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社团案例
县(市)区:商丘市
学校名称:商丘技师学院
社团名称:“技艺精·劳动美”社团
辅导教师:朱艳、贾慧清、侯银海
社团负责人:丁嘉豪
成立时间:2023年3月
成员规模:30人
案例名称
小社团大辐射:带动劳动教育实践赋能地方技艺工匠文化传播
一、社团组织建设
1. 宗旨明确:以“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劳动文化”为核心,通过“秀技艺·亮绝活”系列活动,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智能制造,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 体系完善:
- 组织架构清晰,设指导教师团队、学生负责人及专项活动小组。
- 制定《社团章程》《年度活动计划》等制度文件,确保规范化运行。
3. 资源保障:
- 校内依托钳工、激光加工、工业机器人等实训室,校外联动商丘古城、汉梁公园等实践基地。
- 学校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二、特色活动与创新实践
1. 多元活动体系
-技艺传承:
- 开展“铁杵磨针”钳工实训、鲁班锁拆装、书法技艺比赛等传统技能实践。
- 举办“殷商之源·华商之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激光加工技术制作商丘文化符号作品。
-现代技术体验:
- 工业机器人编程、五轴数控加工仿真、激光打标名片设计等智能制造项目。
-劳动教育:
- 组织校园环境美化、高铁绿化带清洁等公益劳动,强化劳动价值观。
2. 品牌项目
- “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邀请行业工匠、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分享职业成长故事。
-“职业体验月”:分阶段开展激光加工、面点制作、自动化机器人等14项职业体验活动,覆盖全校学生。
“经典文创公益展”:结合商丘文化设计文创产品,通过义卖支持公益,提升社会影响力。
3. 赛事与成果
- 参与河南省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三商之源”文创项目。
- 社团成员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工业机器人项目三等奖2项、传统技艺类奖项3项。
三、成效与辐射影响
1. 学生成长:
- 成员技能证书获取率达100%,5名社员成为校级技能竞赛骨干。
- 通过“传帮带”模式,带动200余名非社员参与技艺学习。
2. 社会影响:
- 文创作品被商丘火神台景区采纳为特色纪念品。
- 活动被《商丘日报》报道,获评“商丘市职教特色社团”。
3. 院校辐射:
- 与3所周边中职学校开展技艺交流,共享实训资源与活动方案。
四、经验总结
1. 创新路径: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赋予劳动教育时代内涵。
2.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开发实践项目,如与激光加工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
3. 文化赋能:立足地域文化(殷商、华商),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未来计划:拓展“非遗数字化”项目,开发VR鲁班锁教学模块,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
(附:活动图片、获奖证书、媒体报道等佐证材料)
日期:2025年4月
【特色亮点】*
-“技艺+文化”融合:从绣花针到激光雕刻,贯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公益+商业”闭环:文创义卖反哺社团发展,形成可持续运作模式。
“小社团大辐射”:以30人核心团队带动全校劳动教育实践,服务地方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