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劳育联盟校联合发起人李智军: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的忠诚实践者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8

劳育联盟校联合发起人李智军: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的忠诚实践者

2025-05-01 15:21·职教鲶鱼侯银海

李智军,现任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原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部长、处长),作为"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联合发起人及"三协同"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新生态实践共同体联合发起人,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在全国劳动教育领域树立了鲜明的"鄂尔多斯样板"。作为劳育为公、惠达天下的忠诚实践者,他通过构建数字化劳动教育共同体、开发创新性劳动教育平台、培育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使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中落地生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教育背景与职业历程

李智军是一位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深耕近二十年的资深专家,现任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此前长期担任该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部长、处长职务,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服务以及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工作。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共建,前身为2008年创建的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2007年创办的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和1959年始建的内蒙古医科大学鄂尔多斯学院,三校于2015年4月合并组建为现今的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

在长期的学生工作管理实践中,李智军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先后完成了学生管理方面的论文15篇,参与编写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个别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系列课程 。他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广泛认可,2016年9月和11月分别被评为市级和自治区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6月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基于其在劳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李智军被誉为"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执行校长 ,成为推动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职业转型是李智军教育生涯的鲜明特点。从学生工作管理者到劳动教育专家,再到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的倡导者,他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在担任学工处长期间,他敏锐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的关键作用,率先在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组建了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研室 ,这一机构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较早系统开展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专业部门,为学院乃至全区劳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作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工作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李智军在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三协同"劳动教育模式。

在学工处长任内,李智军主持组建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该教研室作为全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机构,主要承担《劳动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教学任务 。他创新性地提出了"教学做展评一体化"五育并举育人的工作方法,从理论教育、主题活动、创新创业、生活劳动、志愿服务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的劳动教育考核体系 。这一系统不仅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更注重通过劳动过程塑造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劳动教育经验,李智军先后带领团队成员赴北京、南京、广州、哈尔滨等地考察学习,将全国各地优秀的劳动教育做法与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他的推动下,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创建了自治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包含温室大棚区、渔业展示区、各院系农作物责任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同时,学院还与泊江海镇农耕博物馆、乡村振兴培训中心等机构合作,建立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展示东胜区农耕文化历史的农具、作坊、生活用品展厅,使学生接受劳动历史教育;通过参观人民公社大礼堂、漫赖村小学旧址,将劳动教育与党史区情教育有机结合 。

李智军在劳动教育中倡导"四自管理"理念,即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参与学校管理 。这一理念在2023级新生搬迁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坐镇"东胜校区指挥799名学生安全有序搬迁至康巴什校区,通过学生干部带头、同学互助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劳动精神 。在军事技能训练中,作为军事技能训练团政委,他将劳动教育融入军训环节,通过表彰军事技能训练优秀集体和个人,强化学生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精神,养成遵守纪律、令行禁止的习惯 。

“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的发起与贡献

李智军作为核心创始人之一参与发起的"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劳动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协作组织之一。该联盟成立于2020年,秉持"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扩展到全国27个省市173所院校 ,构建了劳动教育"云在千校万师万班线上线下公开课"的创新模式,为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普及与提升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作为联盟的学术服务团队联合发起人,李智军积极参与联盟的各项战略规划和重要活动。2022年8月1日,他在北京举行的"数字化赋能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代表联盟校分享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劳动教育经验 。2023年7月,在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召开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与品牌建设高级研修班"上,他负责开班仪式讲话,并参与"实践数智赋能劳动教育申报建设单位"授牌仪式 。这些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国各院校在劳动教育领域的交流互鉴。

在联盟框架下,李智军推动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他主导了"劳动光荣"胸章面向全国100所联盟校师生的发放工作,这一象征性的举措极大提升了师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此外,他还面向全国3000所院校开发了"劳育通"、"五育通"、"千校万师万班课"等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 ,使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这些创新实践使联盟形成了"一校一课、一校一品、一校一名师"的劳动教育发展格局 ,为各院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

李智军在联盟内的贡献还体现在跨区域合作促进上。2021年6月,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接待了通识教育教学部党总支的调研团队,李智军以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身份作了题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协同"做学教评一体化实践学校阶段成果展示》的经验分享 。2025年1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期"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与品牌建设研修班"上,他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品农耕之趣,享收获之乐"的劳动教育名师代表 ,这些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区劳动教育经验的融合创新。

