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融·创”精神与豫东劳模工匠工作站筹建构想
4月18日,商丘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一多媒体教室,特邀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人大代表、高级农艺师王智豪以“立德树人践初心,科技兴农育英才——新时代师德师风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为题,带来了一场融实践智慧与精神力量于一体的专题讲座。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科技兴农的经验分享,更成为点燃豫东地区劳模精神传承与创新实践的火种,为筹建豫东首家劳模工匠工作站注入了新动能。
一、深耕一线的匠心实践:劳模精神照见时代担当
王智豪老师以其丰富的履历与卓越的成就,生动诠释了“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深刻内涵。作为扎根农业领域的高级农艺师,他不仅是河南凤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更身兼河南省草莓协会副会长、草莓新品种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多项重任。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攻坚到实验室里的品种改良,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到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升级,他以科技创新为笔、以乡村振兴为卷,书写了新时代劳模的奋斗篇章。
在讲座中,王智豪老师分享了他作为科技特派员、创业导师深入基层的经历。每年30余场面向高素质农民、基层干部的培训,10余场高校巡回报告,他将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倾囊相授,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承诺。这种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正是劳模融创精神的核心体现——不仅要成为行业的“排头兵”,更要成为带动群体进步的“引路人”。
二、产教融合的精神共鸣:从感悟到行动的转化
王智豪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劳模精神与职业教育的紧密关联。他提出的“教育与产业双向赋能”理念,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劳模精神的浸润,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此次讲座也让我对筹建豫东首家劳模工匠工作站的构想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工作站将以“传承劳模精神、培育工匠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打造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邀请王智豪等劳模工匠担任导师,将企业一线的技术需求与院校教学资源深度对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模精神,在创新中锤炼专业技能。同时,工作站还将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豫东地区的落地应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未来展望:以工作站为支点,撬动区域发展新动能
筹建豫东首家劳模工匠工作站,既是对劳模融创精神的传承,更是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探索。工作站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搭建“劳模讲堂”,定期开展劳模精神宣讲与技术交流活动,让劳模的榜样力量深入人心;二是设立“工匠孵化基地”,依托企业项目开展实战化教学,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三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豫东特色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聆听王智豪老师的讲座,不仅让我感受到劳模精神的磅礴力量,更坚定了以实际行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决心。未来,我们将以劳模工匠工作站为载体,汇聚更多优秀人才,让劳模融创精神在豫东大地上生根发芽,为培养新时代工匠、服务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