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育英才 以赛促教谱新篇
在校园一隅的“技艺精·劳动美”师生能量站里,机械零件的微光与量具的金属光泽交相辉映,辅导教师俯身指导学生的身影日复一日定格成动人的风景。作为学校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育人理念的前沿阵地,社团师生始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在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屡创佳绩,用汗水与专注诠释着职业教育的魅力。
严选优育:从校赛到市赛的“育苗工程”
每年新学期伊始,社团便开启了严格的队员选拔工作。辅导教师从“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项目的校赛中层层筛选,以理论笔试、实操初评、综合素养考察等多维度考核,精准发掘具备潜力的“种子选手”。“选拔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辅导教师团队始终相信,唯有通过系统训练,才能让璞玉焕发光彩。进入市赛备赛阶段后,2支参赛队的队员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踏上了为期数月的“淬炼之旅”。
精研细琢:理论与实操的“双向赋能”
理论夯实是技能提升的基石。面对大赛理论考试题库中上千道试题,辅导教师逐一拆解解析,尤其针对“机械制图绘补视图”这一重难点,通过三维建模演示、典型案例对比、易错点剖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思维体系。学生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几何关系推导、公差标注规范等要点,每一道题的批注都凝聚着师生共同钻研的心血。
实操训练则是工匠精神的具象化呈现。从常规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到特殊精密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的规范使用,从工件测量的步骤优化到数据填写的精准度把控,辅导教师始终坚持“手把手、一对一”教学。“握量具时手腕要稳,视线与刻度线必须垂直。”教师们一遍又一遍演示标准动作,蹲下身纠正学生的手势,甚至精确到呼吸频率对测量稳定性的影响。在反复练习中,学生们逐渐领悟到:“差之毫厘”的不仅是数据,更是职业素养的厚度。
心手相连:从技能训练到心理赋能的“全链条培育”
备赛后期,心理辅导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面对大赛的紧张氛围,教师们化身“心灵导师”,通过模拟答辩、压力情境演练、赛前动员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建立自信。“去年有位选手在模拟赛中失误后情绪低落,我们连夜开展‘错题分析会’,用技术研讨转移注意力,帮他找回了状态。”辅导教师回忆道。这种“亦师亦友”的陪伴,让学生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更收获了直面挑战的勇气。
以赛促教:技能育人的“双向奔赴”
在社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每支参赛队均在市赛中斩获优异成绩,多个单项得分名列前茅。而比荣誉更珍贵的,是“以赛促教”带来的教学相长——教师们将大赛标准融入日常课程,开发出“项目化实训手册”“典型工件测量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学生们通过备赛,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养成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正如一位毕业队员在回访中所说:“备赛时老师强调的‘数据即责任’,至今仍是我工作中的准则。”
如今,“技艺精·劳动美”社团的工作台上,新一批备赛队员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件测绘,量具与金属的碰撞声宛如奏响的匠心乐章。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这群深耕技能赛场的师生始终坚信:唯有以赛为桥,方能让“技艺精”的追求融入血脉,让“劳动美”的信念照亮征途,为培养更多“精工艺、善创新、有担当”的新时代工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