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亲子课程】第二十五课 在虚实交织中锚定价值坐标
【养育成长课·三观·价值观·辨是非】(B)
【初中亲子课程】第二十五课 在虚实交织中锚定价值坐标
二、场景选择
四维思辨空间
1. 家庭议事厅(微观伦理场)
· 创设"代际观点碰撞角"(祖辈粮票故事/父辈职场伦理/孩子网络社交)
· 布置"科技伦理沙盘"(AI换脸技术、基因编辑等场景模型)
2. 智慧法庭旁听席(法治实践场)
· 旁听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等新型案例)
· 模拟"道德困境审判庭"(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博弈)
3. 城市记忆博物馆(历史参照系)
· 对比展示不同年代典型是非事件(如60年代集体主义vs当代个人主义)
· 设置"价值观进化树"互动装置(触摸屏呈现道德观念的变迁)
4. 虚拟现实实验室(未来预演场)
· 开发"选择之镜"VR系统(不同决策触发蝴蝶效应)
· 构建"信息迷雾森林"AR游戏(培养谣言鉴别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亲子目标矩阵
素养维度 |
具体目标 |
跨学科支撑 |
认知升级 |
理解"程序正义""信息甄别"等现代是非标准 |
法治(程序法基础)、科学(信息熵理论) |
思维锻造 |
掌握"归因分析""博弈推演"等思辨工具 |
数学(决策树模型)、语文(逻辑谬误辨析) |
价值锚定 |
建立"数字公民伦理""生态责任"等新型价值观 |
生物(生态链原理)、英语(全球伦理宣言) |
代际融合 |
构建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对话框架 |
历史(儒家义利观)、技术(区块链诚信机制) |
(二)亲子过程
1. 自主体验(45分钟)
任务1:家庭伦理侦察兵
- 在家庭相册中:
🔍 寻找三代人不同时期的"是非标准物证"(如祖辈的检讨书、父辈的日记本、孩子的网络聊天记录)
📊 制作"价值观变迁折线图"(标注重大社会事件对家庭伦理的影响)
🧪 进行"代际认知温差实验"(祖孙对同一热点事件的评价差异量化)
任务2:城市记忆解码者
- 在博物馆展区:
🕵️ 破译"道德密码箱"(通过历史档案拼凑完整是非事件)
🌐 操作"时空对话机"(录制给20年后自己的伦理建议)
📐 测量"文明标尺"(用数轴量化不同时代的宽容度)
2. 合作探究(45分钟)
议题1:科技伦理攻防战
- 在VR实验室:
▫️ 沉浸式体验"无人驾驶电车难题"(参数可调的道德算法实验)
▫️ 构建"基因编辑利弊模型"(用生物知识预测技术蝴蝶效应)
▫️ 开发"AI谣言粉碎机"(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原理设计程序)
实验2:网络迷雾突围赛
- 在智慧法庭:
① 分析真实网络暴力案件的证据链(法治视角)
② 用数学公式计算谣言传播速率(SIR传染病模型迁移)
③ 编写中英双语《网络公民守则》(数字时代的十诫)
3. 实践拓展(45分钟)
项目1:社区伦理实验室
- 分组建构:
🧬 设计"生态责任路线图"(结合生物链设计垃圾分类系统)
💻 开发"价值观养成APP"(积分系统关联真实善举)
🎭 排演《觉醒年代》伦理情景剧(历史事件现代解构)
行动2:家庭契约3.0
- 三代协作:
1. 用区块链技术存证家庭承诺(不可篡改的电子契约)
2. 制定"数字家规"(屏幕使用、网络礼仪等条款)
3. 设计"伦理应急手册"(包含传统智慧与现代解决方案)
四、亲子作业体系
(一)体验卡
11. 在分析______历史事件时,祖辈认为______,而我更认同______,因为______
12. 体验电车难题时,第__次选择让我最纠结,这种矛盾折射出现实中______问题
13. 设计谣言粉碎机时,学科知识给了我关键启发,具体体现在
(二)探究卡
14. ( )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本质上属于技术中性问题
15. ( ) 为保护濒危物种限制社区发展是绝对正确的
16. ( )传统孝道文化完全适用于现代数字家庭
(三)实践卡
17. 连续三日记录家庭数字设备使用情况,绘制"屏幕时间伦理分布图"
18. 在社交媒体发起#真相捕捉行动#,运用课程所学的3种信息验证技巧
19. 为社区设计"代际伦理对话日"活动方案,需包含传统智慧和现代科技元素
五、课程实施规范
(一)课前准备
1. 思维装备包
- 祖辈:整理具有时代特色的伦理困境案例(如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源分配)
- 父辈:准备职场/社交中的现代道德两难情境
- 孩子:收集Z世代关注的伦理议题(如AI绘画版权、追星文化等)
2. 技术支援站
- 伦理决策模拟器(预装经典道德困境程序)
- 代际认知差异测量表(李克特量表改良版)
- 便携式思辨记录仪(可实时标注思维路径)
(二)课中操作
教学象限 |
家长教练行为 |
学生导师行为 |
自主体验 |
示范"伦理棱镜分析法"(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多维度透视) |
创建"价值观星系图"(用天体运行隐喻道德体系) |
合作探究 |
提供"认知脚手架"(苏格拉底诘问法+六顶思考帽) |
主持"道德黑客马拉松"(限时破解伦理难题) |
实践拓展 |
传授"第三选择思维"(超越非此即彼的创造性方案) |
设计"未来伦理博物馆"(用混合现实技术呈现) |
(三)课后延伸
1. 持续观察站
- 每周发布《家庭伦理公报》(含典型事件分析及改进建议)
- 每月举行"认知系统升级会"(根据新现象迭代价值判断标准)
- 每学期开展"价值观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情境下的道德选择)
2. 社会连接网
- 开设"代际伦理播客"(祖辈讲传统智慧/父辈谈职场伦理/孩子说数字文明)
- 参与"城市良心工程"(用课程成果优化社区治理方案)
- 建立"价值观成长联盟"(跨家庭共享伦理培育经验)
六、设计创新点
32. 时空折叠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重现与未来场景预演,构建完整的价值观坐标系
33. 技术伦理实验室:将基因编辑、元宇宙等前沿科技转化为伦理思辨素材
34. 代际认知温差计:量化呈现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差异,促进理解融合
35. 道德决策可视化:用数学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具象化抽象的价值判断过程
本课程通过构建"历史纵深-现实经纬-未来向度"的三维思辨空间,将辨是非教育转化为可操作、可验证、可持续的成长项目。在破解基因编辑伦理困局与设计区块链家规的实践中,培养既能传承中华伦理精髓,又具备数字文明素养的新时代少年。