的励志代表。

侯银海的职业发展轨迹生动诠释了"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职教理念。作为商丘技师学院机械应用技术系实训指导教师,他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屡获省级大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内容涵盖模具设计、铸造工艺、数控编程等多个领域1。2010年主持的《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项目顺利结题,展现了他对职业教育规律的深入思考。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专业发展路径,为他日后在劳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职教鲶鱼:激活劳动教育生态的变革力量

侯银海被职教同仁亲切称为"职教鲶鱼",这一称号源于他像鲶鱼激活沙丁鱼一样,不断搅动职业教育的一池春水,激发劳动教育创新活力。自2011年创建"草根职教先锋团队"以来,他的足迹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的180多个地市,截至2024年6月,全国学习交流达670多站次,其中劳动教育专题140站次,行程总公里数可绕地球赤道8圈多。这种"一路前行一路化缘"的游学精神,使他成为连接东西部、沟通校校企的职教"搬运工勤务员"。

"三协同"理念的提出与践行是侯银海对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贡献。作为"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联合发起人,他构建了"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劳动教育新机制。这一机制打破了传统劳动教育的孤岛状态,通过联盟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互通、优势互补,形成了全国性的劳动教育创新网络。在侯银海的带领下,联盟校已吸引全国200多所学校加入,组织专题研讨会52场、师资培训25场,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9个。

侯银海的"鲶鱼效应"还体现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他牵头起草了《劳动教育三协同服务团体标准》(2021年)和《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企业标准》(2023年),编写了《劳动教育指导师评价指导》培训教材。这些开创性工作填补了劳动教育师资认证的空白,为劳动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3年,他主编的《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入选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标志着其劳动教育理论体系获得了国家级认可。

数智赋能:构建劳动育人新生态的开拓实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侯银海敏锐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开创了劳动教育数智化新路径。他面向全国3000所院校开发的"劳育通"、"五育通"数字化平台,构建了"千校万师万班课"集体协同备课系统,实现了劳动教育资源的跨时空整合与共享。截至2023年底,平台已吸引全国6536名教师与96828名学生参与,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劳动教育实践网络。

"做学教展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侯银海数智赋能劳动教育的核心创新。这一模式将劳动过程分解为"做中学、学中教、教中展、展中评"的有机循环,通过AR/VR技术创建虚拟劳动场景,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场地不足的难题6。平台自动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数据,通过智能分析生成多维评价报告,实现了从"单一结果评价"向"全过程发展评价"的转变7。侯银海特别强调"数智对比+个人意愿"的个性化匹配,使劳动教育既能满足共性要求,又能尊重个体差异。

侯银海在数智劳动教育领域的探索还体现在虚拟教研室建设上。他牵头组建的全国性虚拟劳动教育教研室,打破了传统教研活动的地域限制,通过"劳育通"平台实现了专家指导、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的常态化。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偏远地区院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难题,更培育了一支跨区域协作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在侯银海的带领下,教研室成员先后赴广州、海口、昆明等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优秀案例库。

知行合一:劳动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双向奔赴

侯银海的劳动教育思想深深植根于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与新时代劳动观的沃土。他倡导"劳育为公惠达学子,劳育为公惠达天下"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视为促进社会公平、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职教鲶鱼侯银海的劳动教育观:行动是最好的学习!》一文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如果你觉得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好教,你就应该努力去改变它!"这种不抱怨、不等待的积极行动哲学,成为他推动劳动教育变革的精神动力。

"三传劳"教育理念(传播劳动思想、传承劳动精神、传习劳动技能)是侯银海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的独特诠释。在他看来,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价值观塑造和文化传承。他开发的《实践劳动教育新课改》系列教材,将传统劳动技艺与现代职业能力有机结合,既传承了"铁杵磨成针"的工匠精神,又融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元素。2023年,他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机制撬动标准驱动五劳联动手脚并动时代传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标志着其理论实践体系获得了高度认可。

