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团概况
社团名称:“技艺精·劳动美”社团(原学生模具技术交流协会)
成立时间:2007年9月
指导单位: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教研室、公共基础部、共青团商丘技师学院机电系团总支具体管理,经市教体局备案的学生专业兴趣社团。
文化底蕴:深耕十六载,以“技艺精·劳动美”为核心理念,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克难攻坚”的机电精神,累计培养数百名技能型人才,形成深厚的专业文化积淀。
二、宗旨与目标
宗旨:
-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创新意识;
- 普及现代智能制造专业知识,营造校园专业文化;
-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弘扬“技艺精·劳动美”“秀技艺·亮绝活”的工匠精神。
目标:搭建技能提升与科技创新平台,助力成员巩固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组织架构
社团机构健全、分工明确,以功能型团支部为思想引领核心,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下设四大部门协同运作:
- 理事会:由社长、副社长及部门负责人组成,制定发展战略,决策重大事项;
- 组织部:行政中枢,负责上传下达、工作统筹与绩效考核;
- 策划部:策划活动方案、起草文件、记录会议,提升工作效率;
- 技术服务部:主导技能培训、赛事选拔与设备维护,助力成员专业成长;
- 宣传部:对接外部资源、整理活动影像、扩大社团影响力。
在指导老师带领下,20人核心团队(团员青年18人)高效协作,形成“师生共研、朋辈互助”的良性机制。
四、特色活动与风采展示
社团以“技艺+文化”“实践+创新”为路径,打造多元活动体系:
1. 技能育人与文化传承
- 劳模工匠进校园:定期邀请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开展宣讲,分享“精益求精”的职业故事,培育工匠精神;
- 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举办“铁杵磨针”钳工实训、鲁班锁拆装、激光雕刻商丘文化符号(如殷商图腾、华商文化元素)等活动,贯通传统工艺与智能制造;
- 文创设计与公益实践:开展“殷商之源·华商之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将作品义卖所得反哺公益,形成“公益+商业”闭环,提升社会责任感。
2. 实践创新与赛事赋能
- 技能选拔与备赛:协助学校选拔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等项目参赛选手,提供赛前培训,年均斩获省级、市级奖项数十项,多名成员获“优秀社团干部”“技能竞赛标兵”称号;
- 职业体验与劳动实践:组织“职业体验月”,开放14项智能制造与传统技艺体验项目(如五轴数控仿真、面点制作),覆盖全校学生;开展校园环境美化、高铁绿化带清洁等公益劳动,强化劳动价值观。
3. 辐射影响与协同发展
- 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与3所周边中职学校建立技艺交流机制,共享实训方案与设备资源,扩大区域影响力;
- 地方文化赋能:文创作品被商丘火神台景区采纳为特色纪念品,活动获《商丘日报》报道,成为地方技艺文化传播的“青春窗口”。
五、荣誉与成果
- 社团荣誉:力争获评校“十佳社团”“优秀社团”“学生工作先进品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标杆;
- 成员成就:技能证书获取率100%,5人入选校级竞赛骨干,在河南省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市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省级奖项10余项、市级奖项20余项;
- 社会认可:依托“小社团大辐射”模式,带动200余名非社员参与技艺学习,形成“传帮带”良性生态,为地方技能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六、愿景与未来
社团坚守“秀技艺·亮绝活”使命,致力于:
- 深化“技艺+文化”融合,开发“非遗数字化”项目(如VR鲁班锁教学模块),推动传统技艺现代转化;
- 拓展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赋能就业创业,成为支持国家职业教育与人才建设的生力军;
- 以20人核心团队为引擎,辐射全校、联动地方,让“劳动美”的青春风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闪耀光芒。
特色亮点:
- 双轮驱动:传统技艺筑基,智能制造赋能,彰显“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 公益闭环:文创义卖反哺社团与公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 辐射效应:小团队带动大实践,成为地方技艺文化传播与劳动教育的“活力枢纽”。
日期:2025年4月
(附:活动图片、获奖证书、媒体报道等佐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