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的开拓性工作

李智军敏锐把握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历史机遇,将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开创了"数字化赋能劳动育人"的新模式。作为"三协同"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新生态实践共同体的联合发起人,他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质量评价等环节的应用,推动劳动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在2022年举办的"数字化赋能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李智军与来自北京财贸职院、河南商丘技师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共同探讨了数字化战略在劳动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他提出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应把握三个关键"应用":立足全局,锚定教育教学实践育人数字化方位坐标;瞄准定位,厘清教育教学实践育人数字化赋能作用;放眼长远,培育教育教学实践育人数字化持久动力 。这些观点为职业院校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框架。

在李智军的推动下,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实践数智赋能劳动教育申报建设单位"之一 。2023年7月,在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举行的授牌仪式上,学校与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院校一起获得这一认证 。这些院校共同构建了数字劳动教育共同体模式,通过互学互鉴、比学赶帮,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在校园落地落实。

李智军主持团队积极参与开发的"劳育通"、"五育通"平台,是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的标志性成果。这些平台整合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师资培训、实践管理、成果展示等功能,实现了劳动教育全过程、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特别是"千校万师万班课"集体协同备课系统 ,打破了地域和校际壁垒,使全国各地的劳动教育教师能够共同备课、共享资源、共商教法,极大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些数字化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为落实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了劳动教育领域的成功案例。

劳动教育标准化与师资培养的领军作用

李智军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师资专业化是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劳动教育师资标准制定、培养培训、评价认证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工作。他参与起草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师资人才测评工作,并负责牵头《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指南》的教材编写工作,为建立劳动教育师资专业发展体系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作为标准制定的积极参与者,李智军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实践经验提炼为可推广的规范化做法。在2021年6月举行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调研会上,他详细介绍了学校"做学教评一体化"的实践成果 。这些经验后来被吸收到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标准和指南中,为其他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参考框架。他主张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做中学、学中教"的方式,使教师既掌握劳动教育的理论方法,又具备指导劳动实践的能力。

在教材建设方面,李智军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经验。他参与编写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个别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系列课程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主持《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指南》的编写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教材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涵盖劳动教育理论、课程设计、活动组织、安全管理、评价方法等各个环节,成为劳动教育指导师培训的重要依据。他还积极推广使用数字化教材和资源,使劳动教育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李智军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他的推动下,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特聘了4名全国知名的劳动教育专家作为课程指导专家,包括河南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侯银海、江苏徐州技师学院学工处长韩春卉等 。这些专家通过工作坊、讲座、示范课等形式,提升了学院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李智军本人也被多所院校聘为劳动教育指导专家,如北京某公共教育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就将他列为特聘专家之一 ,体现了他在全国劳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作为"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的核心成员,李智军积极参与联盟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在2023年7月举行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与品牌建设高级研修班"上,他与来自贵州、河南、河北等11所本科及职业院校的代表交流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经验 。2025年1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研修班上,联盟表彰了在劳动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学校和个人,这些活动有效促进了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校际交流。

教育理念与社会影响

李智军的劳动教育实践建立在其独特而深刻的教育理念基础之上。他倡导的"劳育为公,惠达天下"思想,体现了将劳动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服务国家战略重要途径的价值追求。通过劳动教育联盟的平台,他将优质劳动教育资源输送到全国各地特别是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彰显了教育公平与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

李智军的教育哲学强调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他认为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价值观塑造的过程,应培养学生"心有所系、胸怀家国,肩上有担、手中有技,目中有人、脸上有笑"的健全人格 。在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他以"四个希望"勉励学生:眼中有光,以火热青春拥抱伟大时代;手中有书,以奋斗姿态放飞未来梦想;脚下有力,以躬耕实践铺就成才之路;心中有爱,以明礼友善提升品德修为 。这些表述集中反映了他对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深刻理解。

在学术贡献方面,李智军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他先后完成了15篇学生管理方面的论文 ,内容涵盖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多个领域。目前,他正组织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课和劳动教育实践课的研究课题 ,这些研究为劳动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他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协同'名师培育阶段性成果展示及推进研讨会"等场合分享研究成果 。

