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激发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4月18日在学校K座教学楼306教室,商丘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特邀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人大代表、高级农艺师王智豪到校开展题为“立德树人践初心,科技兴农育英才——新时代师德师风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专题讲座。计算机工程学院、AI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庞进生等现场聆听。
庞进生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对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智豪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在高校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的关键机会,更应该学习劳模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带领农民致富的高尚精神,要用劳模精神激励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随后,王智豪围绕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讲座。
一是扎根乡村践初心,科技兴农育英才。作为河南凤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河南省草莓协会副会长,王智豪结合自身扎根农村13年的创业经历,以草莓产业为切入点,生动讲述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农业。他围绕“草莓脱毒种苗培育”“农业机器人研发”“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等核心技术突破,阐释了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他分享了创办三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强调“科技特派员”身份下“带技术下乡、带人才扎根”的责任担当,并展示了企业累计带贫1672户、助力4398人增收的实践成果,彰显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价值。
二是师德师风融实践,乡村振兴育新人。他作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创新创业导师,王智豪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他认为:“教育者既要传道授业,更要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通过剖析“劳模创新工作室”“科技小院”等平台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中的案例,他说,高校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鼓励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现场,他还展示了草莓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农机装备等成果的影像资料,直观呈现科技与农业融合的广阔前景。
三是双向奔赴:教育与乡村的同频共振。讲座中,王智豪以人大代表和创业导师的双重身份,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他建议高校从课程设计、科研合作、社会实践三方面发力,推动师生与乡村发展“双向奔赴”,并分享了自己为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农村党支部书记授课的经验,强调“教育赋能乡村,乡村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讲座结束后,计算机工程学院师生与王智豪展开互动交流。多名教师表示,将以“科技+农业”跨学科融合为切入点,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学生则对农业机器人、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创新创业表现出浓厚兴趣。
此次讲座既是师德师风的生动课堂,也是推动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未来我院将深化与王智豪团队在智能农业技术研发、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助力我院师生深刻理解新时代师德师风内涵,明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使命,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供稿:计算机工程学院 审核:计算机工程学院 编审:杨春鹏 签审:李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