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协同”劳育联盟校新时代劳动教育“做学教展评”一体化12345整体解决方案
(征求意见稿)
劳动教育学术服务团队 河南商丘技师学院 侯银海等
劳育为公、惠达学子,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零二零不平凡,疫情肆虐刻骨寒。
中国治理立方案,脱贫振兴犇向前。
勤勉劳动创新干,科学规划展宏图。
官成劳育中心建,向兵高教聚委员。
吹响劳动集结号,行知合一代代传。
百年党史初心磐,民族复兴谱新篇。
一、 指导思想: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劳育为公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惠达学子
价值观、规律、目的。为什么选择这条道?
内在逻辑/底层规律/自然规律;观念/价值观/世界观;理念/使命/愿景!
更深层次的原因、更深层次的目的!
二、主要目标: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劳动的理念通过诚实劳动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三、工作重点:同心同向同行协同备课协同育人五育融合五育并举育“五好学生”
四、实施步骤:术 一个方案 二个日志 三个改革 四个要求 五个培育 七个活动 八个结合
方法论:怎么做?用什么方法可以走下去?
战略下的战术, 逻辑和规律之上,构建我们的方法论,
方法论/机制/体系,步骤/流程!
一个方案(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
二个日志(组织)
个人日志+集体日志
三个改革(实施)
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
四个要求(要求)
上手+上脑+上心+上口
五个培育(成果)
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
六个面向(定位)
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旁+向心
七个活动(流程)
团队建起来+目标树起来+方案订起来+课程上起来+基地用起来+评价管起来+教材编起来
八个结合(方法)
线上与线下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劳动与课程结合+劳动与思政结合+劳动与专业结合+劳动与传播结合+劳动与研究结合
一套方案:(计划)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3、制订教学计划(日、周、月、学期、学年)
两个劳动日志:(组织)
1、学生个人劳动日志
2、班集体劳动日志
三个改革:(实施)
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
1、教师更新理念
2、教材改革深化
3、教法变革灵动
四个要求(要求)
1、上手上脑(手脑并用,从劳动新手到熟手再到高手)
2、上口上心(上口,口乃心之门户,上心,心乃口之源泉,口能辩是非)
五个培育(成果)
以劳促全五育融五育并举育“五好”学生
1、以劳树德:思想品德好
2、以劳增智:学习成绩好
3、以劳强体:身体素质好
4、以劳育美:审美能力好
5、以劳创新:创新实践好
五、政策措施:器 计划组织实施要求成果流程方法
手段: 有什么工具/手段/资源,是可以用的?
思想的结果产物 - “术”凝固而成的“器”工具/软件
六、具体要求:用 以劳促全“六向”“七起”“八个结合”“知”“行”合一
道指引下,器的配合,术的实施,结合后运用的方式。
践行固化成习惯 - 道术器用”最终“知”“行”合一的过程
• 感受/场景/案例,践行过程和结果!
六个面向(定位)
“六向”模型
新时代劳动教育“六向”模型 (河南新乡·王新年)
1、向下扎根,涵养品质、滋养文化;
2、向上挺拔,拓展空间、塑造精神;
3、向旁逸出,有机渗透、有机融合;
4、向心聚焦,核心素养、核心能力;
5、向前推进,课程研发、基地建设;
6、向后反思,追问价值,赋予意义
七个活动(流程)
团队建起来+目标树起来+方案订起来+课程上起来+基地用起来+评价管起来+教材编起来
“七起”模型
新时代劳动教育“七起”模型
(河南新乡·王新年)
1、劳动意识树起来
2、劳动主题明起来
3、劳动课程开起来
4、劳动基地建起来
5、劳动体系抓起来
6、劳动内涵活起来
7、劳动精神弘起来
七起“劳育”实施建设模型
新时代劳动教育“七起”模型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曹飞颖)
学校教师层面
1、方向目标树起来
2、必修课程开起来。
3、劳动计划订起来
4、实践课程搞起来。
5、评价体系建起来
6、专家团队组起来。
学生层面
1、学起来
2、动起来
3、干起来
4、勤起来
5、慧起来
全方位引导学生真正在学习和劳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和成功,体会和感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生真谛!