李智军的劳动教育工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2023年7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所、"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学术服务团队联合华图众成集团授予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实践数智赋能劳动教育申报建设单位"牌匾 ,这是对李智军团队工作的充分肯定。2025年1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劳动教育研修班上,他被列为在全国劳动教育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名师代表 ,体现了他在全国劳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劳动教育模式也被多所院校学习借鉴,如某通识教育教学部党总支专程赴该校就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开展调研 。

面向未来,李智军继续秉持"劳动光荣"的理念,推动劳动教育在更广范围内落地生根。他计划进一步扩大"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的规模,完善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功能,开发更多优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同时,他还将深化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推动《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指南》的广泛应用,为建立劳动教育师资专业标准贡献力量。这些努力将继续惠及全国各地的师生,使"劳育为公,惠达天下"的理念变为更加生动的现实。

总结:劳育惠达天下的忠诚实践者

李智军的职业生涯生动诠释了一位教育工作者从管理者到改革者,再到引领者的成长轨迹。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学工处长到后勤管理处处长,从校内劳动教育组织者到全国"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联合发起人,他始终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推动劳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旗手。

回顾李智军在劳动教育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在理念层面,他提出"三协同"的劳动教育模式,强调协同备课、协同育人、协同发展,打破了劳动教育的校际壁垒;在实践层面,他组建劳动教育教研室,创建自治区级实践基地,开发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使劳动教育有了坚实的组织依托和资源支撑;在制度层面,他参与劳动教育师资标准制定和教材编写,为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这些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作,体现了李智军对劳动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

作为"劳育为公,惠达天下"的忠诚实践者,李智军不以一校之成就为满足,而是通过联盟校的形式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劳动教育经验推向全国。在他的推动下,"劳动光荣"胸章成为百余所联盟校师生的共同标识,"劳育通"、"五育通"平台惠及三千所院校,"千校万师万班课"集体协同备课系统打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地域限制 。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劳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体现了李智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李智军的劳动教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必须打破围墙,形成校际协同、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必须标准化、专业化,建立科学的师资培养和评价体系。在这些方面,李智军的工作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意义。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李智军倡导的"三协同"数字化劳动教育模式必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劳育联盟校联合发起人李智军简介

李智军,现任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曾任该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部长(处长),是劳动教育领域的资深实践者与理论推动者。作为“三协同”劳动教育联盟校的核心发起人之一,他在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数字化赋能及全国性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劳育为公、惠达天下”理念的忠诚践行者。

一、学术与实践双重引领,构建劳动教育新生态

李智军长期致力于劳动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在担任学工处处长期间,他牵头组建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推动该校劳动教育课程成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并融合“教学做展评一体化”模式,形成五育并举的育人格局。他带领团队赴北京、南京、广州、哈尔滨等地调研学习,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本土化实践,成功创建内蒙古自治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涵盖责任田、渔业实践区、蔬菜大棚等多功能劳动场景,成为区域动教育的标杆。

作为“三协同”劳动教育教学联盟校(共同体)学术服务团队及数字化赋能新生态实践共同体的联合发起人,他推动劳动教育从单一课程向跨区域、跨学科协同育人模式升级。其参与起草的《劳动教育指导师人才测评指南》及师资培训工作,为全国劳动教育师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数字化赋能与全国性协同平台建设

李智军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他联合发起“三协同”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联盟校,开发“劳育通”“五育通”等平台,覆盖全国3000余所院校,构建“千校万师万班课”集体协同备课体系,推动劳动教育资源云端共享与标准化输出。此外,他主导的“劳动光荣”胸章推广项目,面向全国100余所联盟校师生发放,以象征性荣誉激励劳动精神传播^[用户提供数据。

三、成果辐射与影响力

在学术交流层面,李智军多次在全国性劳动教育研讨会上分享经验。例如,他在“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提出,劳动教育需与新经济、新技术需求结合,构建交叉融通的发展渠道。其推动的“劳动教育云”微信小程序,成为教学实践与成果展示的重要工具,助力劳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服务。

四、角色转变与持续贡献

从学工处处长转任后勤管理处处长后,李智军仍深度参与劳动教育实践。他主持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并陪同自治区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调研,推动校内外资源整合。同时,他通过辅导员培训、学生管理优化等举措,持续强化劳动教育与日常育人的有机融。

结语

李智军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通过学术研究、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及数字化创新,推动劳动教育从区域实践走向全国协同,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其“劳育为公”的实践,不仅惠及师生,更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举报

评论 0


更新:2025-05-03 08:21:3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