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冷思考:打官司耗时耗力耗财,为何还有人成官司“专业户”?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15

冷思考:打官司耗时耗力耗财,为何还有人成官司“专业户”?

2025-04-26 12:16·职教鲶鱼侯银海

在大众的认知里,受儒家传统文化 “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 观念的影响,打官司往往被视为无奈之举。毕竟打官司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花费不菲,漫长的诉讼过程常常让当事人疲惫不堪。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些官司 “专业户”,比如有家公司在近几年竟起诉了300多起官司,立案范围之广,几乎将各省相关行政单位起诉了个遍,案件涉及省份众多,诉讼周期漫长,预计5年内都难以审结完毕。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他们究竟是真的 “冤屈” 满怀,还是在浪费公共司法资源?又或者,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维权艰难:“专业户” 的无奈之举


对于某些成为官司 “专业户” 的主体而言,走上频繁诉讼之路实属无奈之举。以一些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企业为例,企业的合法权益可能因行政机关的不当决策遭受重大损失。假设一家企业经过合法审批,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工厂,购置设备,准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相关部门却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突然以各种理由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甚至吊销相关许可证。企业为了生存,试图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却四处碰壁。在这种求告无门的情况下,诉讼便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希望。尽管深知打官司耗时耗力,但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不得不一次次走进法院,成为官司 “专业户”。


再如,一些公民在面对强拆、土地权益被侵犯等情况时,同样会陷入维权困境。当他们的房屋被非法强拆,或者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无端征收,而又无法获得合理的补偿和说法时,除了通过诉讼途径,几乎没有其他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些人并非热衷于打官司,而是在现有维权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


推动司法进步:个案背后的深远意义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些官司 “专业户” 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司法的进步。每一个案件都是一次对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的检验。例如,曾经有一位消费者因为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在与商家和相关监管部门多次沟通无果后,毅然选择将商家和监管部门告上法庭。这起案件虽然只是众多消费维权案件中的一件,但由于其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监管职责等多方面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经过漫长的诉讼过程,法院最终做出了公正的判决,不仅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官司 “专业户” 通过自身的坚持和努力,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推动了司法实践的不断完善。他们的行为促使法律界和社会各界对一些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推动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发展。


恶意诉讼:浪费资源的不良行为


不可否认,在官司 “专业户” 中,也存在一些恶意诉讼的情况,这无疑是对公共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达到不正当的目的,故意捏造事实,提起虚假诉讼。比如,个别企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虚构对方侵犯其商业秘密的事实,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他们利用法律程序拖延时间,给竞争对手造成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司法秩序,使得有限的司法资源被无端消耗。


还有一些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滥用诉权。他们频繁起诉,甚至对一些明显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的案件也不放过。这些人将诉讼作为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严重破坏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使得真正需要司法救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官司 “专业户” 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 “真冤” 或者 “浪费公共司法资源”。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于那些真正有冤屈、通过合法途径维权的人,我们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那些推动司法进步的个案,我们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于恶意诉讼、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则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举报

评论 3

更新:2025-04-29 16:42:3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