八个结合(方法)
线上与线下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劳动与课程结合+劳动与思政结合+劳动与专业结合+劳动与传播结合+劳动与研究结合
课程劳育 专业 社会学术、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怎么融入“日常”
1、课上+课下(课外技能培养,提升劳动能力)让学生“学起来”
课上注重理论,课下强调实训。打通学科融合课堂,细化学生分类培养,让学生“学起来”。
2、线上+线下(线上讲堂+线下劳动,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抢占劳育阵地,营造良好劳育氛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3、校内+校外(课程培养培育劳动精神+实践培养提高劳动素养)让学生“牛起来”,整合各方资源,校内条件完善,校外资源丰富,促进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勤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增长才干而“牛起来”。
4、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5、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科学的价值和魅力
6、劳动教育+专业教育: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参与劳动教育
7、劳动教育+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和素养
8、劳动教育+学术研究:与时俱进推进劳动教育,提升学术研究水准
新时代劳动教育做学教评一体化——五育并举典型案例
一、贯彻新时期(十九大)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评价有方向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最鲜明的特点是第一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写进了方针;第一次把“劳”写进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新要求,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教育评价易践行
2020年秋季学期,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上半学期江苏徐州技师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技术应用学院,内蒙古交通职业学校等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指示精神,出台《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相关评价体系,并在一年级二年级120个教学行政班, 5822名学生中(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技师学院全校200多个教学行政班,5532名在校学;内蒙古鄂尔多斯技术应用学院全校140多个教学行政班,6119名在校学;开展“做学教评一体化”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工作深度结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
三、开展劳动教育线上线下教学 劳动教育评价接地气
注重教学内容研究,围绕劳动教育 “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 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样改”四个问题,进行协同研讨,确立共性问题,开发课程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目前,线上线下教学确立了七项学习任务,既有教师备课必修、师生选修,又有学生课前先学及学生必修。学习任务有: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社会劳动实践、学校劳动实践及家庭劳动实践等。这些任务经过细化分解,落地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及服务性劳动三大范畴。学习任务又紧密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学生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就业指导教育等,对广大师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意蕴,体现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时代价值等有针对性的作用。据此,也探索了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的实现路径。
四、发挥信息平台优势 劳动教育评价更合理
劳动教育重在做,评价内容应该是更易显现的劳动现象和劳动成果。为此,依托劳动教育产教融合教学 APP 研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在做学教评一体化中开展五育并举,将学生劳动素质培养与提高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将育 “五好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目标。包括以劳树德,思想品德好;以劳增智,学习成绩好;以劳强体,身体素质好;以劳育美,创美鉴美展美好;以劳创新:创新实践好。线上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劳动知识,培养劳动理念,并利用线上“产教融合劳育通”对学生开通了课程学习日志、个人劳动日志、集体劳动日志上传功能,联合科技信息技术公司联合开发了线下的劳动上传功能,真实反映到线上平台。同时利用自评、互评、他评、跨班级评、跨年级评、师评相结合评价方法,让同学们真正形成“学、比、赶、帮、超”的良好学习风气,形成了线上评价,实时学分累积的合理评价内容。
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评价更全面
从原来的“三好评价”拓展到现在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 “五好学生”。 五好学生从理想的呼唤成为了可检测的数据和表象,检测的指标、检测的程序和检测的方法都形成明确具体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
德是“养”成的,德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和带领坚定跟党走!
智是“学”成的,智育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是“炼”成的,体育“每天锻炼一时让学生健康迈步走。
美是“化”成的,美育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学生增强审美意识。
劳是“干”成的,劳动教育要开展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活动,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属性、社会属性、历史属性和审美属性。
我校做学教评一体化劳动教育的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我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六、劳动教育充分实践,教育教学评价见效果。
自开课以来,学校严格落实教学计划,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利用产教融合劳育通平台优质的学习资源,调动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果。目前,对先行先试到3所学校460个教学行政班级到17473名在校生,参加线上线下公开课学习。经平台查验教师学生注册学习与过程记录,以及成绩评定数据, 学生在线学习成绩优异,教师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协同备课课程开发成果显著。
七、教育评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劳动教育在全国方兴未艾,劳动教育成果还未完全显现,还没有形成可推广复制的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率先一步,走在前列,希望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综合设计、评价标准建设、科研投入、综合实践基地应用、实践活动开展、安全卫生健康保障、劳动文化宣传与创建等方面,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教育 教学实施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期创造特色性的高等医学院校劳动教育的有效思路和优质案例,贡献给全国同 仁,以便推广至全国各高校。
劳动教育学术服务团队
2021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