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正在绘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画卷。这三种精神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精神感召人:引领时代的精神旗帜
劳模精神以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深刻内涵,成为感召亿万劳动者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在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身上得到完美诠释,35年来他坚守岗位,为火箭焊接发动机喷管,面对高薪诱惑仍选择坚守,因为"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同样,金牌工人徐振超带领团队多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创造了享誉世界的"振超效率",成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的功臣。这些劳模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平凡岗位也能创造非凡价值,他们的精神感召着更多人投身到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事业中。
劳模精神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使其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正如全国总工会研究室指出的,劳模精神"集中展示了先进分子具有的坚定政治立场、强烈主人翁意识、忘我劳动热情"。在新疆建筑工匠培训中,通过建立"工匠、大师工作室",以劳模工匠为主体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劳动精神培养人:塑造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底色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是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基本价值导向。这种精神在新疆建筑工匠培训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一培一试双证"的培训评价模式,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评价服务,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浙江省2025年人力资源课题中,"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和"'千万工程'牵引下乡村高素养劳动者培养路径研究"等项目,正是劳动精神培养人的具体实践。
劳动精神的培养需要从教育抓起。温泉县安格里格村的全国劳动模范叶尔代,20年来带领村民修建防渗渠、改造自来水,改善基础设施,同时每周五带领村民整治环境卫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用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真谛。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万万人的付出成就了我们丰富便捷的生活...在劳动中我们提升了能力,完善了自我"。这种从实践中培养的劳动精神,成为新时代劳动者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工匠精神铸造人:追求卓越的品质保证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保证。中国航发贵州红林的数控"达人"毛彧,用13年时间从行业小白成长为首席技能专家,独创多项零件加工"独门绝技",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航空手艺人胡双钱,面对私营企业高薪诱惑选择留下,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技术,最终在我国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中大显身手。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在新疆建筑工匠培训中,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畅通从技术工人到班组长,再到建筑劳务经纪人和专业作业企业负责人的职业发展通道。毛彧不仅自己创新,还编写4.5万字的《数控宏程序应用手册》,培训学员600余人次,带领5名徒弟成为分厂骨干。这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结语:三种精神融合共创美好未来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劳模精神引领方向,劳动精神夯实基础,工匠精神提升品质。"三个精神"充分体现了对劳动的尊崇,对劳动者的礼赞,具有重大的政治号召意义、理论指引意义和实践导向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这三种精神。通过"学先进赶先进"将精神发扬光大,通过"群众性创新活动"将精神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通过"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让精神落地生根。让我们以"融·创"的三种精神为笔,共同绘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以“融·创”精神之笔,绘劳动美好生活新篇
在时代奔腾的浪潮中,劳动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劳动精神谱系的核心构成,感召、培育、塑造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秉持“融·创”理念,将这三种精神有机融合、创新运用,能够勾勒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绚丽画卷,为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劳模精神:树立价值标杆,感召时代奋进者
劳模,是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非凡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卓越的成就。铁人王进喜,在艰苦的创业年代,面对井喷危机,不顾生命危险,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展现了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感召着无数石油工人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前赴后继,也激励着其他行业的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勇争先。
在当下,劳模精神依然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无论是在抗疫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的医护人员,还是在科研领域默默耕耘,攻克技术难题的科学家,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劳模。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这股精神力量,激发人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为实现美好生活拼搏奋斗。
劳动精神:夯实价值根基,培养全面劳动者
劳动精神是每个劳动者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包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等丰富内涵。从人类诞生之初,劳动就伴随着我们,推动着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在日常生活中,劳动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生而言,参与校园值日、社会实践等活动,不仅能培养劳动习惯,还能让他们明白劳动的意义,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在工作中,劳动精神体现在对每一项任务的认真负责上。快递员无论风雨,准时将包裹送达客户手中;教师精心备课,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建筑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建造起一座座高楼大厦。正是无数劳动者对劳动的尊重和付出,才构成了社会运行的坚实基础。劳动精神不仅培养了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工匠精神:雕琢价值品质,铸造时代新辉煌
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对产品和服务精雕细琢,执着于对技艺的精益求精。瑞士制表工匠,为了打造一块完美的手表,花费大量时间,对每一个零件进行精细打磨,使瑞士手表以高精度、高品质闻名于世。在中国,同样有许多秉持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极其危险的岗位上,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依然不可或缺。它推动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工匠精神也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劳模精神中蕴含着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基础,工匠精神则为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注入了更高的追求。秉持“融·创”理念,将这三种精神融入到劳动实践中,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绘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画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