侯银海特别重视劳动价值观教育,提出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职业操守。他推动设计的"劳动之星"评选标准和限量版"劳动光荣"合金胸章,通过象征性奖励激发师生的劳动荣誉感。截至2025年5月,已有全国近百所院校的数十万名师生参与相关活动,4000枚"劳动光荣"胸章成为激励学子热爱劳动的精神徽章。这种有形载体与无形价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人心。

联盟共创:劳动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与拓展

作为"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的领衔学术指导专家,侯银海开创性地构建了跨区域协作机制,使联盟校成为劳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平台。联盟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国27个省市173所院校,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劳动教育创新网络。在侯银海的学术指导下,联盟校实现了"五个共创":共创课程标准、共创数字资源、共创实践基地、共创评价体系、共创师资队伍,有效解决了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碎片化、随意性问题。

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建设是侯银海推动联盟校发展的重点方向。他亲自指导多所院校创建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特别强调"依托专业、服务产业"的建设思路。在这些基地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劳动项目,使劳动教育内容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如与乌兰美健康服务集团合作的"尚医劳动美"基地、张家口博创未来研学旅游劳动教研基地等。这种"专业+劳动+服务"的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又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实现了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侯银海还通过联盟校平台推动了劳动教育国际化探索。他借鉴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体系等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开发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他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国际产能合作的衔接点,如参与鲁班工坊建设项目,推动中国劳动教育标准"走出去"。这些开拓性工作,为中国劳动教育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实践样本。

薪火相传:教育情怀与师者担当的精神底色

五十五岁的侯银海至今保持着教育游学的热忱,用脚步丈量中国职业教育的广袤天地。从2008年到2013年,他参与校际交流活动95次;从2014年至今,这一数字已增长至670多站次。在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重庆、上海、北京、四川、贵州、吉林、黑龙江等地举办报告300余场,培训班主任老师3万人左右,职业学校校长200余人。这种"行万里路,传劳动美"的执着,彰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为公惠达"的崇高情怀。

移动信息化教学万师线上班课是侯银海教育普惠理念的生动实践。2020年前创建的万名教师同修项目,2020年12月升级为"千校万师万班"线上线下公开课,吸引了全国数千名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助教关注并参与。2023年,"勤为径劳做舟绽放青春芳华"线上线下公开课被三家劳动教育微信小程序授课平台采用,使优质劳动教育资源覆盖到最偏远的乡村学校。这些项目真正践行了侯银海"教育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理念,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地域壁垒。

侯银海的教育人生诠释了从"匠人"到"匠师"再到"教育家"的升华轨迹。从技术操作的"绝活"展示,到教学方法的创新突破,再到教育理念的系统构建,他完成了三重境界的跨越。2023年9月,他被商丘师范学院聘请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标志着其教育思想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2023年获得的第六届中国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SERVE"提名奖,则是对其教育实践创新性的国家级肯定。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光明前景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侯银海正引领团队探索"人工智能+劳动教育"的新前沿。他提出,未来劳动教育将更加注重"数字原住民"的学习特点,通过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技术,创造沉浸式劳动体验环境。同时,劳动教育评价将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更加精准、透明的过程性评价,构建学生劳动素养的数字画像。这些前瞻性思考,为中国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劳动教育师资专业化是侯银海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作为社会化非备案类职业劳动教育指导师等级鉴定人才测评高级考评员,他将继续完善劳动教育师资标准体系,开发分级培训课程,建设标准化题库10。目前,全国已有近200名教师获得相关证书,培育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与品牌校、名教研员已过"双百"。这支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将为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侯银海的教育人生哲学简单而深刻:"你若光明,你所在教育阵地将不黑暗;你若正确,你所站的教育阵地将不会偏离正确路线"。这位从车间走来的教育拓荒者,用三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证明: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侯银海和他的劳育联盟校将继续书写"数智赋能劳动育人"的崭新篇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5-03 08:57:1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